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7|回覆: 0

[儒家學說] 【顏氏家訓】卷11涉務篇詩解2高談闊論愛慕虛榮貴谷務本

[複製連結]
【顏氏家訓】卷11涉務篇詩解2高談闊論愛慕虛榮貴谷務本題文詩:
梁世之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
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
周弘正也,為宣城王,所愛給其,—果下馬,
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也,
倘若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亂,膚脆骨柔,
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
往往而然.建康令者,王復性即,儒雅未嘗,
乘騎見馬,嘶歕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
故正是虎,何名為馬?風俗至此.捨本逐末,
高談闊論,愛慕虛榮,華而不實,亡也忽焉.
古人慾知,稼穡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
食為民天,非食不生,三日不粒,父子不能,
相存互問.耕種茠鋤,刈獲載積,打拂簸揚,
凡幾涉手,而人倉廩,安輕農事,貴末業哉?
江南朝士,因晉中興,南渡江而,卒為羈旅,
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有者皆信,
僮僕為之,未嘗目觀,起—坺土,耘—株苗;
倘若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
之餘務乎?治官不了,營家不辦,優閒之過. 
【原文】全文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持,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今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歕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其風俗至此。

  古人慾知稼穡之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種之,茠組之,對獲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之,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江南朝士,因晉中興,南渡江,卒為羈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僕為之,未嘗目觀起一撥土,耕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餘務乎?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閒之過也。
【原文】分段釋解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①,大冠高履②,出則車輿③,人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 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④,給—果下馬⑤,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⑥。 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 及侯景之亂⑦,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 建康令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賁陸梁⑧,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其風俗至此。 
【注釋】 
①褒衣博帶:即寬袍大帶。 褒,衣襟寬大之意。  ②高履:高齒屐。  ③輿:本是車,此指肩輿。  ④周弘正:見 8.10 注13。 宣城王:指南朝梁簡文帝嫡長子蕭大器,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受封宣城郡王。 簡文帝即位後為太子。 後死於侯景之亂,諡哀太子。  ⑤果下馬:—種身體矮小的馬,高僅約三尺,騎上它能在果樹下行走,故有此稱。 南朝時供富貴人平時乘坐。  ⑥放達:率性而為,不為世俗禮法所拘束。  ⑦侯景之亂:指侯景在梁朝發動的叛亂。 侯景先屬北魏爾朱榮,繼歸高歡,為鎮守河南的大將。 梁太清元年(547),高歡死,世子高澄繼位。 侯景懼被殺,以河南叛,降西魏。 旋與西魏宇文泰互相猜忌而降梁。 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 次年,他與梁宗室蕭正德勾結,舉兵叛變,攻破建康,圍困台城達五個月之久。 太清三年,台城被攻破,武帝憂憤而死;侯景改立蕭綱為帝,並分兵四掠。 大寶二年(551),侯景廢簡文帝蕭綱,立蕭棟;旋又廢蕭棟而自立。 次年,梁將王僧辯、陳霸先等攻入建康,侯景東逃,為部下所殺。 侯景之亂使繁華的建康幾成廢墟,長江中下游地區遭受到極大的破壞。  ⑧歕:同『噴』。 指馬的噴氣。陸梁:跳躍,強橫不馴。

【譯文】
梁朝的士大夫,都愛好寬袍大帶、大帽高履,外出乘坐車輿,回家憑靠童僕服侍,在城郊以內,就沒見有哪個士大夫騎馬的。周弘正這人被宣城王寵愛,得到一匹果下馬,經常騎着它外出,滿朝官員都認為他甚是放縱。至於像尚書郎這樣的官員騎馬,就會被人檢舉彈劾。到侯景之亂發生時,這些士大夫肌膚脆弱、筋骨柔嫩,受不了步行;身體瘦弱、氣血不足,耐不得寒暑,在倉猝變亂中坐以待斃的,往往就是這些人。建康令王復,性格既溫文爾雅,又從未騎過馬,一看到馬嘶叫騰躍,總是感到震驚害怕,對別人說:『這正是老虎,為什麼要把它稱作馬呢?』那時的風氣竟到了這種地步。

【原文】
古人慾知稼穡之艱難①,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②。 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③,父子不能相存。 耕種之,茠鋤之④,刈獲之,載積之,打拂之⑤,簸揚之,凡幾涉手,而人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 江南朝士,因晉中興⑥,南渡江,卒為羈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僕為之⑦,未嘗目觀起—坺土⑧,耘—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 故治官則不了⑨,營家則不辦,皆優閒之過也。 
【注釋】 
 ①稼穡:指農事。 【尚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  ②本:指農業,與下文『末業』相對。 末,指商業。  ③粒:指以穀米為食。④蒞:同『薅』,除草。 鉏:鋤。  ⑤打拂:以連枷擊禾,使穀粒脫落。  ⑥中興:復興。 西晉被滅後,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朝,號為中興。  ⑦信:依靠。  ⑧坺:指耕地時—耦所翻起的土。 【國語.周語上】:『王耕— 。』韋昭注:『— ,—耦之發也。 耜廣五寸,二耜為耦。 —耦之發,廣尺深尺。』  ⑨不了:不曉事。 此指不明為官之道。
【譯文】
 古人知道耕種的艱難,這大概表現在重視穀物,以農為本的思想方面。民以食為天,百姓不吃飯就不能生存。三天不吃飯,就連父子之間也沒有力氣互相問候。一茬莊稼的收穫,要耕種,除草,收割,運載,脫粒,揚谷,經過許多道工序,才能收成入倉。如此這樣,怎可輕視農事而貴重商業呢? 在江南為官的士大夫們,因晉朝的中興,渡江南來,最終寄居此地,至今已有八九代了,還從未下力種過田,全靠俸祿過活。即使他們佔有一些土地,都是靠僮僕們來耕種,自己未見過翻一壟土,種一株苗,不知道該哪個月下種,該哪個月收穫,又怎能知曉世上的其他事務呢?所以他們若做官則不明為官之道,治家則不會經營,這些都是生活優裕閒適所帶來的過錯啊!
【顏氏家訓】集解
   【原文】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一〕,大冠高履〔二〕,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三〕所愛,給一果下馬〔四〕,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六〕。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七〕,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復〔八〕性既儒雅〔九〕,未嘗乘騎,見馬嘶歕陸梁〔一0〕,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其風俗至此。
【集解】
〔一〕盧文弨曰:『漢書雋不疑傳:'暴勝之請與相見,不疑褒衣博帶。」註:'言着褒大之衣,廣博之帶也。」』

〔二〕盧文弨曰:『後漢書光武帝紀:'光武絳衣大冠。」案:高履,猶高齒屐也。』器案:高齒屐,見勉學篇。

〔三〕盧文弨曰:『梁書哀太子大器傳:'太宗嫡長子,中大通三年封宣城郡王。」』器案:少儀外傳上引作『王宣城』,誤。

〔四〕趙曦明曰:『魏志東夷傳:'濊國出果下馬,漢桓時獻之。」註:'果下馬,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樹下行,故謂之果下馬,見博物志、魏都賦。」』器案:漢書霍光傳:『召皇太后御小馬車。』註:『張晏曰:'漢■有果下馬,高三尺,以駕輦。」師古曰:'小馬可於果樹下乘之,故號果下馬。」』北史尉景傳:『先是,景有果下馬,文襄求之,景不與,曰:'土相扶為牆,人相扶為王。一馬亦不得畜而索也。」』則果下馬在當時視為珍品也。又案:述異記載『南郡出果下牛,高三尺』,則牛亦有此品,都言其矮小耳。

〔五〕晉書阮咸傳:『群從昆弟,莫不以放達為行。』又戴逵傳:『深以放達為非。』世說新語任誕篇:『劉伶恆縱酒放達。』

〔六〕郝懿行曰:『呂覽所謂'痿蹶之機」者也,故自王公至士庶,未有不當習為勤勞者。舍車乘馬,顏君所述,是其一端爾;精進之士,正宜推類求之。』

〔七〕少儀外傳『猝』作『卒』。通鑑一九二:『梁武帝君臣,惟談苦空,侯景之亂,百官不能乘馬。』胡三省註:『言所談者惟苦行空寂也。』

〔八〕宋本原註:『一本無自'建康令王復」已下一段。』案:羅本、傅本、顏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黃本、文津本無此段,今從宋本。盧文弨曰:『通典州郡十二:'丹陽郡江寧,本名金陵,吳為建業,晉避愍帝諱,改為建康。」』

〔九〕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

〔一0〕盧文弨曰:『歕,普悶切。陸梁,跳躍也。』器案:穆天子傳五:『黃之池,其馬歕沙……黃之澤,其馬歕玉。』說文欠部:『歕,吹氣也。』今作噴。文選西京賦:『怪獸陸梁。』薛綜曰:『東西倡佯也。』劉良曰:『行走貌。』
【原文】
古人慾知稼穡之艱難〔一〕,斯蓋貴谷務本〔二〕之道也。夫食為民天〔三〕,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四〕,父子不能相存〔五〕。耕種之,茠鉏之〔六〕,刈獲之,載積之,打拂之〔七〕,簸揚之〔八〕,凡幾涉手〔九〕,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江南朝士,因晉中興,南渡江〔一0〕,卒為羈旅〔一一〕,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一二〕,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僕為之〔一三〕,未嘗目觀起一■土〔一四〕,耘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一五〕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故治官則不了〔一六〕,營家則不辦〔一七〕,皆優閒之過也〔一八〕。
【集解】
〔一〕尚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偽孔傳:『稼穡,農夫之艱難,事先知之。』

〔二〕器案:本與下文末業對言,本謂農業,末指商賈。文選王元長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註:『漢書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而人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案:此文帝詔。)李奇曰:'本,農也。末,賈也。」』漢書食貨志上:『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師古曰:『本,農業也;末,工商也,言人已棄農業而務工商矣。』

〔三〕盧文弨曰:『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器案:梁書元紀:『承聖二年詔:'食乃民天,農為治本。」』

〔四〕尚書益稷上:『烝民乃粒。』偽孔傳:『米食曰粒。』

〔五〕漢書文紀:『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註:『存,省視也。』魏武帝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六〕趙曦明曰:『茠與薅同,呼毛切。』朱軾曰:『茠,音蒿,拔草也。鉏音鋤。』器案:說文艹部:『薅,或作茠。詩曰:'既茠荼蓼。」』今詩周頌良耜作『以薅荼蓼』,此蓋今古文之異。

〔七〕盧文弨曰:『打,都挺切,說文:'擊也。」'拂,過擊也。」案:今人讀打為都瓦切,誤。』器案:說文木部:『柫,擊禾連枷也。』則拂謂以連枷擊禾。

〔八〕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九〕涉手,猶言經手。

〔一0〕少儀外傳下、戒子通錄二『南』作『而』。

〔一一〕少儀外傳、戒子通錄『卒』作『本』。史記陳杞世家:『羈旅之臣。』集解:『賈逵曰:'羈,寄旅客也。」』

〔一二〕力田,謂致力于田事。史記佞幸傳:『諺曰:'力田不如逢年。」』漢書文帝紀:『力田,為生之本也。』

〔一三〕盧文弨曰:『信如信馬之信。』郝懿行曰:『晉簡文帝不識稻,亦正坐此。』

〔一四〕羅本、傅本、顏本、程本、胡本、何本、黃本『■』作『撥』,宋本、文津本作『■』,四庫全書考證曰:『刊本'■」訛'撥」,據國語改。』今從之。盧文弨曰:『國語周語:'王耕一■。」註:'一■,一耦之發也。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發,廣尺深尺。」■,缽、伐二音。』

〔一五〕下,謂下種。

〔一六〕春秋莊二十四年:『郭公。』註:『無傳,蓋經闕誤也。自曹羈以下,公羊、穀梁之說既不了,又不可通之於左氏,故不採用。』北史齊文宣紀:『帝內雖明察,外若不了。』不了,猶言不曉也。通鑑一六一胡三省註:『了事,猶言曉事也。』即謂了為曉也。

〔一七〕三國志魏書司馬朗傳:『徙民恐其不辦,乃相率私還助之。』北史和士開傳:『國事分付大臣,何慮不辦。』

〔一八〕許驥曰:『自東晉以來,士大夫羈旅江南,傳至宋、齊,幾十餘世,皆資俸祿而食,不知力田,一遇世務,猝無以應,宜顏氏深以為戒也。』案:此後,宋本有云:『世有痴人,不識仁義,不知富貴並由天命;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