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0|回覆: 0

[道學研究] 【潛夫論】卷21勸將詩解3踔躒豪厚越取幽奇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4-7 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潛夫論】卷21勸將詩解3踔躒豪厚越取幽奇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題文詩:
孫子:將者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
故諸有寇,之郡太守,令長不可,不曉兵道.
今觀諸將,既無斷敵,合變之奇,復無明賞,
必罰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貧困,器械不習,
恩不素結,然有急,則吏以暴,發虐其士,
士以所屈,遇敵巧.此爲將吏,驅怨御讎,
士卒縛手,以待寇也.夫將不能,勸其士也,
不能,用其兵器,此二者也,與無兵等.
無士無兵,而欲合戰,其敗負也,理數也然.
故曰敗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饒士處世,
但患無典.苟有土地,百姓可富;苟有市列,
商賈可來;苟有士民,國家可強;苟有法令,
奸邪可禁.國不可從,外治兵不,可從中御.
郡縣長吏,幸得兼此,數者之斷,不能,
以稱明詔,安民氓哉,陪克闒茸,人.
世有非常,之人然後,定非常事,非常,
之失然後,其賢否.故選諸有,兵長吏宜,
踔躒豪厚,越取幽奇,不拘常次,唯才是舉,
材明權變,將帥.苟,基序,
或阿親戚,使典兵官.此所謂以,國與敵也.

【原文】

孫子曰:『將者,民之司命,而國家安危之主也〔1〕。』是故諸有寇之郡,太守令長不可以不曉兵。今觀諸將〔2〕,既無斷敵合變之奇〔3〕,復無明賞必罰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貧困,器械不簡習〔4〕,將恩不素結〔5〕,卒〔6〕然有急,則吏以暴發虐其士,士以所拙〔7〕遇敵巧。此爲將〔8〕吏驅怨以御讎〔9〕,士卒縛手以待寇也〔10〕。【注釋】
〔1〕孫子作戰篇文。舊脫『家』字,據孫子補。
〔2〕『將』謂郡守。漢書酷吏嚴延年傳顏師古注云:『謂郡守爲郡將者,以其兼領武事也。』
〔3〕『斷』治要作『料』。按史記白起傳論云:『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料、斷義相近,古亦通用。史記韓信傳云:『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新序善謀篇作『自斷』。又新序雜事一宋玉對楚王問:『豈能與之斷天地之高?』文選『斷』亦作『料』。○鐸按:此當從治要作『料敵』,『斷』字俗書作『●』,故與『料』字相亂。
〔4〕吳語云:『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韋昭註:『簡,習也。』
〔5〕史記淮陰侯傳云:『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
〔6〕『卒』,讀爲『猝』。
〔7〕『拙』治要作『屈』。○鐸按:拙、巧對舉,作『屈』者借字。
〔8〕『將』字據治要補。
〔9〕漢書晁錯傳云:『其與秦之行怨民,相去遠矣。』顏師古註:『言發怨恨之人,使行戍也。』
〔10〕淮南子說山訓云:『縛手走,不能疾。』
【原文】

夫將不能勸其士,士不能用其兵,此二者與無兵等〔1〕。無士無兵,而欲合戰,其敗負也,理數也然〔2〕。故曰:其敗者,非天之所災,將之過也。【注釋】
〔1〕六韜軍略篇云:『凡帥師將軍,慮不先設,器械不備,教不精信,士卒不習,若此不可以爲王者之兵也。』漢書晁錯傳云:『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弗及,避難不畢,前擊後解,與金鼓之音相失,此不習勒卒之過也,百不當十。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亡矢同;中不能入,與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
〔2〕舊作『治數也』,據治要改、補。管子兵法篇云:『治眾有數,勝敵有理。察數而知理。』○鐸按:『然』字當屬下讀。『然故』,『是故』也。說詳經傳釋詞卷七。
【原文】

饒士處世〔1〕,但患無典爾〔2〕。故苟有土地,百姓可富也;苟有市列,商賈可來也;苟有士民,國家可強也;苟有法令,奸邪可禁也〔3〕。夫國不可從外治,兵不可從中御〔4〕。郡縣長吏,幸得兼此數者之斷已,而〔5〕不能以稱明詔安民氓哉〔6〕,此亦陪克闒茸〔7〕,無里之爾〔8〕。【注釋】
〔1〕『饒士』謂士之才德優饒者。
〔2〕『典』司也。
〔3〕商子錯法篇云:『古之明君,錯法而民無邪,舉事而材自練,賞行而兵強。』又云:『苟有道里,地足容身,士民可致也;苟容市井,財貨可聚也。有土者不可以言貧,有民者不可以言弱。』漢書食貨志云:『今弘羊令吏坐市列』,顏師古註:『市列謂市肆。』
〔4〕六韜立將篇云:『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白虎通三軍篇云:『大夫將兵出,不從中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鐸按:語亦見淮南子兵略篇。(軍不可從中御:軍隊作戰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坐鎮指揮)

〔5〕『之』舊作『丈』,又重『而』字,據程本刪、改。
〔6〕漢舊儀云:「御史大夫敕上計丞長史曰:『詔書數下,布告郡國。臣下承宣無狀,多不究,百姓不蒙恩被化。守丞長史到郡,與二千石同力,爲民興利除害,務有以安之,稱詔書。』」漢書晁錯傳云:『甚不稱明詔求賢之意。』○鐸按:此『哉』字乃語已詞,非嘆詞、疑詞。
〔7〕詩盪云:『曾是掊克。』按敘錄亦作『掊』。『闒茸』見賢難篇。○鐸按:漢人引盪詩多作『倍克』,與毛詩定本同。陪、倍古字通。敘錄『掊』字或後人據今詩改。( 闒茸:指地位卑微或品格卑鄙的人。)
〔8〕『里』當作『俚』,『之』下脫一字。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贊云:『其畫無俚之至耳。』晉灼曰:「揚雄方言曰:『俚,聊也。』許慎曰:『賴也。』此爲其計畫無所聊賴。」
【原文】
夫世有非常之人,然後定非常之事,必道〔1〕非常之失,然後見〔2〕。是故選諸有兵之長吏,宜踔躒豪厚,越取幽奇〔3〕,材明權變,任將帥者〔4〕。不可苟惟〔5〕基序,或阿親戚〔6〕,使〔7〕典兵官〔8〕。此所謂以其國與敵者也〔9〕。【注釋】
〔1〕『道』疑『遇』。○鐸按:道,由也。字蓋不誤。
〔2〕『見』下脫四字。史記司馬相如傳云:『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此文當同之。
〔3〕漢書孔光傳云:『竊見國家故事,尚書以久次轉遷,非有踔絕之能,不相逾越。』顏師古註:『踔,高遠也。』『踔躒』猶言『踔絕』。後漢書班彪後固傳西都賦云:『逴犖諸夏。』典引云:『卓犖乎方州。』文苑禰衡傳:『英才卓礫。』並與『踔躒』同。說苑談叢篇云:『德以純厚故能豪。』按『越取』謂不次擢用。漢書東方朔傳云:『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顏師古註:『不拘常次,言超擢之。』後漢書安帝紀永初二年詔云:『二千石長吏,明以詔書,博衍幽隱。朕將親覽,待以不次。』是其義也。
〔4〕後漢書南蠻傳:『永和時,日南、象林徼外蠻夷攻圍日南』,李固議亦云:『宜更選有勇略仁惠任將帥者,以爲刺史太守。』
〔5〕『惟』疑『推』。○鐸按,惟、唯古字通。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阿並聽從之義,字本不誤。
〔6〕墨子兼愛下篇云:『勿有親戚弟兄之所阿。』漢書貢禹傳云:『不阿親戚。』
〔7〕舊作『便』。
〔8〕蓋謂鄧騭也。騭以車騎將軍討羌,戰敗,羌遂大盛,朝廷不能制,詔騭還師,以鄧太后故,拜騭爲大將軍。見後漢書西羌傳。
〔9〕注見上。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