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3權謀詩解13 闔廬恤民夫差好奢鮑國諫齊侯陽虎不仁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19 15: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3權謀詩解13 闔廬恤民夫差好奢鮑國諫齊侯陽虎不仁
題文詩:
吳王夫差,破越又,伐陳.楚大夫皆,
懼曰昔時,闔廬能用,其眾故破,我於柏舉;
今聞夫差,甚焉.子西:二三子但,
恤不相睦,無患吳矣,昔闔廬也,食不貳味,
處不重席,擇不取費;國有,親戚乏困,
而供;在軍之中,食熟者半,而後;
其所嘗者,卒乘必與;勤恤民與,之勞逸故,
民不罷勞,死知不曠;夫差次有,台榭陂池;
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
玩好必從,珍異是聚,先自敗己,焉能敗我?
利民國興,窮奢必亡.破吳,請師於楚,
以伐晉國.楚王與諸,大夫皆懼,將許之而,
左史倚相,曰此恐吾,攻己,示我不病,
請爲與我,長轂千乘,卒三萬與,分吳地也.
莊王聽之,遂取東國.陽虎兵變,爲難於魯,
走之齊,請師於魯,齊侯許之.鮑文子曰:
不可也,欲齊師破,齊師破而,臣必多死,
於是,奮其詐謀;夫虎有寵,於季氏而,
將殺季孫,以不利魯,而容其求;陽虎有言:
爲仁不富,爲富不仁;今君,於季氏而,
大於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
君又收之,毋乃害乎?齊君執之,免而奔晉.
【原文】  吳王夫差破越,又將伐陳。楚大夫皆懼,曰:『昔闔廬能用其眾,故破我於柏舉。今聞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無患吳矣,昔闔廬食不貳味,處不重席,擇不取費。在國,天有災,親戚乏困而供之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在軍,食熟者半而後食。其所嘗者,卒乘必與焉。是以民不罷勞,死知不曠。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敗我也今夫差台榭陂池;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珍異是聚,夫差先自敗己,焉能敗我?』
【譯文】
吳軍駐紮在陳國,楚國大夫們驚懼,說:"闔廬善於驅使他的人民作戰,在柏舉打敗了我們,現在聽說他的繼承人(夫差)更厲害,怎麼辦?"子西說:"你們只憂慮自己內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擔心吳國.當年闔廬吃飯時不吃兩道菜,坐席不用兩層,房子不建在高壇上,器具不用紅漆和雕刻,宮室中不造亭台樓閣,車船不用裝飾,衣服用具,用實用而不糜費的.在國內,天降災疫,親自巡視,安撫孤貧.在軍隊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麼食物,都要分給士卒共享.他勤懇體恤,與民同甘共苦,所以百姓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我們的先大夫子常則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們吃了敗仗.現在聽說夫差住宿有樓台池沼,睡覺有嬪妃相伴,即使一天在外面,想得到的東西也一定要得到,珍愛賞玩的東西,一定要隨著帶走,積聚珍寶一心玩樂,把百姓看得象仇人一樣,沒完沒了地驅使.這樣是自己先讓自己處於敗地,怎麼能戰敗我們呢?"
【注釋】
1夫差是闔閭的兒子,闔閭死後繼承王位。開始也能努 力自強,教人耳提面命,不要忘記報越國殺父之仇。採納伍子胥的謀略,終於打敗越王勾踐, 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迫使勾踐請降。

闔閭,即公子光,派勇士專諸刺殺吳王僚後就代立爲吳王。此人雄心勃勃,又善於用人, 特別是任用伍子胥與孫武。不斷加強戰備,又將吳國國都遷至姑蘇(今江蘇蘇州),國勢益強。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唐、蔡二國大舉伐楚。公元前495年,親自率兵進攻越國,被越軍打敗,自己也受重傷,死於撤軍的路上。
2出自:左傳【子西論夫差】
吳師在陳,楚大夫皆懼,曰: 『闔廬惟能用其民,以敗我於柏舉。今聞其嗣又甚焉,將若之何?』子西曰: 『二三子恤不相睦,無患吳矣。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官室不觀,舟車不飾; 衣服財用,擇不取費。在國,天有菑癘,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是以民不疲勞,死知不曠。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敗我也。今聞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 珍異是聚,觀樂是務; 視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安能敗我?』
【原文】
  越破吳,請師於楚以伐晉。楚王與大夫皆懼,將許之。左史倚相曰:『此恐吾攻己,故示我不病。請爲長轂千乘,卒三萬,與分吳地也。』莊王聽之,遂取東國。
【注釋】
1長轂指兵車。【左傳·昭公五年】:『長轂九百。』杜預 註:『長轂,戎車也,縣百乘。』漢 班固【燕然山銘】:『元戎輕武,長轂四分。』唐 柳宗元【安南都護張舟墓志銘】:『公於是陸聯長轂,海合艨艟。』
2倚相:人名。倚氏,名相。春秋時楚國左史。熟諳楚國歷史,精通楚國【訓典】,能讀古籍【三墳】、【五典】、【九丘】、【八索】。常以往事勸諫楚君,使之不忘先王之業。楚靈王及楚平王期間,頗受楚國君臣尊敬。楚人遇有疑難常向其請教,譽之爲良史、賢者、楚國之寶。【原文】
  陽虎爲難於魯,走之齊,請師於魯,齊侯許之。鮑文子曰:『不可也。陽虎欲齊師破,齊師破,大臣必多死,於是欲奮其詐謀。夫虎有寵於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容其求 焉。今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毋乃害乎?』 齊君乃執之,免而奔晉。
【意譯】
齊景公當時正忙於稱霸,很希望爭取到魯國的支持。現在有能人陽虎來投奔,自然樂於接納。陽虎建議齊景公伐魯,並預言,三次加兵於魯,魯國必然屈服。齊景公猶豫不決,就去請教鮑文子鮑國。鮑國諫日:『我對魯國很了解,魯國是不可以攻打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上下猶和,二是與晉國關係好,三是沒有天災,社會穩定。陽虎勸您攻打魯國,別有用心,他想讓齊國國庫空虛,將士疲弱,然後行其奸謀。您看,季氏對陽虎很好,但陽虎差點顛覆它。現在魯國趕跑了這個禍害,您卻當寶貝加以收留。陽這人是親富不親仁,他的名言是'爲仁不富, 爲富不仁」。 現在您比季氏富,比魯國大,所以陽虎才要託庇於此,您可要小心了!』齊景公一想,有理,就讓人把陽虎抓了起來,準備囚禁於邊境之地。這時,陽虎的聰明就來了。他想去西部邊境,但經過揣度齊國上下心理,故意表示想去東部。齊景公中計,把他放入西部,爲他以後逃奔晉國開了方便之門。

區區一個邊邑,如何能困著智謀過人的陽虎?他略施小計,就跑到了宋國,後來又經宋國跑到了晉國,投入趙簡子趙鞅門]下。
【注釋】
鮑國,姒姓,鮑氏,名國,諡文子。春秋時期齊國 大夫, 鮑叔牙曾孫, 鮑牽之弟。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於 齊頃公五年(前594年)之前,卒於 齊景公四十七年(前501年)之後。
鮑國早年生活在 魯國,爲魯國施孝叔的 家宰 。
陽虎(生卒年不詳),姬姓,陽氏,名虎,一名貨。春秋後期魯國人,季孫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他以季孫家臣之身,毫無雄厚家底與政治背景,卻能夠躋身魯國卿大夫行列,從而指揮三桓,執政魯國,開魯國『家臣執國政』的先河。
陪臣執國
魯定公五年(前505年),陽虎和季桓子的寵臣梁懷之間有矛盾,陽虎想要將梁懷趕走,被同爲季氏家臣的公山不狃阻攔。同年秋,梁懷越來越驕橫,陽虎就把梁懷抓了起來。季桓子對此非常生氣,陽虎就把季桓子也囚禁了。季桓子答應了陽虎一些條件才被釋放,但自此之後,陽虎更加輕視季氏了。
季氏在魯國有超越魯國國君的權利,陽虎掌控季氏家族後,實際上也就掌控了魯國的國政。魯國的士大夫們,也因爲陽虎之亂變得不安分起來。
政變失利
魯定公八年(前502年),陽虎計劃殺掉三桓(叔孫氏、孟孫氏、季孫氏)的嫡子,改立他所喜歡的三桓的庶子取代嫡子。陽虎派人用車載著季桓子將要殺死他,但季桓子用計逃脫。之後三桓聯合起來反攻陽虎,陽虎在陽關抵禦。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虎兵敗,逃往齊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