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4至公詩解4晏子諫景公推己及人財貨不偏普惠於民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22 14: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4至公詩解4晏子諫景公推己及人財貨不偏普惠於民
題文詩:
齊景公嘗,賞賜後宮,文繡台榭,菽食鳧雁.
出而見殣,謂晏子曰:何爲而死?晏子對曰:
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無德,何甚矣!
晏子對曰:君德,何爲無德?公曰何謂?
對曰君之,德及後宮,與台榭,君之玩物,
衣以文繡,君之鳧雁,食以菽粟,君之營內,
自樂延及,後宮之族,何爲無德?顧臣,
有請於君,由君之意,自樂之心,推而與,
百姓同之,何殣之有?君不推此,且,
營內好私,使財貨之,偏有所聚,菽粟幣帛,
腐於囷府,惠不遍加,公心,不周乎國,
則桀紂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乃,
由偏之也.君如察嬰,之言,君之盛德,
公布之於,天下,湯武之功,可爲一殣,
何足恤哉?至公真情,真情遍在,普惠民眾,
非偏非私.楚共王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
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遺弓,
人得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哉!
【原文】
  齊景公嘗賞賜及後宮,文繡被台榭,菽粟食鳧雁。出而見殣,謂晏子曰:『此何爲而死?』晏子對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無德也,何甚矣!』晏子對曰:『君之德著而彰,何爲無德也?』景公曰:『何謂也?』對曰:『君之德及後宮與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雁,食以菽粟,君之營內自樂,延及後宮之族,何爲其無德也?顧臣願有請於君,由君之意,自樂之心,推而與百姓同之,則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營內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於囷府,惠不遍加於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 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嬰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於天下,則湯武可爲也,一殣何足恤哉?』【譯文】
齊景公常賞賜後宮,台榭都披上文繡之衣,鳧雁吃粟菽。景公出巡看見路上有死人,就對晏子說:『這人怎麼死的?』晏子回答:『是餓死的。』景公聽了,說:『唉,寡人沒有德行,怎麼如此厲害啊!』晏子答道:『國君的德行十分明顯,怎麼說是沒有德行呢?』景公說:『爲什麼這麼說呢?』晏子答道:『國君的德行施及後宮和台榭,國君的玩物都穿著文繡之衣,國君的鳧雁都吃著菽粟,國君由宮內自己享樂延及後宮的人與家畜,怎能說是沒有德行呢?只是臣希望向大王請求一件事,請大王把這種自己享樂的心意推廣到與百姓同樂,那樣還有什麼餓死的人呢?國君不推及百姓,而是只求宮內安好,使財物偏聚於宮內,菽粟幣帛在倉庫內都腐爛了,恩惠不施於百姓,不用公心對待全國,這是桀紂亡國的原因。百姓叛亂的原因,就因爲君主偏而不公啊!國君如果明察臣晏嬰的話,把國君的盛德,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麼就會成爲湯、武一樣的聖君,一個餓死的人又何必同情呢?
【原文】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注釋】
楚共王外出打獵,丟失了他的弓.身邊的人請求(去)尋找弓,楚共王說:『別去了,(我這個)楚國人丟了弓,(別的)楚國人得到它,又何必找呢?』孔子聽說這件事,說:『可惜他(的胸懷還)不(夠)大,應該說「(這個)人丟了弓(那個)人得到它」就可以了,爲什麼(得到弓的)一定(是)楚國人呢.』孔子所說的(是)大公啊.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