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5|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6賢聖罕合諂諛常興三死非命不困不王烈士不彰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4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6賢聖罕合諂諛常興三死非命不困不王烈士不彰
題文詩:
楚昭王召,孔子將使,執政封以,書社七百.
子西謂之,曰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
使諸侯有,如宰予乎?長官五官,如子貢乎?
文王,處酆武王,處鎬之間,百乘之地,
伐上殺主,立為天子,世皆曰聖;王以孔子,
賢有書社,七百里地,三子佐之,非楚之利.
楚王遂止.善惡難分,聖獨見疑,況賢者乎!
是以賢聖,罕合於世,諂諛常興.故有千歲,
之亂而無,百歲之治,孔子見疑,豈不痛哉!
魯哀公問:有智者壽?孔子曰然,人有三死,
而非命者,人自取之:寢處不時,飲食不節,
佚勞過度,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
嗜欲無厭,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
弱以侮強,忿不量力,兵共殺之.此三,
非命,人自取之.經有:人而無儀,
不死何為?此之謂也.孔子遭難,陳蔡之境,
絕糧弟子,皆有飢色,孔子,兩柱之間.
子路入曰:子歌禮乎?孔子不應,曲終而曰:
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
其誰知之?子不我知,而從我乎?子路不悅,
援干而舞,三終而出.及至七日,孔子修樂,
不休子路,慍見曰子,修樂時乎?孔子不應,
樂終而曰:齊桓霸心,生於莒;句踐霸心,
生於會稽;晉文霸心,生於驪氏,故居不幽,
則思不遠;身不約則,智不廣也,庸知不遇.
於是,明日厄免.子貢執轡,曰二三子,
從夫子而,遇此難其,不可忘也!孔子:
是何?語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醫夫,
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皆幸人也;
吾聞人君,不困不王;列士不困,不成;
昔者湯困,於呂文王,困於羑里,秦穆公困,
於殽齊桓,困於長勺,句踐困於,會稽晉文,
困於驪氏;困之為道,從寒及暖,暖之及寒,
唯賢獨知,而難言之.聖所與人,難言信也.【原文】  楚昭王召孔子,將使執政而封以書社七百。子西謂楚王曰:『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諸侯有如宰予者乎?長官五官有如子貢者乎?昔文王處酆、武王處鎬之間百乘之地,伐上殺主立為天子,世皆曰聖。王今以孔子之賢而有書社七百里之地,而三子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夫善惡之難分也,聖人獨見疑,而況於賢者乎!是以賢聖罕合,諂諛常興也。故有千歲之亂而無百歲之治,孔子之見疑,豈不痛哉!
【原文】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有智者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弱以侮強,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非命也,人自取之。詩云:「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此之謂也。』【注釋】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出自【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譯】
你看這黃鼠還有皮,人卻沒有禮儀。人若不沒有禮儀,還不如死了算啦。
魯哀公詢問孔子說:『有聰明才智的人能長壽嗎?』孔子說:『能。人有三種死法與命運無關,是人自己招致的:1、對住所不注意清潔,對飲食不加節制,逸樂和勞累過度的,疾病就是殺手;2、處於下位而好冒犯上司,貪得無厭,追名逐利沒有休止的,刑律就會來殺害他;3以少數抗拒多數,以弱小凌辱強大,不自量力而憑着意願做事的,兵器就會來殺害他。所以說人有三種死法與命運無關,是人自己招致的。』
 【原文】  孔子遭難陳、蔡之境,絕糧,弟子皆有飢色,孔子歌兩柱之間。子路入見曰:『夫子之 歌,禮乎?』孔子不應,曲終而曰:『由,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其誰知 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子路不悅,援干而舞,三終而出。及至七日,孔子修樂不休,子路慍見曰:『夫子之修樂,時乎?』孔子不應,樂終而曰:『由,昔者齊桓霸心生於莒,句踐霸心生於會稽,晉文霸心生於驪氏,故居不幽,則思不遠,身不約則智不廣,庸知而不遇之。』於是興,明日免於厄。子貢執轡曰:『二三子從夫子而遇此難也,其不可忘也!』 孔子曰:『惡是何也?語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醫。夫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 者皆幸人也。吾聞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湯困於呂,文王困於羑里,秦穆 公困於殽,齊桓困於長勺,句踐困於會稽,晉文困於驪氏。夫困之為道,從寒之及暖,暖之 及寒也,唯賢者獨知而難言之也。易曰:「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聖人所與人難言信也。』【注釋】出自孔子家語】卷22困誓詩解3不困不王烈士不彰仁義
原文:
孔子遭厄於陳、蔡之間,絕糧七日,弟子餒病,孔子弦歌。子路入見曰:『夫子之歌,禮乎?』孔子弗應,曲終而曰:『由來!吾語汝。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其誰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子路不悅,援戚而舞,三終而出。明日,免於厄,子貢執轡,曰:『二三子從夫子而遭此難也,其弗忘矣!』孔子曰:『善,惡是何也?夫陳、蔡之閒,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也。吾聞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憤厲志之始於是乎在。』
【譯】
孔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斷糧七天了,弟子因飢餓而病倒了。但孔子仍在彈琴唱歌。子路進去見孔子說:『老師這時還在歌唱,這符合禮嗎?』孔子沒有回答,一曲終了才說:『仲由,來!我告訴你,君子愛好音樂,是為了不驕傲放縱;小人愛好音樂,是為了消除畏懼。你是誰的兒子啊,這樣不了解我而跟隨着我呢?子路聽了很不高興,拿起兵器舞起來,結束才出去。第二天,危難過去了,子貢拉着馬韁繩說:『我們跟隨老師遭受了此次危難,大概永遠不會忘記了。』孔子說:『說得好,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在陳、蔡之間遭受的危難,是我的幸運。你們跟隨着我,也是你們的幸運。我聽說,君王不遭受困厄就不能成就王業,仁人志士不遭受困厄行為就不會彰顯。怎知奮發勵志的開始,不在於這次危難呢?』
2出自【莊子】篇卷6讓王
原文:
孔子窮於陳蔡之間(1),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2),顏色甚憊,而弦歌於室。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商周,圍於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3)。弦歌鼓琴,未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

顏回無以應,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嘆曰(4):『由與賜(5),細人也(6)。召而來,吾語之。』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7)!故內省而不窮於道(8),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9),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10),於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11),子路扢然執干而舞(12)。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13)。』

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故許由娛於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14)。

【譯文】

孔子在陳、蔡之間遭受困厄,七天不能生火做飯,野菜湯里沒有一粒米屑,臉色疲憊,可是還在屋裡不停地彈琴唱歌。顏回在室外擇菜,子路和子貢相互談論:『先生兩次被趕出魯國,在衛國遭受鏟削足跡的污辱,在宋國受到砍掉大樹的羞辱,在商、周后裔居住的地方弄得走投無路,如今在陳、蔡之間又陷入如此困厄的境地,圖謀殺害先生的沒有治罪,凌辱先生的沒有禁阻,可是先生還不停地彈琴吟唱,不曾中斷過樂聲,君子不懂得羞辱竟達到這樣的地步嗎?』

顏回沒有辦法回答,進入內室告訴給孔子。孔子推開琴弦長長地嘆息說:『子路和子貢,真是見識淺薄的人。叫他們進來,我有話對他們說。』子路和子貢進到屋裡。子路說:『像現在這樣的處境真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孔子說:『這是什麼話!君子通達於道叫做一以貫通,不能通達於道叫做走投無路。如今我信守仁義之道而遭逢亂世帶來的禍患,怎麼能說成是走投無路!所以說,善於反省就不會不通達於道,面臨危難就不會喪失德行,嚴寒已經到來,霜雪降臨大地,我這才真正看到了松柏仍是那麼鬱鬱蔥蔥。陳、蔡之間的困厄,對於我來說恐怕還是一件幸事啊!』孔子說完後安詳地拿過琴來隨着琴聲陣陣歌詠,子路興奮而又勇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來。子貢說:『我真不知道先生是如此高潔,而我卻是那麼的淺薄啊!』

古時候得道的人,困厄的環境裡也能快樂,通達的情況下也能快樂。心境快樂的原因不在於困厄與通達,道德存留於心中,那麼困厄與通達都像是寒與暑、風與雨那樣有規律地變化。所以,許由能夠在潁水的北岸求得歡娛而共伯則在共首之山優遊自得地生活。
3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譯】困卦:通泰。卜問王公貴族之事吉利,沒有災難。筮遇此爻,有罪之人無法申辯清楚。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