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1|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15知北游詩解1不言之教道不可致死生為徒萬物一氣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7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15知北游詩解1不言之教道不可致死生為徒萬物一氣
題文詩:
北游於,玄水之上,適無為謂.:
予欲問若:何思何慮,知道?何處何服,
安道?何從何道,得道?三問不答.
非不答,不知答也.不得問,白水南,
睹狂屈焉.以之言,問乎狂屈,狂屈曰予,
知之語若.中欲言而,忘所欲言.不得問,
於帝宮,問焉帝曰:無思無慮,知道,
無處無,安道,無從無道,得道.
問帝曰:與若,知之彼與,彼不知也,
其孰是邪?帝曰真是,彼無為謂,狂屈似之,
與汝,終不近也.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故聖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故曰失道,
而後德也,失德後仁,失仁後義,失義後禮.
禮者道華,亂之首也.此而: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能,無不為也.
今已為物,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
唯大人乎?生也死徒,死也生始,孰知其紀?
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其所美者,
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
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曰通,
天下一氣.聖故貴一.謂帝曰:問無為謂,
不應我,非不我應,不知應我;吾問狂屈,
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欲告而忘;
今予問若,知之,奚故不近?黃帝曰彼,
其真是也,以其不知;此其似之,以其忘之;
與若,終不近也,以其知之.狂屈聞之,
以帝為知,知者不.情生萬物,萬物有情,
真情氣正;至道無為,非死非生,向死而生.
【原文】

    知北游於玄水之上(1),登蹲弅之丘(2),而適遭無為謂焉(3)。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4)?何從何道則得道(5)?』三問,而無為謂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6)。知不得問,反於白水之南(7),登狐闋之上(8),而睹狂屈焉(9)。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狂屈曰: 『唉!予知之,將語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10)。知不得問,反於帝宮,見黃帝而問焉。黃帝曰:『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知問黃帝曰:『我與若知之,彼與彼不知也(11),其孰是邪?』
黃帝曰:『彼無為謂真是也,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也(12)。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13)。道不可致(14),德不可至(15)。仁可為也(16),義可虧也(17),禮相偽也(18)。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19)。」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20)。故曰:「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21)。」今已為物也(22),欲復歸根, 不亦難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23)!生也死之徒(24),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25)!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 故萬物一也(26)。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27)。臭腐復化為神奇, 神奇復化為臭腐(28)。故曰,「通天下一氣耳(29)。」聖人故貴一。』
知謂黃帝曰:『吾問無為謂,無為謂不應我,非不我應,不知應我也;吾問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30),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問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31)?』黃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32);此其似之也, 以其忘之也;予與若終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聞之,以黃帝為知言(33)。
【譯文】
知北游到玄水邊,登上隱弅山丘,而恰巧碰到了無為謂。知對無為謂說: 『我想問一問你:怎樣思索怎樣考慮則可認識道?如何居處如何行事則可持守道?由何種途徑用何種方法則可獲得道?』問了三次無為謂不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要回答。知之問題未得解答,就返回到白水的南面,登上狐闋山丘,而看見了狂屈。知又把那三個問題來問狂屈,狂屈說:『唉! 我知道,就告訴你。』正想說的當中忘記了所要說的內容。知未得回答,又返回帝宮,見到黃帝又問及那三個問題。黃帝說:『無思無慮才能認識道, 無定處不行事才能持守道,不要任何途徑和方法才能獲得道。』知問黃帝說: 『我和您知道這些,無為謂和狂屈卻不知道,誰是對的呢?』
黃帝說:『那個無為謂是真正對的,狂屈接近於正確,我和你終究與道不相近。知道者不言,言道者不知,所以聖人推行不言之教化。道是不能獲取的,德是不能達到的。仁可以去做,義可以損棄,禮是相互欺騙的。所以說:「失去道而後才有德,失去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仁而後才有義,失去義而後才有禮。」禮只是道華麗的外表,而為禍亂之開端,所以說:「從事於道要天天減損,減損而又減損,以達到無為,無為而後方能無不為。」現已成為有形之物,要想返回虛無之本恨,不也是很難的麼!如果說容易作到的話,那只有得道之至人啊!生為死之同類,死為生之開始,誰能知道其條理倫序!人之出生是氣之聚合。氣聚合則得生,散滅就死亡。如果死生是同類的,我還有什麼擔心呢!所以萬物是一體的。人們把自己認為美好的稱神奇,把自己厭惡的稱臭腐。臭腐可以轉化為神奇,神奇可以轉化為臭腐。所以說:「貫通天下只是一氣而已。」因而聖人重視一。』
知對黃帝說:『我問無為謂,無為謂不回答我,不是不回答我,不知道要回答;我問狂屈,狂屈欲說給我又不說了, 不是不說,是欲說當中忘記所要說的了;現在我問於您,您知道這麼多,何故說是與大道不相近呢?』黃帝說:『無為謂是真正知道者,因為他不知; 狂屈近似於知道,因為忘記所知;我和你終究與道不相近,因為是知。』狂屈聽到後,認為黃帝是知言的。
【注釋】
(1)知:虛擬人名。玄水:虛擬河流名。
(2)隱彝(fén):假設之地名。
(3)無為謂:虛擬之得道者,與自然合一無為不言之人。
(4)居:居處。服:行事。安:持守。
(5)何從問道:由何種途徑。用何種方法。
(6)不知答:意思是說,無為謂視大地萬物為一體,無分別之心,故對所問不知答。
(7)白水:傳說中的河流名,與玄水相對。
(8)狐闋:虛擬的山名。
(9)狂屈:虛擬人名。本篇所舉之人名、地名、河流名多為虛擬,並含有寓義。
(10)中欲言:正想說的當中。
(11)彼與彼:指無為謂與狂屈。
(12)不近:與道不相近。
(13)不言之教:不用言語的教化。
(14)致:招致、取得。
(15)至:達到。這句意思是,道與德不能有意求得,愈是有意追求,愈離道德遙遠。無為無求, 與天地同一,則道致而德達。
(16)仁:指儒家之仁,是有形跡的,可有意去作到。
(17)虧:損棄。義:裁斷是非的標準。莊子認為,裁斷中取其合宜、棄其不宜,故有損棄。
(18)禮相偽:禮是人制定的社會、道德規範,在推行中重表面形式,不重內在真實,故易流於相互欺騙和詐偽。
(19)出自【老子】三十八章。意為道德仁義禮的相繼出現,反映社會由無為進入有為,隨着文明的進步,智力的發展,人距離純真質樸之性愈遠,道德也不斷下降。只有廢止一切文明成果,反樸歸真,回覆自然,才能達到道德的完善。
(20)華:同花。比喻漂亮的外在形式。莊子認為,禮是在人與人之間失掉忠信後制定出來,起約束作用的。既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限制,就必出現種種形式的反限制,從而發起紛爭和動亂。所以說禮是『亂之首』。
(21)損:減損,指減損人之知識、經驗、欲望等。無為而無不為:因任自然,不加干預,則萬物各循其性、自行主化、天不自為而成。
(22)今已為物:現已成有形之物。即由虛無之道聚而成體,再復歸虛無則難。
(23)大人:至人,與天道無為一體,故復歸大道則易。
(24)徒:類。這句的意思是,生與死為同類,就一物說有生死之別,就萬物總體說則無生死之分,此物之生或為彼物之死,生死為同類。
(25)紀:綱紀、條理。
(26)萬物一也:氣之聚散表現為物生死之無窮變化過程,萬物統一於氣。
(27)這句是說:人們把自己認為美好的稱神奇,把自己厭惡的稱為臭腐。神奇與臭腐本沒有同一的客觀標準。
(28)神奇與臭腐可以互相轉化,從轉化觀點看,二者又是齊一的。
(29)通天下一氣:把天地萬物看成一氣貫通,這種觀點包含某種唯物論因素,但氣並未脫離虛無之道的籠罩,氣不過是道的體現,道的作用而已。通,貫通。
(30)不我告:不告訴我。
(31)奚:何,不近:與大道不相近。
(32)彼:指無為謂。
(33)知言:懂得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