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2|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15知北游詩解7古聖外化而內不化物不能傷至為去為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8 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15知北游詩解7外化內不化物不能傷至為去為
題文詩:
顏淵問曰: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將,
無有所迎.敢問其游.仲尼:古人外化,
而內不化,今人內化,而外不化.與物化者,
.習於,,安與相靡,
必與莫移.豨韋氏囿,黃帝之圃,有虞,
湯武之室,其愈狹小.君子之人,若儒墨師,
故以是非,攻擊,況今人乎?聖人處物,
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不能傷,唯無所傷,
為能與人,相將迎也.山林歟,皋壤歟,
使我欣欣,然而樂歟?樂未畢也,哀又繼之.
哀樂之來,吾不能御,去弗能止.悲夫世人,
直為,逆旅耳.知遇而不.知所不遇,
能能,而不能其,所不能也.無知無能,
人所不免.夫務免乎,人所不免,豈不悲哉?
至言去言,至為去為.至知去智,而欲以,
智之所知,則淺.至知真情,真情自知,
由內而外,內聖外王,修身齊家,正己正人,
但求諸己,真情不變,與時俱進,順物自然.

【原文】

  顏淵問乎仲尼曰:『回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將,無有所迎(1)。」回敢問其游(2)。』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3),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 與物化者,一化者也(4)。安化安不化(5),安與之相靡(6),必與之莫多(7)。豨韋氏之囿(8),黃帝之圃,有虞氏之宮,湯武之室(9)。君子之人,若儒墨者 師,故以是非相也(10),而況今之人乎!聖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山林與,皋壤與(11),使我欣欣然而樂與!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哀樂之來,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為物逆旅耳(12)!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13),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14)。 無知無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務免乎人之所不免者(15),豈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為去為(16)。齊知之所知(17),則淺矣。』
【譯文】
 顏淵問孔子說:『我曾經聽老師說:「不要有所送,不要有所迎。」我請問如何能使精神出入自如。』孔子說:『古時之人隨順物化而內心安定不變,現今之人內心游移不定而又執滯外物不能順應其變化。能隨順外物變化的,一定是內心淡漠安定之人。不管是變化還是不變,都能習慣自處,習慣與其相順應,參與變化而不加增益。豨韋氏的園林,黃帝的園圃,虞舜之宮殿,湯武之宮室,居住愈狹小而道德愈低下。稱得上君子之人,就象是儒墨老師那樣,也能以是非相互攻擊,何況是對待今人之爭論呢!聖人與物相處而不傷害物。不傷害物的人,物也不能傷害他,只有無所傷害的人,才能與人相交往。山林啊,平原啊,都能使我欣然快樂!快樂還沒有完畢, 悲哀又繼之而來,悲哀與快樂的到來,我不能抗拒,其離去我也不能阻止。 多麼可悲,世人之心只是為悲哀歡樂提供之旅舍罷了!他們只知所遭遇到的, 不知所未曾遭遇到的;只能作到力所能及的,不能作到力所不及的。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本來就是人所不能避免的。那些人強求避免人所不能避免的方面,豈不也是可悲的嗎!至道之言去掉言說,至道之為去掉有為。把憑了智力以取得認識和這相比,則是淺陋的。
【注釋】
(1)將:送。這句意思是,不送不迎,聽其自然。
(2)游:指精神之出入自在。(游,通由,緣由)
(3)外化:隨順外物之變化而變化。內不化:內心平靜安寧、恆定不變。
(4)一不化,恆常保持淡漠無心,即是一下比,有此則可與物化。
(5)安,習慣。這句意思是,不管化與不化,皆能習慣自處。
(6)靡,順。
(7)莫多:不增益。循物之性,順其自然,不予增減。
(8)豨韋氏:遠古之帝王,又見【大宗師】篇。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之園林。
(9)囿、圃、宮、室:皆指帝王居處游息之所。圃比囿小、宮比囿小,室比宮小。居處之所愈小,精神愈狹隘,道德愈衰落。
(10)齏(jī):和。這句意思是,儒墨二家之師,是非對立最難調和,古之君之亦能順應調和, 何況今人之一般爭論呢。
(11)皋壤:平原。
(12)直:但。逆旅:旅舍。
(13)遇:遭遇,接觸。這句意思是,遇到則知,不遇則不知。遇有限,知亦有限。
(14)能能:能作到力所能及的。
(15)人之所不免:人有所知所能,亦有不知不能,不知不能是人所不能避免的。莊子認為有的入卻要強求避免,勞心弗力以自逞,為害生之道。
(16)至言去言:至道之言去掉言說。至為去為:至道之為去掉有為。
(17)齊:齊一。知之所知:靠主體與外界接觸所得之知,是靠學習和教化所得有形跡之知,這種知是淺陋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