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8|回覆: 0

[中醫理論] 中醫科學原理研究— 中醫病理學與病因解析—人體發病的表象與脈象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紀永臣 發表於 2021-12-12 0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科學原理研究
第四章  中醫病理學與病因解析
第四節  人體發病的表象與脈象
一、病症、病徵與病證
1、病證(病名)
病證也稱病名,根據發病器官的和病症特徵的不同,中醫學對各種症狀進行標準化的命名,由此構成世界上最早的標準化的病名大全。中醫早期以證為名(虛證)者居多,諸如風淫證、寒淫證、濕淫證、陽虛證、陰虛證、血瘀證、優思證、心血虛證、脾虛證等。
中醫後期逐漸以病為名(實證)增加,以病為名的疾病為各種具體疾病的代名詞。諸如痢疾、肺病、消渴、滑胎、痛經、麻疹、夏季熱、乳癖、內痔、白喉等。
與現代醫學以病理學為基礎的病症命名方式不同,中醫學採用的是以生理表象為基礎的命名方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病名不能直接類比,本文將中醫學的病名體系稱為『虛擬病名』。
2、病徵(疾病的醫學特徵)
(1)病徵概念
病徵是中醫診斷專業術語,單指某一個病證規律性的特徵,也可看做是疾病的醫學特徵,既有中醫診斷過程查證病證的標準,也涵蓋辯證過程的前提和要素。
病徵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臨床術語體系,是中醫師診斷辯證專業用語,涵蓋了除患者病症描述與病證定性之外的主要用語。
(2)病徵不是病理
中醫的病徵是中醫師診斷過程的專業術語集合,既有別於患者可以直接體會的表症,也不是現代醫學基於生理學基礎上的病證體系,屬於中間借用語言。部分中醫師在辯證過程習慣把病徵情況與患者交流,也有部分專家更是用這些病徵語言進行中醫知識科普。這在以前沒有問題,但在現代醫學掌握強勢話語權的今天,用中醫病徵語言去講解容易造成誤解,對中醫的發展與進步會造成不利影響。
3、病症(表症)
病症專指人體內部發病狀態下直接反饋在人體外部的表現特徵,通過患者的直接表述,或中醫師的望、聞、問、切可以查實的症狀。主要包括發病過程與病史,現症(患者可以表述或可觀察的直接病症),查症(中醫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查實的症狀)等。
病症是人體發病狀態下從人體外部可以直接查實的症狀。根據病症表現的部位與查症方法,可將病症分為表象和脈象。
二、人體發病的表象病症
表象也可以理解為患者自我感覺、或中醫師可以直接觀察的症狀,主要包括人體的寒熱症狀、有汗無汗症狀、身體痛感症狀、頭身胸腹症狀、耳目功能症狀、睡眠症狀、飲食口味症狀、大小便症狀和經帶症狀等。其中:
身體體表顏色:皮膚顏色呈現青、赤、黃、白、黑等。
舌頭的口感:唾液或口腔感覺酸、苦、甘、辛、咸等等。
身體體溫:冷與熱、着涼、惡寒、高燒等等。
身體行為能力:有氣無力、行動不便、疲憊倦怠、體魄健壯,身形敏捷等等。
頭髮狀態:密與疏、壯與絨、黑與白、脫髮、禿頂等等。
視力狀況:眼花繚亂、近視、視覺模糊、眼乾、眼痛、流淚等等。
聽覺狀況:耳鳴、耳痛、耳熱、聽力下降等等。
嗅覺狀態:鼻塞、流鼻涕、呼吸障礙、鼻內癢疼等等。
呼吸狀態:呼吸困難、咽喉腫痛、咳嗽、咳痰、咳血等等。
飲食狀況:厭食、調適、食欲不振、暴飲暴食等等。
飲水狀態:多飲、口舌乾燥等等。
大便狀態:通暢、便秘、腹瀉、乾燥等等。
小便狀態:尿頻、尿黃、尿血、少便、尿崩等等。
出汗狀況:多汗、盜汗、少汗等等。
津液狀況:口舌乾燥、流口水、唾液苦澀等等。
皮膚狀況:生瘡、疱疹、發癢、乾燥等等。
三、人體發病的脈象病症
脈象是中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脈象要素就是脈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位、數、形、勢等四個方面。脈象是人體發病狀態下可以通過脈搏變化間接反映人體內部的症狀。
1、基本概念
脈象是中醫專用術語,專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脈象包括頻率、節律、形態、充盈度、顯現部位、通暢的情況、動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方面。
2、脈象反饋人體內部各器官運行狀況
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常脈為三部有脈,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節律均勻,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尺脈沉取不絕。脈象的形成與五臟功能活動有關,而且五臟與六腑相表里,脈象的變化也可反映六腑的變化。其中:
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脈搏。心臟的搏動和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均由宗氣所推動。血液循行於脈管之中,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
肺朝百脈,即是循行於全身的血脈均匯於肺 ,且肺主氣 ,通過肺氣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血,血液的循行有賴於脾氣的統攝;
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調節血量的作用;
腎藏精,精化氣,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質基礎之一。
3、脈象要素
脈象要素,指脈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位、數、形、勢等四個方面。脈象的辨識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覺。脈象的種類很多,中醫文獻常從位、數、形、勢四個方面加以分析歸納,它與脈搏的頻率、節律,呈現的部位、長度、寬度,脈管的充盈度、緊張度,血流的通暢流利度,心臟搏動的強弱等因素有關。掌握脈象要素,對於理解各種脈象的特徵及形成機理,可起到執簡馭繁的作用。
4、脈象分類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其中:
(1)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2)沉脈
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3)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4)數脈
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5)虛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6)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7)滑脈
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痰飲、食滯、實熱等證,又主妊娠。婦女無病而見滑脈,可判斷為妊娠(妊娠2~9月)。正常人脈滑而緩和(稍有滑象),是營衛調和、氣血充盈的徵象。
(8)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9)細脈
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10)弦脈
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11)促脈
脈來急數,時而一止,止無定數,即脈搏快有不規則的間歇。為陽盛熱實,或氣血痰食停滯,見於氣血痰食瘀滯,腫痛,諸實熱證。脈細促而無力,多為虛脫之象。
(12)結脈
脈來緩慢,時見一止,止無定數,即脈搏慢而不規則的間歇,為陰盛寒積或氣血瘀滯,見於氣滯血瘀,痰結食積,症積、疝痛等。結而無力為氣血虛衰,見於虛勞久病及各類心臟病所致的心律不齊。
(13)代脈
脈來歇止,止有定數,不能自還,良久復動,即有規律的間歇,脈搏動到一定至數歇止一次,歇止時間較長,為髒氣衰微之徵象,可見於心律失常的二聯律,三聯律等。
四、人體發病的舌苔
1、舌苔
舌苔為中醫術語,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叫舌苔。
2、舌診原理
舌與臟腑、經絡、氣血、津液有着密切關係,因舌苔由胃氣所生,而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因此舌苔的變化可反映臟腑的寒、熱、虛、實,病邪的性質和病位的深淺。其中:
(1)苔的有無
正常舌有一層薄白苔,由胃氣而生。在疾病過程中,舌苔從有到無,是胃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但舌苔剝落之後,復生有薄白苔,則是邪退正勝,胃氣漸復的表現。
(2)苔的厚薄
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質的為薄苔,不能見到舌質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測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淺輕重。薄苔主外感表證,亦主內傷氣鬱。厚苔主痰飲、濕邪、積滯。舌苔由薄變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進;舌苔由厚變薄,為病邪自里達表,正勝病退。
(3)舌苔的潤燥可了解津液的變化
若舌面潤澤,乾濕適中為正常舌象,雖有病而津液未傷;若捫之濕而滑利,則稱滑苔,多主寒主濕,或陽虛水飲內停。若舌面望之乾枯,用手捫之無津液,則為燥苔,多由熱盛傷津、陰液虧耗,或氣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膩和舌苔的偏全
舌苔在舌面分布的變化。舌苔布滿全舌稱為全。舌苔偏布於舌面的前、後、左、右某一局部,稱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斷病變的所在。全苔為邪氣散漫,多為濕痰阻滯中焦之徵;舌苔偏見於舌的一側,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膽;苔中根厚膩,多為痰飲或胃腸積滯等。
(5)舌苔的剝落和消長
舌苔薄厚、多少的變化,也是正邪進退的反映。舌苔由少變多、由薄復厚,一般說明邪氣加重,主病進;舌苔由厚變薄、由多變少,說明正氣漸復,主病退。若舌苔驟增驟退,多為病情暴變的徵象。
(6)舌苔的真假
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斷疾病的輕重和預後。舌苔真假的判斷以有根無根為標準。凡舌苔緊貼舌面,不易刮去,似從舌體上長出來的,即真苔又稱有根苔。若苔不着實,如浮塗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稱為無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比無根苔為深重,疾病後期有根苔比無根苔為佳。若舌面上浮一層厚苔,望似無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層新苔,屬疾病趨愈的徵象。





來自學社: 中醫基礎研究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