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4至公詩解5進退有禮順命自然退修春秋褒善貶惡下學上達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22 15: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4至公詩解5進退有禮順命自然退修春秋褒善貶惡下學上達
題文詩:
萬章曰或,謂孔子於,雍睢,於齊主也,
人脊環,有諸乎?孟子曰否!好事者爲.
於衛主,顏讎由也,彌子之妻,與子路妻,
兄弟姊妹.彌子謂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
子路以告.曰有命.真情孔子,進之以禮,
退之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雍睢,
人脊環,是無命也.孔子,於魯衛,
將適宋而,遭桓司馬,將要殺之,微服過宋,
嘗厄住,司城貞子,臣陳侯周.吾聞之觀,
近臣以其,所爲之主,觀遠臣以,其所主如,
雍睢,人脊環,何爲孔子?賢者自知.
夫子行說,七十諸侯,無定處,意欲使,
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修春秋,
采毫毛善,貶纖介惡,人事,王道,
精和聖制,上通於天,麟至,此天之知,
夫子於是,喟然嘆曰:天至明爲,不可蔽乎?
日何而食?地以至安,爲不可危?地何而動?
天地尚有,動蔽是故,賢聖說於,世而不得,
行其道故,災異並作.夫子:不怨天也,
不尤人,下學上達,知我者天!孔聖真情,
無怨無悔,情通天地,通古達今,以古鑒今.
【原文】
  萬章問曰:『孔子於衛主雍睢,於齊主寺人脊環,有諸?』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爲之也。於衛主顏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進之以禮,退之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雍睢與寺人脊環,是無命也。孔子不說於魯衛,將適宋,遭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過宋,是孔子嘗厄,主司城貞子,爲陳侯周臣。吾聞之,觀近臣以其所爲之主,觀遠臣以其所主,如孔子主雍睢與寺人脊環,何以爲孔子乎?』【注釋】出自子】卷9萬章章句
原文:萬章問曰:『或謂孔子於衛主癰疽1,於齊主侍人2瘠環,有諸乎3?』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爲之也。於衛主顏讎由。彌子4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5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6。而主癰疽與侍人瘠環,是無義無命也。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7而殺之,微服而過宋。是時孔子當厄,主司城貞子,爲陳侯周臣。吾聞觀近臣8,以其所爲主;觀遠臣9,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癰疽與侍人瘠環,何以爲孔子?』【譯文】
萬章問道:『有人說,孔子在衛國住在〔衛靈公所寵幸的宦官〕癰疽家裡,在齊國,也住在宦官瘠環家裡。真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不,不是這樣的;這是好事之徒編造的。孔子在衛國,住在顏讎由家中(衛國賢大夫)。彌子瑕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姊妹。彌子瑕對子路說:「孔子住在我家裡,可以得到衛國卿相的位置。」子路把這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命中注定。」孔子依禮法而進,依道義而退,所以他得到或得不到官位都是命中注定。如果他住在癰疽和宦官瘠環家裡,這便是無視禮義和命運了。孔子不得志於魯國和衛國,又碰上了宋國的司馬桓魋預備攔截並殺死他,只得化裝悄悄地路過宋國。這時候,孔子正處於困境,便住在司城貞子家中,做了陳侯周的臣子。我聽說過,觀察身邊的臣子,看他所招待的客人;觀察外來的臣子,看他所寄居的主人。如果孔子真的以癰疽和宦官瘠環爲主人,那還是「孔子」嗎?』

【注釋】

(1)主癰疽:以癰疽爲主人,住在癰疽家。(2)侍人:一作『寺人』,閹人。

(3)有諸乎:逢彬按,此句應爲『有諸』,『乎』乃衍文,後人所加。因爲:a.『有諸』常見於【論語】【孟子】二書。【論】【孟】中『有諸』凡十三見(【論語】三見,【孟子】十見),而『有諸乎』僅一見。b.其中『諸』是『之乎』的合音字,再加上『乎』則成贅疣。c.【論語】【孟子】中未見『有之乎』,因爲『有諸』實際上就是『有之乎』;『有之乎』見於【論】【孟】之外的其他典籍,如【管子·形勢解】:『唯夜行者獨有之乎?』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4)彌子:衛靈公寵臣彌子瑕。

(5)兄弟:先秦漢語,正如『子』包括兒子、女兒一樣,兄弟也包括兄弟、姊妹。所以,如需區別,稱呼姊妹爲『女兄弟』;稱呼姐姐爲『女兄』,稱呼妹妹爲『女弟』。

(6)得之、不得曰『有命』:得到官位或得不到官位都聽從命運。逢彬按,『得之』的『之』不能理解爲『與』;因爲那一時代的語言中,有一類動詞,存在『V之』『不V』(V:動詞)的格式,即肯定形式帶賓語『之』時,其否定形式一般都不出現『之』。例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動詞『得』是這類動詞的典型。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7)要:音yāo,攔截。(8)近臣:在朝之臣。(9)遠臣:遠方來仕者。
【原文】
  夫子行說七十諸侯無定處,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貶纖介之惡,人事浹,王道備,精和聖制,上通於天而麟至,此天之知夫子也。於是 喟然而嘆曰:『天以至明爲不可蔽乎?日何爲而食也?地以至安爲不可危乎?地何爲而 動?』天地尚有動蔽,是故賢聖說於世而不得行其道,故災異並作也。夫子曰:『不怨天, 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注釋】
出自【論語】卷14憲問篇詩解4仁者不憂者不惑以德報德下學上達
原文: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爲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註解 1尤:責怪、怨恨。2下學上達:下學學人事,上達達天命。
【譯文】
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怎麼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