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8孔子知命士慎踐行功成名隨信敏勇莊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4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8孔子知命慎踐行功成名隨信敏勇
題文詩:
孔子之宋,匡簡子也,將殺陽虎,孔子似之.
甲士以圍,孔子之舍,子路怒奮,戟將下斗.
孔子止曰:何仁義之,不免俗也?詩書不習,
禮樂不修,是丘之過;若似陽虎,則非丘罪,
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孔子和之,
三終甲罷.孔子:不觀高岸,何以,
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沒溺之患;
不觀海上,何以,風波之患;失之者其,
不在此乎?士慎三者,無累於人.踐之於行,
情通始終,始終不渝.曾子:響不辭聲,
鑒不辭形,君子正一,萬物皆成;行非爲影,
而影隨之;呼非爲響,而響和之.故君子也,
先成功,而名隨之.子夏問曰:顏淵,
爲人何若?孔子:回之信,賢於丘也.
曰子貢之,爲人何若?曰賜之敏,賢於丘也.
曰子路之,爲人何若?曰由之勇,賢於丘也.
曰子張之,爲人何若?曰師之莊,賢於丘也.
子夏避席,問曰然則,四者何爲,事先生也?
曰坐語汝;回能信,而不能反;子貢能敏,
而不能屈;子路能勇,而不能怯;子張能莊,
而不能同.兼此四子,之有以易,丘不爲也,
所謂至聖,之士必見,進退之利,屈伸之用.
【原文】  孔子之宋,匡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圍孔子之舍,子路怒,奮戟將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義之不免俗也?夫詩、書之不習,禮、樂之不修也,是丘之過也。若似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甲罷。
【譯文】孔子到宋國,匡簡子想要殺陽虎,孔子長得很像陽虎,甲士就因此把孔子的住處包圍了起來.,子路很憤怒,提起戟就要下去和他們搏鬥,孔子阻止他說,多麼講究仁義的人也不能避免世俗習氣啊!如果不學習【詩】【書】,不加強禮樂的修養,這是我孔丘的過錯.至於我長得像陽虎,那就不是我的過錯了,這是天命啊.
你來唱歌,我來配合你,於是子路唱起歌來,孔子跟著唱,唱完三遍,士兵就解散了【原文】  孔子曰:『不觀於高岸,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於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三者,無累於人。』【注釋】出自孔子家語】卷22困誓詩解4士必踐行土無不容:
原文:孔子曰:『不觀高崖,何以知巔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則無累於身矣。』
【譯】
孔子說:『不觀看高聳的懸崖,怎能知道從懸崖墜落的災難;不臨近深淵,怎能知道溺水淹沒的災難;不觀看遼闊的大海,怎知道波濤洶湧的災難?失去生命,不就在這些方面嗎?士人能慎重地對待這三者,就不會使身體受到傷害了。』
【原文】  曾子曰:『響不辭聲,鑒不辭形,君子正一而萬物皆成。夫行非爲影也,而影隨之;呼非爲響也,而響和之。故君子功先成而名隨之。』
【注釋】出自【曾子·子思子】)
  【譯】曾子說:『音響不會拒絕發出聲音,鏡子不會拒絕鑒照事物形體。君子端正一個根本而萬物都會隨之成功。人的行動不是爲了留下影子,而影子卻始終隨著人的行動。呼喊不是單純爲了發出聲響,而聲響卻伴隨著人的呼喊。因此,君子先成就功勞,名聲會隨之而來。』
【原文】
子夏問仲尼曰:『顏淵之爲人也,何若?』曰:『回之信,賢於丘也。』曰:『子貢之爲人也,何若?』曰:『賜之敏,賢於丘也。』曰:『子路之爲人也,何若?』曰:『由之勇,賢於丘也。』曰:『子張之爲人也,何若?』曰:『師之莊,賢於丘也。』於是子夏避 席而問曰:『然則四者何爲事先生?』曰:『坐,吾語汝。回能信而不能反,賜能敏而不能屈,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兼此四子者,丘不爲也。夫所謂至聖之士,必見進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注釋】
出自【孔子家語】卷15六本詩解(全版)6孔子兼四信敏勇樂天知命處常得終
原文繁體:
子夏問於孔子曰:「顏回之爲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賢於丘.」曰:「子貢之爲人奚若?」子曰:「賜之敏賢於丘.」曰:「子路之爲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於丘.」曰:「子張之爲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於丘.」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四子何爲事先生?」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反謂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義所在耳)賜能敏而不能詘,(言人雖辨敏亦宜有屈折時也)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言人雖矜莊亦當有和同時也)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與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貳也.」
註解:
能信而不能反:王肅註:『反,謂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義所在耳。』指君子說話未必句句都是誠實的,只要符合道義就可以了。
能敏而不能詘:王肅註:『言人雖辨敏,亦宜有屈折時也。』詘通『屈』,屈服,屈抑。
能莊而不能同:王肅註:『言人雖矜莊,亦當有和同時也。』同,混同,合群。
貳:背離。
【譯】
  子夏問孔子說:『顏回的爲人怎樣?』 孔子說:『顏回在誠信方面比我強。』子夏問:『子貢的爲人怎樣?』孔子說:『端木賜在機敏聰慧方面比我強。(辯說能力比我強)』子夏問:『子路的爲人怎樣?』孔子說:『仲由在勇敢方面比我強。』 子夏問:『子張的爲人怎樣?』孔子說:『顓孫師在莊重方面比我強。』
子夏離開坐席,恭敬地問道:『既然這樣,爲什麼這四個人還要跟隨先生您學習呢?』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顏回誠信還不能靈活變通(不能狠心),端木賜機敏還不能屈抑自己(能辯論卻不能沉默),仲由勇敢還不能退避,顓孫師莊重還不能合群(隨和)。即使同時兼有這四個人的長處來和我交換,我也不會同意。這就是他們侍奉我忠貞而不背離的原因。』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