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回復: 0

[道学研究] 【庄子】外篇卷5天地诗解2立道明德至深能物至神能精至无而供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2-20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外篇卷5天地诗解2立道明德至深能物至神能精至无而供

题文诗:
夫子曰道,渊乎其居,漻乎其清.金石不得,

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叩不鸣.万物之道,

孰能定之?王德之人,素逝抱朴,耻通于事,

立之本原,智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

出者应也,有物采之,采者感也.故形也者,

非道不立,生者性也,非德不明.存形穷性,

立道明德,非王德邪.其荡荡乎,忽然而出,

勃然而动,万物从之.如此是谓,王德之人.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至道者也,冥冥之中,

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深之又深,

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能与,

万物接也,至无而能,供其求也,与时俱骋,

而要其宿;岂以大小,长短脩远.情生万物,

万物有情,同气相求,同声相和,至道至性,

天性真情,至情至德.至无而有,至虚而实,

非始非终,善始善终,非大非小,能大能小,

道无不在,情无不有,真情遍在,神清气正,

至德感人,真情所至,感天动地,通无化有.


【原文】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24)。金石不得(25),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26)。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27),素逝而耻通于事(28),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29)。故其德广,其心之出(30),有物采之(31)。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31-1)荡荡乎(32)!忽然出(33),勃然动(34),而万物从之乎(35)!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36),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37);无声之中,独闻和焉(38)。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39),神之又神而能精焉(40)。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41);大小、长短、脩远(42)。』
【译文】

 先生还说:『道,它居处沉寂犹如幽深宁寂的渊海,它运动恒洁犹如明澈清澄的清流。金石制成钟、磬的器物不能获取外力(道),没有办法鸣响,所以钟磬之类的器物即使存在鸣响的本能,却也不敲不响。万物这种有感才能有应的情况谁能准确地加以认识!具有盛德而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应该是持守素朴的真情往来行事而以通晓琐细事务为羞耻,立足于固有的真性而智慧通达于神秘莫测的境界。因此他的德行圣明而又虚广,他的心志即使有所显露,也是因为外物的探求而作出自然的反应。所以说,形体如不凭借道就不能产生,生命产生了不能顺德就不会明达。保全形体维系生命,建树盛德彰明大道,这岂不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吗?(再者,形体没有道不会成立,品质没有德不会显现。于是就保全形体,尽力培育品性,建立道显现德,这不就是掌管品性的吗? )浩渺伟大啊!他们无心地有所感,他们又无心地有所动,然而万物都紧紧地跟随着他们呢!这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统治地位的人。道,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渺,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然而幽暗深渺之中却能见到光明的真迹,寂然无声之中却能听到万窍唱和的共鸣。幽深而又幽深能够从中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能够从中产生精神。所以道与万物相接,虚寂却能满足万物的需求,时时驰骋纵放却能总合万物成其归宿,无论是大还是小,是长还是短,是高还是远。』

【注释】
  (24)漻(liáo):清澈的样子。

  (25)金石:这里是借指用『金』和『石』所制成的钟、磬之类的器皿。

  (26)考:敲击。

  (27)王德之人:盛德之人。本文讨论治世之事,故所谓盛德之人,也即真正能够成为治理天下的人。

  (28)素:朴质。逝:往。耻通于事:就是以通晓于琐细之事为耻。

  (29)本原:这里指万物的根本和原始的真性。神:神秘莫测的境界。

  (30)出:显现,感应。

  (31)采:求;这里指外物的探取。
(31-1)(『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从『生非德不明』看,应是『明德』,因此推定『立德明道』应是『立道明德』。以此又看到『道』应是『立』,『故形非道不生』的『生』乃『立』之讹,涉下而误。『生非德不明』的『生』,有人以为『性』之假,是,当从。这几句话应是: 『故形非道不立,性非德不明,存形穷性,立道明德。』)
  (32)荡荡:浩渺伟大的样子。

  (33)忽然:无心的样子。

  (34)勃然:义同于『忽然』。『动』与上句的『出』都是指有所感而后有所反应的意思。

  (35)从:跟随。

  (36)冥冥:幽暗、深渺的样子。

  (37)晓:明晓。

  (38)和:唱和,应合。

  (39)能物焉:意思是能够从中产生万物。

  (40)能精焉:即能够从中产生出精神。

  (41)骋:驰骋,纵放。要:总,求。宿:会聚,归宿。

  (42)脩:同修,高、长的意思。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