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2|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7政理詩解5薄賦民富禮教且壽愛民勿害勿敗勿殺勿奪勿苦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6-9 16: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哀公問政,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
民富且壽.公曰何謂?孔子答曰:省民力役,
薄其賦斂,則民富矣;敦行禮教,自遠罪疾,
則民壽矣.公曰若是,寡人國貧.孔子乃曰:
詩經有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
父母貧者.文王問於,呂望曰為,天下若何?
呂望對曰: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
富其大夫;亡道之國,富其倉府;是謂上溢,
而下漏也.文王曰善!呂望對曰:宿善不祥.
是日發其,倉府以賑,鰥寡孤獨.武王昔問,
治國之道,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
利之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
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道,使民之誼,
愛之而已.民失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
則敗之也;有罪重罰,則殺之也;重賦斂者,
則奪之也;多徭役而,以民疲力,則苦之也;
勞而擾之,則怒之也.善為國者,遇民之如,
父母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也,
見其勞苦,乃為之悲.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魯哀公問政於孔子,對曰:『政有使民富且壽。』哀公曰:『何謂也?』孔子曰:『薄賦斂則民富,無事則遠罪,遠罪則民壽。』公曰:『若是則寡人貧矣。』孔子曰:『詩云:「凱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見其子富而父母貧者也。』
譯文魯哀公向孔子問有關政事的問題,孔子回答說:『有條政策能讓百姓富裕而且長壽。』哀公說:『怎麼說?』孔子說:『減輕稅收那百姓就富裕了;不擾民那就遠離了犯罪,遠離了犯罪就長壽了。』哀公說:『要是這樣那我就貧窮了。』孔子說:『詩經上說:「品德優良,平易近人的君子,就是人民的父母。'沒見過孩子富了但父母窮的。』
注釋源自【孔子家語】卷13賢君: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公曰:『寡人慾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孔子曰:『【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貧者也。』
文王問於呂望曰:『為天下若何?』對曰:『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對曰:『宿善不祥。是日也,發其倉府,以賑鰥、寡、孤、獨。』
譯文周文王問姜子牙如何治理天下,姜子牙說:『要稱王的國家使老百姓富裕,要稱霸的國家使士富裕(周朝的士是貴族的最下層,包括文士、武士、辨士和謀士,也可說是今天的中產階層知識分子),勉強維持生存的國家使高官貴族富裕,即將滅亡的國家只要使國庫富足,這叫做上面漫出來而下面漏得精光。』周文王聽後,回答說『太好了!』,姜太公接着說:『善事隔宿而不立行是不吉利的。』當日,周文王馬上讓人打開糧倉賑濟窮人,於是百姓歡欣鼓舞,西周日益強盛。
注釋『王國富民』一說,共有2個出處:
1【荀子•王制】第九篇:
『成侯、嗣公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產取民者也,未及為政也。管仲為政者也,未及修禮也。故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實府庫。筐篋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夫是之謂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戰,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敵得之以強。聚斂者,召寇、肥敵、亡國、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譯文】
衛成侯、衛嗣公,是搜刮民財、精於計算的國君,沒能達到取得民心的境地;子產,是取得民心的人,卻沒能達到處理好政事的境地;管仲,是善於從理政事的人,但沒能達到遵循禮義的境地。遵循禮義的能成就帝王大業,善於處理政事的能強大,取得民心的能安定,搜刮民財的會滅亡。稱王天下的君主使民眾富足,稱霸諸侯的君主使戰士富足,勉強能存在的國家使大夫富足,亡國的君主只是富了自己的箱子、塞滿了自己的倉庫。自己的箱子已裝足了,倉庫已塞滿了,而老百姓則貧困了,這叫做上面漫出來而下面漏得精光。這樣的國家,內不能防守,外不能征戰,那麼它的垮台滅亡可以立刻等到了。所以我搜刮民財以致滅亡,敵人得到這些財物因而富強。搜刮民財,實是招致侵略者、肥了敵人、滅亡本國、危害自身的道路,所以賢明的君主是不走這條路的。
2尉繚子•戰威第四:
『王國富民,伯國富士,謹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食府,所謂上滿下漏,患無所救。』
【翻譯】王道的國家讓平民充實富裕起來,霸道的國家讓士子充實富裕起來;而僅僅能存在的國家,則是讓大夫官僚富起來;走向亡國道路的國家,則是讓(國王)自己的倉庫充實起來,這就稱為當官的富起來而平民窮了。在這裏,上是指王宮貴族,官僚大夫;下是指平民百姓。溢是指溢出,富得流油的意思;漏是指流失,漏財,被剝奪,所以很貧窮。總之這段話是在講平民百姓的重要性的。
武王問於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誼也,愛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則殺之也;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則怒之也。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註解【六韜文韜3國務】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原聞為國之大務,欲使主尊人安,為之奈何?』
太公曰:『愛民而已。』文王曰:『愛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請釋其故。』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台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官室台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國的根本道理。要使君主受到尊崇,民眾得到安寧,應該怎麼辦呢?』太答道:『只要愛民就行了。』文王問道:『應當怎樣愛民呢?』
太公回答說:『要給予民眾利益而不損害他們的利益,使民眾取得成功而不敗壞他們的事情,保護民眾生存而不無辜殺害,給予民眾實惠而不掠奪侵佔,使民眾安樂而不要讓他們蒙受痛苦,讓民眾喜悅而不要激起他們憤怒。』
文王說:『請您解釋一下其中的道理。』太公說:『民眾不失去職業,就是得到利益;不耽誤農時,就是促成了民眾的事情;減省刑罰,就是保護了民眾生存;少徵收賦稅,就是給予民眾實惠;少修建官室台榭,就是使民眾安樂;官吏清廉不苛擾盤剝,就是讓民眾喜悅。反之,使民眾失去職業,就是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耽誤農時,就是敗壞民眾的事情;民眾無罪而妄加懲罰,就是殺害他們;橫徵暴斂,就是對民眾的掠奪;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台榭而疲勞民力,就會增加民眾的痛苦;官吏貪污苛擾,就會激起民眾的憤怒。所以,善於治國的君主,統馭民眾像父母愛護子女,兄長愛護弟妹那樣,看到他們饑寒就為他們憂慮,看到他們勞苦就為他們悲痛,對他們施行賞罰就象自己身受賞罰,向他們徵收賦稅如同奪取自己的財物。這些就是愛民的道理。』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