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9|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6天道詩解2虛靜天樂與天地和君上無為臣下有為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24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6天道詩解2虛靜天樂與天君上無為臣下有為
題文詩:
夫明白於,天地無為,之德此謂,大本大宗,
與天和也.恬淡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也.
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莊子:吾師吾師,齏萬物,而不為戾,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
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謂天樂.
故曰,天樂者其,生也天行,死也物化,
靜而能,與陰同德,順天,與陽同波.
知天樂者,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
無鬼責.此而:其動也天,其靜也地,
一心定而,天下:不祟,其魂不疲,
一心定而,萬物.言以虛靜,推於天地,
通於萬物,此謂天樂.聖人之心,以畜天下.
帝王德以,天地為宗,道德為主,無為.
無為則用,天下有餘;有為,為天下用,
而不足也,故古之人,貴無為也.上無為也,
下亦無為,下上同德,下則不臣.下有為也,
上亦有為,上下同道,上下同道,則不主.
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
此道不易,故古之王,天下者智,天地,
不自,萬物,不自說也;能窮海內,
不自為也.天不產而,萬物,地不長而,
萬物,帝王無為,而天下功.此是:
​莫神於天,莫富於地,莫大於帝.故曰帝王,
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馳萬物而,用人之道.
【原文】
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21),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22),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莊子曰:『吾師乎(23)!吾師乎!萬物而不為戾(24),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25),覆載天地。 刻雕眾形而不為巧(26),此之謂天樂。故曰,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27),其 死也物化(28),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29).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故曰:『其動也天(30),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31); 其不祟(32),其魂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言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 此之謂天樂。天樂者,聖人之心以畜天下也(33)。』
  【譯文】
明白無為是天地之本性,這就是把握了萬物的根本性質和產生根源,就是與天道相合了,因此就能均平協調天下之事,而與人和諧融洽。與人和諧融洽,稱之為人樂;與天相合,稱之為天樂。
莊子說:『我的老師呀!我的老師呀:打碎萬物不算作暴戾,恩澤及千萬代不叫作仁慈,比上古更年長不稱為長春,覆蓋承載天地、創生方物的多種形態而不稱為巧妙,這就叫作天樂。所以說,知曉天樂的人,其生與天道一同運行,其死為物相幻化。虛靜時與陰具有同一德性,運動時與陽一起擴散傳播。故而知曉天樂的人,不報怨天,不非難人,不受外物牽累,沒有鬼神責備。所以說,這樣的人動時如天之運行無滯,靜時如地之虛靜充實, 其心安定而為天下王;鬼神不會帶給災禍,精神也不會疲勞,其心安定而萬物順服。這些話都是說把虛靜無為推行於天地,暢通於萬物,這就叫天樂。 天樂,是聖人用來畜養天下的。』
【注釋】
(21)大本大宗:指天地萬物的根本性質和產生本原。
(22)均調:均平協調。
(23)師:比喻天道,莊子以天道為師,重複申說,表示衷心讚嘆。
(24)齏(ji)碎。戾:暴戾。
(25)長:年長。壽:長壽。道是無始無終的,永恆的,說它比上古還要年長,只是一個比喻。
(26)刻雕眾形:比喻道創生萬物的多種形態,好象匠人雕刻出各種物形。
(27)天行:天道之運行。
(28)物化:物象之幻化,認為人死不過是由一種物幻化成另一物,就象莊周夢中化成蝴蝶,醒來又成莊周一佯。
(29)波:擴展。
(30)其動也天:其動時無心無為,循性自如,如同夭道之運行。
(31)這句是說,持守心之虛靜無為,就可以為天下王。
(32)祟,禍。其鬼不祟:其為助詞,表強調義,強調鬼神也不能帶來災禍。
(33)以:用。畜,養。天樂指聖人執守虛靜無為,達到的與夭地為一,與變化同體的道德境界, 聖人將其推行於天地萬物,用它來畜養天地萬物。
【原文】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1),以道德為主,以無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2);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3),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下與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4)。下有為也,上亦有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5)。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6)故古之王天下者,知雖落天地,不自慮也(7),辯雖雕萬物(8),不自說也;能雖窮海內(9),不自為也。天不產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10),帝王無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於天,莫富於地,莫大於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馳萬物(11),而用人群之道也。
【譯文】
帝王之德性,以天地為宗本,以道德為主宰,以無為力常法。無為,任天下自行治理則有餘暇;有力,力天下疲於奔命則力不足。所以古人治天下貴無為之道,君上無為,臣下也無為,是臣下與君上有同一德性,臣下與君上有同一德性則喪失為臣之德;臣下有為,君上也有為,是君上與臣下行道同一,君上與臣下行道同一則不成其為君主。君主在上必行無為之道而使天下自行治理,群臣在下必須有力去為天下作事,這是永不改變之道。所以古時為天下之王者,其智慧雖能包籠天地,也不自行代天思慮;其知辯雖能周遍萬物,也不自己去言說;其能力雖然海內無比,也不自去作為。天無意於生產而萬物化生,地無意於生長而萬物長成,帝王無力而天下事自行成功, 所以說沒有比天更神妙莫測,沒有比地更富有,沒有比帝王之德更博大。所以說帝工之德與天地相配合。這就是駕馭天地,驅使萬物,任用萬民之道啊!
【注釋】

(1)宗:本。天地覆載萬物而無心,帝王則以之為本。

(2)用天下而有餘:對萬物的變化生滅,社會的治亂興衰,君主下加干預,任其自然,所以閒暇無事。

(3)為天下用而不足:天下事是無窮盡的,雖棄波勞苦,砷精竭慮去作,仍然不能作完,故而力不足。

(4)不臣,臣無為則喪失為臣之德。這裡主張君德無為,臣道有為,二言下可相濫,實際是主張按幹道各司其職。

(5)不主:君有為則失去君主之德。

(6)不易:不變。不管世道如何變遷,此道永不改變。

(7)知:同智,智慧,落:通絡,包括,包籠之意。不自慮:不自行代天思慮。

(8)雕:鍾泰【莊子發微】以為『雕藉為周』,可從。辯雕萬物:言其辯論可以周遍萬物。只是一種形容,實際上下可能達到。【齊物論】就講:『言辯而下周』。

(9)能雖窮海內:雖窮盡四海之內也找不出如此多能之人。

(10)下產不長:意為天地無意於萬物的產生和生長,萬物的產生和長成皆出於自然。 (11)乘,駕馭,馳:驅使。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