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8|回覆: 0

[道學研究] 【潛夫論】卷14實貢詩解3明君兼善而兩納賢考核清素量材授任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3-22 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潛夫論】卷14實貢詩解3明君兼善兩納考核清素量材授任
題文詩: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爲,
化之本也.憂君哀民,獨睹亂原,好善嫉惡,
賞罰嚴明,治之材也.明君兼善,而兩納之.
無此二寶,苟務作異,以求名又,詐靜惑眾,
敗俗傷風.世慕虛者,此謂堅白.堅白之行,
明君所憎,王制不取.是故選賢,貢士必考,
核其清素,據實而言,其有小疵,勿強衣飾,
以壯虛聲.一能之士,各貢所長,出處默語,
勿強相兼,參,周韓之倫,何足得矣?
禹,梁竇之徒,也.各以所宜,
量材授任,庶官無曠,興功可成,太平可致,
麒麟可臻.且燕,其位卑也,昭王,
尚能招集,他國英俊,興誅暴亂,成致治強.
今漢土,廣博天子,尊明而曾,無一良臣,
此誠不愍,兆黎愁苦,不急賢人,之佐治爾.
孔子:未之思也,何遠之有?忠良之吏,
誠易得也,聖王,欲之不爾.真情聖王,
情懷天下,思賢若渴,虛懷若谷,黜幽陟明.
【原文】

夫修身慎行〔1〕,敦方正直,清廉潔白〔2〕,恬淡無爲〔3〕,化之本也。憂君哀民,獨睹亂原〔4〕,好善嫉惡〔5〕,賞罰嚴明,治之材也。明君兼善而兩納之,惡行之器也,爲金玉寶政之材剛鐵用。無此二寶〔6〕,苟務作異以求名,詐靜以惑眾,則敗俗傷風〔7〕。今世慕虛者,此謂堅白〔8〕。堅白之行,明君所憎,而王制所不取〔9〕。【注釋】
〔1〕孝經云:『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2〕呂氏春秋離俗覽云:『布衣人臣之行,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
〔3〕莊子胠篋篇文。
〔4〕春秋繁露度制篇云:『凡百亂之源,皆出嫌疑纖微,以漸寖稍長至於大。』五行相生篇云:『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治亂之源,豫禁未然之前。』鹽鐵論申韓篇云:『塞亂源而天下治。』
〔5〕漢書竇嬰傳:「借福曰:『君侯資性,喜善疾惡。』」顏師古註:『喜,好也。』
(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爲,化之本也。憂君哀民,獨睹亂原,好善嫉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明君兼善而兩納之。
【譯文】注重修身,行事謹慎,敦厚規矩,爲人正直,清正廉明,潔白無瑕,淡泊寡慾,清靜無爲,這是進行道德教化的榜樣。憂心君主而體恤人民,能夠獨具慧眼地察知動亂的根源,喜施善舉而嫉惡如仇,獎賞處罰嚴格分明,這是治理國家的人才。英明的君主對這兩種人才都欣賞有加並吸納他們。)
〔6〕『惡行』以下,文有脫誤。
〔7〕淮南子齊俗訓云:『矜偽以惑世,伉行以違眾,聖人不以爲民俗。』漢書師丹傳哀帝策免丹云:『朕疾夫比周之徒,虛偽壞化,寖以成俗。』敘傳敘貨殖傳云:『侯服玉食,敗俗傷化。』
〔8〕公孫龍子有堅白篇。史記平原君傳云:『公孫龍善爲堅白之辯。』莊子秋水篇:「公孫龍問於魏牟曰:『龍少學先生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齊物論云:『以堅白之昧終』,釋文:「司馬云:『謂堅石、白馬之辯也。』」
〔9〕禮記王制云:『行偽而堅,言偽而辨,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
【原文】

是故選賢貢士,必考核其清素〔1〕,據實而言,其有小疵〔2〕,勿強衣飾〔3〕,以壯虛聲〔4〕。一能之士,各貢所長〔5〕,出處默語〔6〕,勿強相兼,則蕭、曹、周、韓之論〔7〕,何足得矣〔8〕?吳、鄧、梁、竇之徒〔9〕,而致十〔10〕。各以所宜,量材授任〔11〕,則庶官無曠〔12〕,興功可成,太平可致,麒麟可臻〔13〕。【注釋】
〔1〕『清』當作『情』。史記蔡澤傳:「應侯云:『披腹心,示情素。』」治要載尸子分篇云:『違情見素,則是非不蔽。』
〔2〕易繫辭上傳云:『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漢書平帝紀詔曰:『不以小疵妨大材。』
〔3〕方言云:『凡相被飾亦曰獎。』『衣飾』猶『被飾』也。後漢書黃瓊傳云:『梁冀前後所託辟召,一無所用。雖有善人,而爲冀所飾舉者,亦不加命。』
〔4〕韓非子六反篇云:『世主聽虛聲而禮之。』後漢書黃瓊傳李固遺瓊書云:『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
〔5〕淮南子主術訓云:『有一能者服一事。』漢書丙吉傳云:『士亡不可容,能各有所長。』說苑君道篇云:『君使臣自貢其能,則萬一之不失矣。』
〔6〕易繫辭上傳:「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7〕『論』當作『倫』。蕭何、曹參、周勃、韓信,並見史記。○鐸按:本傳作『倫』。
〔8〕『得矣』蓋『專美』之訛。○鐸按:此謂不難得,作『何足專美』,則非其本旨。
〔9〕吳漢、鄧禹、梁統、竇融,並見後漢書。
〔10〕『十』當作『也』,『而致』上蓋脫二字。楚策:「莫敖子華曰:『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此或即『可得而致』四字。
〔11〕漢書董仲舒傳云:『量材而授官。』
〔12〕書■陶謨。
〔13〕詩麟之趾疏引鄭康成答張逸云:『周之盛德,關雎化行之時,公子化之,皆信厚與禮合,古太平致麟之時,不能過也。』此言『太平致麟』,蓋亦用詩誼矣。○鐸按:成、臻,耕、真合韻。
【譯文】

選舉賢才,推薦士人,必須要考核他們的真實情況,實話實說,如果有小的瑕疵,切莫勉強地加以掩飾,以提高其虛假的聲名。凡是有一技之長的士人,要讓他們呈現出來或入朝爲官,或隱居山林,或緘默不語,或高談闊論,不要強加干涉。若能如此,那麼蕭何、曹參、周勃、韓信之類的人才,哪裡值得訪求?吳漢、鄧禹、梁統、竇融之類的人才,就會招來一大批。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的位置,衡量他們的才能授予其職務,那麼眾多的官位就不會形同虛設,振興國家的功業就能達成,太平安定的局面就可獲得,吉祥的麒麟就可以降臨。
【原文】

且燕小,其位卑,然昭王尚能招集他國之英俊,興誅暴亂,成致治強〔1〕。今漢土之廣博,天子尊明,而曾無一良臣,此誠不愍兆黎之愁苦〔2〕,不急賢人之佐治爾。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3〕?』忠良之吏誠易得也〔4〕,顧聖王欲之不爾。【注釋】
〔1〕史記燕世家云:『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於是遂以樂毅爲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盡取其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獨惟聊、莒、即墨,其餘皆屬燕。』漢書敘傳云:『招輯英俊』,顏師古註:「『輯』與『集』同。」
〔2〕漢書王莽傳云:『期於安兆黎矣。』『苦』字舊空,據程本。
〔3〕論語。○鐸按:此引孔子語以證人君第不求賢,求則何遠之有?毛奇齡論語稽求篇據本傳刪節之文,謂『此正以貴賤、好醜、長短、清濁相反而實相成,以見思反之義』,乖節信本旨矣。
(·  出自於【論語·子罕
·  原文: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  譯文:『唐棣的花朵啊,搖搖擺擺,先開後合。難道我不思念你嗎?你居住的太遙遠了。』孔子說:『他還是沒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麼遙遠呢?』)
〔4〕成十七年左傳云:『能與忠良,吉孰大焉?』後漢書循吏王渙傳鄧太后詔曰:『夫忠良之吏,國家所以爲理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