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14真水至德通無化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有情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9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14真水至德通無化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有情
題文詩:
子貢問曰:君子見焉,大水必觀,爲之何也?
孔子:夫水者焉,君子比德.遍予無私,
真水似德;所及者生,真水似仁;其流卑下,
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
真水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真水似勇;
綿弱微達,真水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也;
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也;至量必平,
真水似正;盈不求概,真水似度;萬折必東,
真水似意.君子見,大水觀焉.水無不有,
真情遍在,真水無形,無形有情,情通有無.
子貢問曰:夫智者何,以樂水也?孔子謂:
泉源潰潰,不釋晝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
不遺小間,似持平者;動而之下,似有禮者;
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
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者;
眾人取平,品類以正,萬物者也,得之則生,
失之則死,似有德者;淑淑淵淵,深不可測,
其似聖者.真水通潤,天地之間,國家以成,
是知之所,以樂水也.經有:思樂泮水,
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樂水之謂.
子貢問曰:仁者何,以樂山也?孔子謂:
夫山也者,巃嵷崔巍,萬民觀仰;草木生焉,
眾木立焉,飛禽萃焉,走獸休焉,寶藏殖焉,
奇夫息焉,育群物而,倦焉,四方並取,
不限焉;出雲通氣,天地之間,國家以成,
​是仁者所,以樂山也.經有:太山岩岩,
魯侯是瞻.樂山之謂.山水有情,情生萬物.【原文】
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觀焉爾也。』
【譯文】
子貢向孔子發問說:『君子看見大水一定要觀賞,是爲什麼?』孔子說:『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與各種生物而仿佛無爲,好象德;它流動起來向著低下的地方,彎彎曲曲一定遵循流動的規律,好象義;它浩浩蕩蕩無窮盡,好象道;如果掘開堵塞使它通行,它回聲應和原來的聲響,奔赴百丈深谷也不怕,好象勇;注入量器時一定很平,好象法;它注滿量量器後不需要刮平,好象正;它溫軟地可以到達所有細微的地方,好象(明)察;各種東西在水裡出來進去,便鮮美潔淨,好象善於教化;它經歷萬千曲折也一定向東流去,好象志.所以君子看見大水一定要觀賞它.』
【注釋】1出自【孔子家語】卷9三恕詩解2愚讓怯謙損之又損水德義勇法正察志
原文: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以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爲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拘必修,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溪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註解】遍與諸生:諸生,各種生物。王肅註:『遍與諸生者,物得水而後生,水不與生而又不德也。』
倨拘:j gu ,也寫作『倨句』。 鈍角形的稱『倨』;銳角形的稱『句』。
修:循、遵循。【管子·九守】:『修名而督實,持實而定名。』修,四庫、同文本作『循』。
浩浩:水大貌。
屈盡:竭盡,窮盡。屈,jué。
概:用於刮平高出米斗口的米黍的木板。借指修平,不使之過量。
綽約:柔弱的樣子。
【譯文】【孔子家語】
孔子正在觀察東流的河水,子貢問道:『君子見到大水,一定會認真觀察,爲什麼?』孔子說:『因爲水流動沒有停息,而且它遍布天下,給予萬物以生命,又好似什麼也沒有做,水好像有德性:它的流向,總是奔向地位低洼之處,即使曲折蜿蜒也一定遵循這一原理,這種德性像「義」;它浩浩蕩蕩,永不枯竭,這種德性像「道」;它無處不在流行,百仞深谷,無所畏懼,這種德行像「勇」;有量必能自平,這種德性像「法」;斗量滿而溢,無需概板除之,這種德性像「正」;它本性柔弱,卻無微不至,這種德性像「察」;自發源之處開始,必定奔流向東,這種德性像「志」;它出入自如,以滌潔萬物,這種德性像「善化」。水有如此多的德性,所以君子見到大水,一定要觀察揣摩。』
【注釋】2出自【荀子】卷28宥坐篇
原文: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1>:『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爲也<2>,似德。其流也埤下<3>,裾拘必循其理<4>,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5>,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6>,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7>,似法。盈不求概<8>,似正。淖約微達<9>,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10>,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1>子貢:子贛。 <2>無爲:無所作爲。此指順應自然,排除故意的人爲因素,不作強行的人爲努力。古代各個學派常把『無爲』作爲自己的政治學說的重要內容,但各人用此術語的政治涵義是有所不同的。孔子所謂的無爲,是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參見【論語·衛靈公】。一說此『無爲』指不爲自己。 <3>埤[bēi 音碑]:通『卑』,低下。 <4>裾拘[gōu 音勾]:通『倨句[gōu 音勾]』,曲折。古代稍有曲折而呈鈍角者稱『倨』,曲折很大而呈銳角者稱『句』,曲折成直角者則稱『矩』。 <5>洸洸[huàng 音晃]:通『滉滉』、『潢潢』,水勢浩大深廣的樣子。 淈[jué 音決]:通『屈』[jué 音決],竭盡。 <6>佚[yì 音義]:通『逸』,奔跑。 <7>主:通『注』。 <8>概:古代量穀物時刮平斗斛[hú 音胡]的木板。 <9>淖[chuò 音輟]:通『綽』。綽約:柔弱的樣子。 <10>絜[jié 音潔]:通『潔』。
〔譯文〕

  孔子觀賞向東流去的河水。子貢問孔子說:『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就一定要觀賞它,這是爲什麼?』孔子說:『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捨給各種生物而無所作爲,好像德;它流動起來向著低下的地方,彎彎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動的規律,好像義;它浩浩蕩蕩沒有窮盡,好像道;如果有人掘開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隨即奔騰向前,好像回聲應和原來的聲音一樣,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時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滿量器後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軟地所有細微的地方都能到達,好像明察;各種東西在水裡出來進去地淘洗,便漸趨鮮美潔淨,好像善於教化;它千曲萬折而一定向東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觀賞它。』

【原文】  『夫智者何以樂水也?』曰:『泉源潰潰,不釋晝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遺小間,其似持平者;動而之下,其似有禮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鮮潔以出,其似善化者;眾人取平品類以正,萬物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淵淵,深不可測,其似聖者。通潤天地之間,國家以成,是知之所以樂水也。詩云:「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樂水之謂也。』
『夫仁者何以樂山也?』曰:『夫山巃嵷●嶵崔巍,萬民之所觀仰。草木生焉,眾木立焉,飛禽萃焉,走獸休焉,寶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並取而不限焉。出雲風通氣於天地之間,國家以成,是仁者所以樂山也。詩曰:「太山岩岩,魯侯是瞻。」樂山之謂矣。』【注釋】
巃嵷高峻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崇山矗矗,巃嵷崔巍。」山氣瀰漫的樣子。【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山氣巃嵷兮石嵯峨,谿谷嶄岩兮水曾 波。」
【譯文】
子貢向孔子發問說:『君子看見大水一定要觀賞,是爲什麼?』孔子說:『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與各種生物而仿佛無爲,好象德;它流動起來向著低下的地方,彎彎曲曲一定遵循流動的規律,好象義;它浩浩蕩蕩無窮盡,好象道;如果掘開堵塞使它通行,它回聲應和原來的聲響,奔赴百丈深谷也不怕,好象勇;注入量器時一定很平,好象法;它注滿量量器後不需要刮平,好象正;它溫軟地可以到達所有細微的地方,好象(明)察;各種東西在水裡出來進去,便鮮美潔淨,好象善於教化;它經歷萬千曲折也一定向東流去,好象志.所以君子看見大水一定要觀賞它.』
【譯文】
子貢問孔子:『有智慧的人爲什麼都喜歡水呢?』孔子說:『水奔流澎湃,日夜不停,好像毅力堅強的人。它順著地勢流動,很小的地方都不漏掉,好像是秉持公平的人。它向著低下的地方流動,好像很知禮節的人。流向千仞的深壑,毫不猶豫,像個勇敢的人。遇到障礙能以清正對待,好像是知道天命的人。不清潔的水流進去,乾淨的水流出來,好像是善於感化人的人。一般人都拿它作爲衡量萬物的標準,萬物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失去它就會死去,好像有品德的人。它清澈迴旋,高深莫測,又像聖君一樣。通達滋潤天地之間,國家能興旺發展。這就是爲什麼有智慧的人喜歡水的原因啊!』正如【詩】所寫:『興高采烈地趕赴泮水邊上,採擷水草。魯侯駕到,在泮水邊上飲酒相樂。』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