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1|回复: 0

[古文观止] 陆贾《新语》卷5辨惑诗解1小人阿上怀曲合邪君子正直无功名存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5-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贾新语卷5辨惑诗解1小人阿上怀曲合邪君子正直无功名存
题文诗:
夫举事者,或为善而,不称善也,或不善而,
称善者何?视之者谬,论之者误.行或合世,
或顺耳乃,阿上之意,从上之旨,操直乖方,
怀曲合邪,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
故无忤逆,之言,不合之义.小人之为.
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不足,用如之何?
有若对曰:彻乎?盖损上而,归之于下,
则忤于耳,不合于意,逆而不用.此所谓正,
其行而不,苟合于世.有若岂不,知阿哀公,
之意为附,国之义哉?夫君子者,直道而行,
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亦,
不为苟容,虽无,而名足称;言不,
用于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故,殊于世俗,
孤于士众.邪曲相衔,枉桡相错,正直故不,
得容其间.谄佞相扶,谗口相誉,无高不上,
无深,可往者何?党辈众多,辞语谐合.
君子行正,不贵苟难,君子说正,不贵苟察,
君子名正,不贵苟传,唯当为贵.适宜真情.
〔一〕黄震曰:“辨惑言不苟合。”戴彦升曰:“辨惑篇道正言之忤耳,伤流言之害圣,而深恶纵横家之阿从意旨,规则乎孔门也。”唐晏曰:“此篇义主远佞人,去其害仁义者也。”
《原文》
夫举事者或为善而不称善,或不善而称善者,何?视之者谬而论之者误也。故行或合于世,言或顺于耳〔1〕,斯乃阿〔2〕上之意,从上之旨,操直而乖方,怀曲而合邪,因〔3〕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4〕,故无忤逆之言,无不合之义者〔5〕。【注释】
〔1〕“言”字原无,今据孙诒让说订补。孙诒让曰:“案:行不可言顺于耳,此篇多以言行对举,此亦当作‘言或顺于耳’,今本误捝一‘言’字。”今案: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邢昺疏曰:“耳顺者,顺不逆也。”
〔2〕吕氏春秋长见篇:“阿郑君之心。”高诱注:“阿,从也。”
〔3〕“因”,天一阁本误“囚”。
〔4〕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学长短纵横之术。”案:史记苏秦传:“太史公曰:‘其术长于权变。’”张仪传:“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则纵横有权变之意也。
〔5〕唐晏曰:“按:此即孟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之谓。”
《原文》

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1〕,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2〕盖损上而归之于下,则忤于耳而不合于意,遂逆而不用也。此所谓正其行而不苟合〔3〕于世也。有若岂不知阿哀公之意,为益国〔4〕之义哉?夫君子直道而行〔5〕,知必屈辱而不避也〔6〕。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7〕,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虽言不用于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也〔8〕。【注释】
〔1〕宋翔凤曰:“子汇本‘饥’作‘饥’。”案:李本、两京本亦作“饥”,二字古混用,后不复出。
(有若:(前505或518~?)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有,后被尊称为有子。他勤奋好学,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尤其重视“孝”道。)
〔2〕案:见论语颜渊篇。集解引郑玄曰:“盍,何不也。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邢昺疏曰:“鲁君哀公问于孔子弟子有若曰:‘年谷不熟,国用不足,如之何使国用得足也?’有若对曰:‘盍彻乎’者,盍犹何不也。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有若意讥哀公重敛,故对曰:‘既国用不足,何不依通法而税取乎?’”
(西周,又改为了“彻”法。周朝的井田,九块土地,每块100亩(现在的20多亩),所以,一井900亩。同样授与八家共同耕种,但最后八家分800亩的收成,另100亩的收成上缴国家。《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这就是“彻”法。由于公田和私田的收成混在一起了,公田、私田不分,杜绝了偷懒耍滑,增加了劳动热情,从而使田赋收入增加。)
〔3〕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武王以仁义代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4〕器案:“益”读如“附益”之“益”。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集解:“孔曰:‘冉求为季氏宰,为之急赋税。’”邢疏曰:“时冉求为季氏家宰,又为之急赋税,聚敛财物,而陪附益助季氏也。”〔5〕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集解:“马曰:‘无所阿私,所以云直道而行。’”
〔6〕王守溪曰:“先把有若作个君子直道而行,见此等人不肯阿意◆人,后方说到邪佞易惑上,血脉相关,精神联贯。”唐晏曰:“按此陆生论语说也。”
〔7〕战国策秦策下:“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语又见史记蔡泽传。疑此文“敢”字亦“取”之误也。
〔8〕李为霖曰:“惟名足称,言可法,故君子所以疾末世而戒慎于独也。”
《原文》

故殊于世俗,则身孤于士众。夫邪曲之相衔,枉桡之相错〔1〕,正直故不得容其间〔2〕。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3〕,而辞语谐合。
【注释】
〔1〕宋翔凤曰:“抄本、子汇本‘错’作‘措’。”案:两京本作“措”,李本、天一阁本、唐本、汇函、品节、金丹、拔萃作“借”。
〔2〕“正”字原缺,子汇本、唐本有,今据订补。
〔3〕宋翔凤曰:“‘党辈’,本作‘当背’,依子汇本改。”案:后汉书桓谭传:“党辈连结,岁月不解。”党辈,犹资质篇之言“党友”也。文选张平子西京赋:“结党连群。”左太冲蜀都赋:“结俦附党。”曹子建七启:“交党结伦。”党群、党俦、党伦,其义亦同。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