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9|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2奉使詩解2霍虎為臣無忘盡忠布衣士怒不辱使命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12 17: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楚莊王昔,舉兵伐宋,宋告急也,晉景公欲,
發兵救宋,伯宗諫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
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往,命宋毋降,
道過鄭國,新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之楚.
楚王厚賜,與解揚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
三要乃許.於是楚乘,以樓車令,呼宋使降,
遂倍楚約,而致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
救宋雖急,慎毋降楚,晉今至矣.楚王大怒,
將欲烹之,解揚乃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
承命為信,受吾君命,雖死無二.楚莊王曰:
汝之許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解揚對曰:
死以許王,成吾君命,臣不恨也.顧謂臣曰:
為人臣者,無忘盡忠,而得死者.王諸弟皆,
諫王赦之.於是莊公,卒赦解揚,歸之晉國,
爵為上卿.故後世言,霍虎者也.秦王昔欲,
以五百裏,地易鄢陵,鄢陵君不,受使唐且,
致謝秦王.秦王曰秦,破韓滅魏,鄢陵獨存,
五十裏地,豈畏其威?吾多義耳.今寡人以,
十倍之地,易之不受,是輕寡人.唐且避席,
對曰非也,不以利害,而為趣者,鄢陵君也.
夫鄢陵君,受於先君,而守之地;雖復千裏,
不得當豈,五百裏哉?秦王忿然,作色怒曰:
公亦曾見,天子怒乎?曰未曾見.秦王謂曰: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唐且曰王,
嘗見布衣,之士怒乎?秦王乃曰:解冠徒跣,
以頸顙地,何難知者.唐且對曰:此乃匹夫,
愚人之怒,而非布衣,韋帶士怒;夫專諸之,
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奔星晝出;要離之刺,
王子慶忌,蒼隼擊台;聶政之刺,韓王季父,
白虹貫日,此皆布衣.韋帶士怒;與臣將四,
含怒未發,搢厲於天.無怒即已,士一怒則,
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即案匕首,起視秦王,
曰今將是.秦王變色,長跪而曰:先生就坐,
寡人喻矣;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裏存,
徒用先生,之故者耳.捨生忘死,不辱使命.
楚莊王舉兵伐宋,宋告急,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諫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往命宋毋降,道過鄭,鄭新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之楚。楚王厚賜,與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解揚乃許。於是楚乘揚以樓車,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約而致其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將烹之,解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受吾君命以出,雖死無二。』王曰:『汝之許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解揚曰:『死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臣不恨也。』顧謂楚君曰:『為人臣無忘盡忠而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於是莊公卒赦解揚而歸之。晉爵之為上卿。故後世言霍虎。
譯文楚莊王發兵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求救,晉景公打算發兵救宋,大臣伯宗勸止說:『現在楚國得天之利,國勢強盛,我們不應直接與他們對抗,(應另謀他策.)』於是在全國徵求有膽識有能力的壯士,最後找到一位叫解揚,字子虎的霍地的人,派他到宋國出使安撫宋國,勸他們不要投降楚國而是堅持反抗(從而以犧牲宋國的代價來削弱楚國的國力).解揚出使途中經過鄭國,那時鄭國剛剛與楚國結盟,鄭國就把解揚抓住獻給楚國.楚莊王給了解揚很多的賞賜,讓他反過來做,勸宋國趕快投降,在莊王再三的邀請勸說下,解揚答應了.於是楚國將解揚送上很高的樓車上,讓他對着被圍困的鄭國都城大喊勸降的話.解揚登上樓車後就背叛了與楚王的約定而執行了晉王的命令,對着城內大喊道:『晉國將舉全國之兵來救宋,宋國目前的形勢雖然危急,但不要擔心,晉國的救兵馬上就到了.』楚王大怒,要把解揚給煮了.解揚說:『君王能夠制定命令指揮臣下是因為義,臣下接受並完成任務是因為信,我接受國君的命令出使,為了完成任務雖死也決不會有二心.』楚國說:你前面也答應了我,現在卻背叛了對我的諾言,哪裏有什麼信?解揚說:我把自己的性命交給大王(作為我失信於大王的報答),這也是為了完成君王的使命,我沒有什麼可後悔的.解揚又回頭對楚國的大臣們說:『你們這些做人家臣子的,千萬別忘了象我這樣忠於君王的人是要被殺死的呀!』(丫的這句話才真是毒).楚國的那些王公大臣們聽了這句都呆不住了,紛紛勸楚王放了他,最後楚王也沒辦法,只得把解揚放回國去了.解揚立此大功,被晉景公封了個上卿的爵位.因為解揚是霍地的人,名字又叫子虎,所以後世的人稱讚他為霍虎.
秦王以五百裏地易鄢陵,鄢陵君辭而不受,使唐且謝秦王。秦王曰:『秦破韓滅魏,鄢陵君獨以五十裏地存者,吾豈畏其威哉?吾多其義耳。今寡人以十倍之地易之,鄢陵君辭而不受,是輕寡人也。』唐且避席對曰:『非如此也。夫不以利害為趣者,鄢陵君也。夫鄢陵君受地於先君而守之。雖復千裏不得當,豈獨五百裏哉?』秦王忿然作色,怒曰:『公亦曾見天子之怒乎?』唐且曰:『王臣未曾見也。』秦王曰:『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唐且曰:『大王亦嘗見夫布衣韋帶之士怒乎?』秦王曰:『布衣韋帶之士怒也,解冠徒跣,以頸顙地耳,何難知者。』唐且曰:『此乃匹夫愚人之怒耳,非布衣韋帶之士怒也。夫專諸刺王僚,彗星襲月,奔星晝出;要離刺王子慶忌,蒼隼擊於台上;聶政刺韓王之季父,白虹貫日,此三人皆布衣韋帶之士怒矣。與臣將四士,含怒未發,搢厲於天。士無怒即已,一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即案匕首起視秦王曰:『今將是矣。』秦王變色長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裏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注釋選自【戰國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標題是後人加上。【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又稱【國策】。【戰國策】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原師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注】。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譯文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裏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了,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願意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不高興。於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裏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藉方圓五十裏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裏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裏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裏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千裏。』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挺劍而起(劍未出鞘)。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藉方圓五十裏的土地保全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