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0|回复: 0

[中医理论]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中医科学性解析—中医科学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纪永臣 发表于 2022-1-2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
第七章 中医科学性解析
第二节 中医科学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1、中医理论的失传问题
现代社会有人认为中医没有理论,中医业内把阴阳五行当做中医理论,我们认为中医有临床医学一定会有理论,并已经把中医应该有理论进行“复原”。既然中医有理论,那是什么时候失传的?又为什么会失传?
关于中医理论失传的时间和原因,《中医的起源与发展》交代过,中医理论失传的时间就是5000年的方山之战,掌握中医核心机密的方山部落首领或中医大师遭遇劫难。
我们认为中医理论失传是中医理论体制上的固有问题所致,主要包括:
第一是中医长期存在这轻理论、重医术的传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医人都分不清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区别。当被人质疑中医没有理论时,许多人纷纷拿临床技艺应对,反而更加凸显了中医理论缺少的弊端。
第二是中医传承体系存在诸多弊端,秘方、秘诀盛行,关键的中医理论只被少数人掌握,一旦这些人遭遇不测就会对中医造成深远影响。诸如方山之战完全颠覆了中医传承体制,张仲景研究中医病理学内容,由于当时没人关注,以至于有关三因学说最少滞后800年才问世。
2、关于中医科学体系的活跃度问题
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里,关于学术交流和探讨必不可少。中医在较长时间内都存在着体系散漫、活跃度不高的问题,我们追溯中医发展的历史可以得知,中医理论和医术发展最辉煌的时期,都是在当政者的高度关注之下才得以实现。这即说明政治需求可以牵引科学技术进步,也说明科学技术必须通过交流才能发展。
中医长时间内都处于体系涣散的问题,缺少可以信服的学术带头人,体系内活跃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这一点中医必须进行总体规划,借鉴现代科学体系的力量,才能实现中医学的凤凰涅槃。
3、市场化与产业化的影响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中医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应该是科学化和现代化。以国人对中医的偏爱生存本不是问题,但由于中医药急于走向世界,所以才引出一个中成药与世界接轨问题。套用现代医学药物管理标准去管理中成药,典型的现实版的关公战秦琼,因为要进入国际市场又不得不从吃下苦果,这对中医科学化和今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会害了中医。
只是因为中成药想进入国际市场就被迫接受中成药的西化,国际市场一定不会接受只是表面西化的中成药;由于中成药在国际市场被诟病,反而成为国内某些势力攻击中医药的有力武器,这样得不偿失。
4、中医诊疗体系缺少公开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果说建国前的中医多是规模小的诊所,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什么沟通和联系,没有那个个体诊所或中医师能够进行疗效评价,更不指望有同行公认的疗效指标评价体系了。
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中医科学性广受非议的现代、在国家花费巨资对中医进行保护和支持的今天仍不见有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我们现在拥有现代化的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不止十几家,他们有全国水平最高的专家、有现代医学技术和装备的支持、有数以万计的千里求医的患者、有数以亿计的资金保障,为什么这样基础性科学活动都不开展?其原因一是他们对中医科学化没有长远规划,二是他们的重点都集中在医治疑难杂症上。这也说明他们对科学性的概念和内涵仍有误解。
5、中医缺少一套药材与方剂的药效评价机制
提起药效评价很多人与西药的药效评价机制等同起来,甚至国家药监部门对中成药也参照西药的管理规范进行管制,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及方剂都属于间接吸收,其药效的安全性也经过几千年的验证,并没有直接致命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不良反应甚至属于诊治或下药方向错误的正常反应,可以通过方剂调换消除。
也有中医从业者强调中药和方剂药效经历过历史考验,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首先药材的产地水土条件的改变、野生药材与种植药材之间的药性是不一样的,其药性也会改变的,药材的加工方法对药性都是有影响的。当年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的目的主要是对当时现有药材的药性进行核对和定性,今天如果中医向继续发展,药材药性的核对工作就要持续进行。其次方剂的疗效需要不停的更新与核对,这样才能有问题的发现和药效的不断提升,这个过程也就是科学化的过程。第三是时代不一样,人发病的病因、病理会发生变化,需要有新的方剂出现以应对新的病种。这样中医才能在诊疗效果不断提升中得到发展,中医的科学性才能得以体现。
6、中医缺少一套适用的中医师培养与晋升体制
这种说法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们会跳起来,但跳起来也的说,那怕他们骂街。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有数十家,每年培养的中医人才也都十几万。为什么还说中医的人才培养机制不科学呢?因为我们不看文凭看实效,社会反映现在的中医大学培养的学生水平不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中医的行业特性有关。其中:
第一:中医师诊疗活动具有完全独立性,因此中医师一旦出诊必须是一个成手,这一点5年、甚至8年的大学生活无法实现。
第二:中医师需要宁静致远,那么庞大的专业知识体系全部记忆脑中,要排出杂念终生与中医为职业。但现实的社会环境难以令人年轻人释怀。
第三:中医师是一个实操性的职业,古代列为百工之首。从事中医之人甚至从少年做起,点点滴滴耳濡目染中许多中医知识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你让那些心潮澎湃的大学生去死记硬背,还要应付无止无休的各类考试,这是中医培养体制的倒退。
第四:在中医理论没有新的突破和现代化辅助诊疗系统没有应用之前,中医师的培养应该恢复一些传统做法。毕竟那些方法延续了几千年了。

来自学社: 中医基础研究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