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4至公詩解2季札三讓捐國不恨棄位無忿太王至公保民三遷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21 16: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4至公詩解2季札三讓不恨棄位無忿太王至公保民三遷
題文詩:
吳王壽夢,有四子焉,曰謁,次曰余祭,
次曰夷昧,次曰季札,號曰延陵,季子最賢,
三兄皆知.壽夢欲立,季札謁以,位讓季子,
終不肯當,謁乃為約,曰季子賢,國及季子,
則吳可興.兄弟相繼,飲食祝曰:使吾早死,
國及季子.謁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
夷昧死而,次及季子.季子時使,行不在也.
庶兄僚曰:我亦兄也.自立吳王.季子使還,
復事如故.謁子光曰:以吾父意,國歸季子,
以繼嗣法,則我適也,當代之君,僚何為也?
乃使專諸,刺僚殺之,位讓季子,季子:
爾殺吾君,吾受爾國,則吾與爾,為共篡也;
爾殺吾兄,吾又殺汝,則是昆弟,父子相殺,
無已時也.卒去延陵,終不入吳.君子以其,
不殺為仁,以其不取,國為義也.夫不以國,
私身,千乘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
庶幾矣.諸侯義死,社稷大王,委國而去,
為之何也?夫聖不欲,強暴侵陵,百姓故使,
諸侯死國,守其民也.,至仁之恩,
不忍戰,百姓故事,勛育戎氏,犬馬珍幣,
而伐不止.問其所欲,土地也.於是屬其,
群臣耆老,而告之曰:土地,所以養人,
不以所養,而害其慈,吾將去之.遂居岐山,
之下邠人,於是負幼,扶老從之,如歸父母.
三遷而民,五倍其初,皆興仁義,趣上之事.
君子守國,安民非特,斗兵罷殺,士眾而已.
不私其身,惟民利民,足用保民,所以,
去國之義,是謂至公.古公亶父,利民為本.
【原文】
  吳王壽夢有四子,長曰謁,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號曰:延陵季子。最賢,三兄皆知之。於是王壽夢薨,謁以位讓季子,季子終不肯當,謁乃為約曰:『季子賢,使國 及季子,則吳可以興。』乃兄弟相繼,飲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國及季子。』謁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時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為吳王。季子使還,復事如故。謁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則國當歸季子,以繼嗣之法,則我適也,當代之君,僚何為也?』乃使專諸刺僚殺之,以位讓季子,季子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則吾與爾為共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汝,則是昆弟父子相殺無已時也。』卒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君子以其不殺為仁,以其不取國為義。夫不以國私身,捐千乘而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庶幾矣。
【意譯】
他就是連孔子都推崇的吳國王子季札!季札是誰呢?說起來他就是吳國夫差的叔祖!季札的父親是第一任吳王壽夢,在壽夢統治期間,吳國國力增強,於是壽夢開始稱王!到壽夢晚年,他遇到了一個煩惱,那就是繼承人問題。原來壽夢有四個兒子,『長曰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

  在壽夢四個兒子中,幼子季札最賢明,他遊歷諸國,很有外交才能,是吳國第一流的人才,所以壽夢想把王位傳位季札。但沒想到被季札拒絕,這也是他第一次辭讓王位。壽夢死後,大臣們『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一年後,『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

  沒想到季札再次辭讓,他還引經據典,表示不接受王位。但是吳國人非常欣賞季札,他們舉國擁戴,『吳人固立季札』。季札只好退隱山林,『棄其室而耕』。 諸樊只好繼承了王位,不過他並不死心,幾年後諸樊病重,他在臨死前將王位傳給了二弟餘祭,希望沿用兄終弟及的方式,因為這樣就會傳到季札。
之後季札被封到了延陵,因此稱其為延陵季子。余祭在位十七年後被手下人刺死,王位由三弟余眛繼承。余眛在位四年後患病,於是想履行當年兄終弟及的誓言,傳位給四弟季札。但沒想到季札第三次辭讓王位,而且逃亡隱居。於是吳國人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們擁立老三餘眛的兒子公子僚為王。

  這引起了老大諸樊之子公子光的不滿,『常以為吾父兄弟四人,當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光當立』,因此公子光暗中招賢納士,準備滅掉吳王僚,奪取王位。公元前515年,公子光的心腹專諸在上菜時,用魚腸劍將吳王僚刺死。
之後公子光繼承了吳國王位,即為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後,四叔季札出現了,他對眾人說:『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利用自己的身份,表示對侄子吳王闔閭的支持。

  接着季札又來到了另一位侄子吳王僚的墓前哀悼,『哭僚墓』。之後這位賢者再度隱居,直至病終。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對季札非常推崇,成為千古聖人,後人甚至將其與孔子並稱,稱之為『南季北孔』。在蘇州五百名賢祠中,季札位居第一!
註解:庶幾: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注釋】出自吳越春秋卷二·吳王壽夢傳
二十五年,壽夢病將卒。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賢,壽夢欲立之,季札讓,曰:"禮有舊制,奈何廢前王之禮,而行父子之私乎?"

壽夢乃命諸樊曰:"我欲傳國及札,爾無忘寡人之言。"諸樊曰:"周之太王知西伯之聖,廢長立少,王之道興。今欲授國於札,臣誠耕於野。"王曰:"昔周行之德,加於四海,今汝於區區之國,荊蠻之鄉,奚能成天子之業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國以次及於季札。"諸樊曰:"敢不如命?"

壽夢卒,諸樊以適長攝行事,當國政。
吳王諸樊元年,已除喪,讓季札,曰:"昔前王未薨之時,嘗晨昧不安,吾望其色也,意在於季札。又復三朝悲吟而命我曰:"吾知公子札之賢,欲廢長立少。"重發言於口。雖然我心已許之,然前王不忍行其私計,以國付我,我敢不從命乎?今國者,子之國也,吾願達前王之義。"

季札謝曰:"夫適長當國,非前王之私,乃宗廟社稷之制,豈可變乎?"

諸樊曰:"苟可施於國,何先王之命有!太王改為季歷,二伯來入荊蠻,遂城為國,周道就成,前人誦之不絕於口,而子之所習也。"

札復謝曰:"昔曹公卒,廢存適亡,諸侯與曹人不義而立於國。子臧聞之,行吟而歸。曹君懼,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之道。札雖不才,願附子臧之義。吾誠避之。"

吳人固立季札,季札不受而耕於野,吳人舍之。諸樊驕恣,輕慢鬼神,仰天求死。將死,命弟余祭曰:"必以國及季札。"乃封季札於延陵,號曰延陵季子。

余祭十二年,楚靈王會諸侯伐吳,圍朱方,誅慶封。慶封數為吳伺祭,故晉楚伐之也。吳王余祭怒曰:"慶封窮來奔吳,封之朱方,以效不恨士也。"即舉兵伐楚,取二邑而去。
【原文】
  諸侯之義死社稷,大王委國而去,何也?夫聖人不欲強暴侵陵百姓,故使諸侯死國守其民。王有至仁之恩,不忍戰百姓故事勛育戎氏以犬馬珍幣,而伐不止。問其所欲者,土地也。於是屬其群臣耆老,而告之曰:『土地者,所以養人也,不以所以養而害其慈也,吾將去之。』遂居岐山之下。邠人負幼扶老從之,如歸父母。三遷而民五倍其初者,皆興仁義趣上之事。君子守國安民,非特斗兵罷殺士眾而已。不私其身惟民,足用保民,蓋所以去國之義也,是謂至公耳。【注釋】
古公亶父:公劉九世孫。因居地受戎狄族侵擾,率周族由豳地遷於岐山下的周原,改革戎狄習俗,放棄穴居生活。修築城郭,營建室邑,設官分職,建立政權,發展農業生產。後世尊為周太王。
當值殷商之世,西北戎狄屢犯豳地(今陝西彬州市和旬邑縣一帶)。『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以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為此,『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亶父率姬姓周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來到岐山(箭括嶺)下的周原。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視古公為仁人,扶老攜幼皆來歸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