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0|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內篇卷2齊物論詩解6知而非知至人自知非死非生非利非害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1-29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內篇卷2齊物論詩解6知而非知至人自知非死非生非利非害

題文詩: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我欲伐宗,膾與胥敖,

南面臨朝,而不釋然,其故何也?舜曰三子,

其猶存乎,蓬艾之間,何不釋然?昔十日出,

萬物皆照,況帝之德,進乎日乎.齧缺問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王倪答曰:惡乎知之.

齧缺又問: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惡乎知.

再問然則.物無知邪?曰惡乎知.雖然如是,

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

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吾試問汝:

民濕寢則,腰疾偏死,然乎哉?人處木則,

惴慄恂懼,猿猴然哉?孰知正處?民食芻豢,

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孰知正味?

猿也猵狙,以為雌偶,麋與鹿交,與魚游.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魚見深入,鳥見高飛,

麋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正色?自我觀之,

仁義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殽亂,惡知其辯.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王倪答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覺熱,

河漢沍而,不能覺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

而不能驚;若是然者,能乘雲氣,騎日月而,

游四海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    
 
  【原文】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我欲伐宗、膾、胥敖①,南面而不釋然②,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③,猶存乎蓬艾之間④。若不釋然⑤,何哉?昔者十日並出⑥,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⑦!』

  齧缺問乎王倪曰⑧:『子知物之所同是乎⑨?』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⑩?且吾嘗試問乎女(11):民濕寢則腰疾偏死(12),然乎哉(13)?木處則惴慄恂懼(14),猿猴然乎哉(15)?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16),麋鹿食薦(17),蝍蛆甘帶(18),鴟鴉耆鼠(19),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為雌(20),麋與鹿交,與魚游(21)。毛嬙麗姬(22),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23)。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24),是非之塗(25),樊然殽亂(26),吾惡能知其辯(27)!』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28)?』王倪曰:『至人神矣(29)!大澤焚而不能熱(30),河漢沍而不能寒(31),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32)。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33),而況利害之端乎!』
【譯文】

從前堯曾向舜問道:『我想征伐宗、膾、胥敖三個小國,每當上朝理事總是心緒不寧,是什麼原因呢?』舜回答說:『那三個小國的國君,就像生存於蓬蒿艾草之中。你總是耿耿於懷心神不寧,為什麼呢?過去十個太陽一塊兒升起,萬物都在陽光普照之下,何況你崇高的德行又遠遠超過了太陽的光亮呢!』
    齧缺問王倪:『你知道各種事物相互間總有共同的地方嗎?』王倪說:『我怎麼知道呢!』齧缺又問:『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東西嗎?』王倪回答說:『我怎麼知道呢!』齧缺接着又問:『那麼各種事物便都無法知道了嗎?』王倪回答:『我怎麼知道呢!雖然這樣,我還是試着來回答你的問題。你怎麼知道我所說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麼知道我所說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
    我還是先問一問你:人們睡在潮濕的地方就會腰部患病甚至釀成半身不遂,泥鰍也會這樣嗎?人們住在高高的樹木上就會心驚膽戰、惶恐不安,猿猴也會這樣嗎?人、泥鰍、猿猴三者究竟誰最懂得居處的標準呢?人以牲畜的肉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貓頭鷹和烏鴉則愛吃老鼠,人、麋鹿、蜈蚣、貓頭鷹和烏鴉這四類動物究竟誰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當作配偶,麋喜歡與鹿交配,泥鰍則與魚交尾。毛嬙和麗姬,是人們稱道的美人了,可是魚兒見了她們深深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高高飛向天空,麋鹿見了她們撤開四蹄飛快地逃離。人、魚、鳥和麋鹿四者究竟誰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來看,仁與義的端緒,是與非的途徑,都紛雜錯亂,我怎麼能知曉它們之間的分別!』

   齧缺說:『你不了解利與害,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難道也不知曉利與害嗎?』王倪說:『進入物我兩忘境界的至人實在是神妙不測啊!林澤焚燒不能使他感到熱,黃河、漢水封凍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風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驚。假如這樣,便可駕馭雲氣,騎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遊,死和生對於他自身都沒有變化,何況利與害這些微不足道的端緒呢!』
【莊子內篇】憨山釋德清註:

故昔者堯問於舜曰:『我欲伐宗(國名)、膾(國名)、胥敖(國名),南面而不釋然。其故何也(不釋然者,謂心中必欲伐之,次罷而不能釋然,不知何故也)?』舜曰:『夫三子者,猶存乎蓬艾之間。若不釋然何哉(言堯之心不廣,不能容物也。且三子所處甚微細,如蓬艾之間,誠不足以芥蒂於胸中者。若不釋然,何不自廣也)!昔者十日並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言堯之德未至也。昔者十日並出,則光明廣大,萬物畢照,況德之勝過於日者乎。苟自德已至,則廣大光明,無物不容,況三子之微細乎)!』

此因上葆光之聖人,其心廣大如天府,所謂聖人所圖者,蓋由工夫做到至處,乃如此耳。此言工夫未到,則其心不廣,不能容物。故雖堯之大聖,亦有所缺。故十日並出,為進德之喻。以總結前意,以終『夫言非吹』已來之意也。下文重申明,至人止其所不知,以顯聖人之成功,以結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要明不知之真知,故托王倪以發揮)!』『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若有知,則有所不知,則非真不知之地矣)!』『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此知乃世人之知)之非不知邪(謂世人之知,不是我之不知耶)?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我之不知)非知邪(言我之不知,不是世人之知耶?謂聖人之知,本來無二。但世人習於妄知,故偏以為是,總非真知耳)?且吾嘗試問乎汝(發明不是正知之意):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言人但知安寢乾燥屋宇,若近濕則腰疾偏廢;而鰍臥泥中,豈若人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猿猴然乎哉(人處木枝則恐懼,而猿猴以為安便,豈若人哉)?三者孰知正處(三者,謂人、鰍、猿猴,各知安其所習以為常,於己未嘗不是;但各隨一己俗習之知耳。何者為正知哉)?民食芻豢(乃民之所習知),麋鹿食薦(薦,草也。乃麋鹿所習知),蝍且(蜈蚣也)甘帶(帶蛇也),鴟鴉嗜鼠(此四者各以為知常味),四者孰知正味(以各知之味如此,豈知正味哉)?猿猵狙(猵狙亦猿,同形而類別)為雌,麋與鹿交(麋小而鹿大),鰍與魚游(鰍無合,與魚游而孕子)。毛嬙麗姬(二人皆美女),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美女,人人所愛,彼四物見之,而驚走遠去。是果色之可美耶?試問以下,歷舉安居、食、色,皆世人之所知也,人則以為必是而不可易者,然彼諸物各又不然。是則誰為正知哉?若執各人之知為然,而彼又有不然者。斯則世人之小知、小見,豈可執為真是耶)?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將上人物,各非真知,則觀今之以仁義為必是者,豈真是哉!且如仁義,聖人以治天下,而盜跖即以之為大盜。若以聖人為是,而盜跖亦是;若以盜跖為非,則聖亦非也。如此是非不定,吾何能盡知其辯哉)!』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設此一問,要顯至人之德不同)?』王倪曰:『至人神矣(不可以利害名目)!大澤焚而不能熱(言至人豈但不知利害,即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水凍也)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言至人神超物表,不與物對,故物不能傷)。若然者(若如此者),乘雲氣,騎日月(即磅礴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此結聖人之德,謂至人與道混融,神超物外,卓出於死生,而況世之小利害乎)!』

此一節,申明前文『至人止其所不知』,以言世人各非正知,而執為必是,其所知者,如此而已。以此是非,吾惡能知其辯哉,以結至人不知之至,乃超出生死之人,豈常情可測耶!下文說齊死生,以夢覺觀世人,則舉世無覺者,以顯是非之辯者,皆夢中說夢耳。文極奇,而義極正。


  【注釋】

  ①宗、膾、胥敖:三個小國國名。

  ②南面:君主臨朝;古代帝王上朝理事總坐北朝南。釋然:不耿介於懷的樣子。一說『釋』通作『懌』,喜悅的意思。

  ③三子者:指上述三國的國君。

  ④蓬艾:兩種草名。『存乎蓬艾之間』比喻國微君卑,不足與之計較。

  ⑤若:你。

  ⑥十日並出:指古代寓言中十個太陽一併出來的故事,莊子藉此比喻陽光普照到每一個地方。

  ⑦進:進了一步,具有超過、勝過的意思。

  ⑧齧(niè)缺、王倪:傳說中的古代賢人,實為莊子寓言故事中虛擬的人物。

  ⑨所同是:意思是相互間共同的地方。

  ⑩庸詎:怎麼、哪裏。

女:汝,你。

  (12)濕寢:在潮濕的地方寢臥。偏死:偏癱,即半身不遂。

  (13)(qiū):『鰍』字的異體,即泥鰍。

  (14)木處:在高高的樹木上居住。惴:栗、恂(xún)、懼:四字都是恐懼、懼怕的意思。

  (15)猿:『猿』字的異體,『猿猴』即『猿猴』。

  (16)芻(chú):草。豢(huàn):養。『芻豢』,用草餵養,這裏代指家畜、牲口。

  (17)麋(mí):一種食草的珍貴獸類,與鹿同科。薦(jiàn):美草。

  (18)蝍(jí)蛆(jū):蜈蚣。甘:甜美,嗜好;這裏作動詞。帶:小蛇。『甘帶』意思是以小蛇為美食。

  (19)鴟(chí):貓頭鷹。耆:亦寫作『嗜』,嗜好。

  (20)猵(biān)狙(jū):一種類似猿猴的動物。『猿猵狙以為雌』,即『猿以狙猵為雌』。舊注猵狙喜與雌猿交配,『以猿為雌』,但與句法不合,姑備參考。

  (21)游:戲游,即交尾。

  (22)毛嬙(qián)、麗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23)決(xuè):通作『』,迅疾的樣子。驟:快速奔跑。

  (24)端:端緒。

  (25)塗:通作『途』,道路,途徑。

  (26)樊然:雜亂的樣子。殽(yáo):這裏講作『淆』,混雜的意思。

  (27)辯:通作辨,分別、區分的意思。

  (28)至人:這裏指能夠達到忘我境界的、道德修養極高的人。

  (29)神:神妙不測。

  (30)澤:聚水的窪地。澤地水源充足,林木灌叢生長茂密。

  (31)沍(hù)河水凍結。

  (32) 根據前兩句的句式結構分析,這一句似應分別成兩個七字句,故有人認為此處有脫落,疑為『疾雷破山不能傷,飄風振海不能驚』,姑備參考。

  (33)無變於己:意思是對於他自己全無變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