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1|回復: 0

[儒家学说] 【颜氏家训】卷8勉学篇诗解7圣书设教明练经文粗通注义言行有得(更正)

[複製鏈接]
颜氏家训】卷8勉学解7圣书设教明练经文粗通注义言行有得(更正)
题文诗: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经,
弘圣人道,上明天时,下该人,用此多致,
卿相者矣.末俗已来,不复,空守章句,
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可.故士大夫,
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
子弟以下,总卯之年,必先人学,观其志尚,
已后,便从文吏,卒业略无.冠冕为此,
有明山宾,何胤刘谳,周弘正之,与萧子政,
者,兼通文史,不徒讲说.洛阳亦闻,
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邢子才:此四儒虽,
好经术亦,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
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
相与专固,无所堪能,—言,辄酬数百,
责其,或无要会.邺下谚曰:博士买驴,
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以为师,令人气塞.
子曰学也,禄在其中.人也,无益之事,
恐非业也.人之书,设教所以,明练经文,
粗通注义,常使后人,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何必即,仲尼居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
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
譬诸逝水.博览机要,当济功业:必能兼美,
吾无间焉.古圣真情,传经递义,情通古今.

 【原文】8.10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俊,皆以—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 末俗已来不复尔①,空守章句②,但诵师言,施之世务③,殆无—可。 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④。 梁朝皇孙以下,总卯之年⑤,必先人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⑥,便从文吏,略无卒业者。 冠冕为此者⑦,则有何胤⑧、刘谳⑨、明山宾⑩、周舍⑪、朱异⑫、周弘正⑬、贺琛⑭、贺革⑮、萧子政⑯、刘等⑰,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 洛阳亦闻崔浩⑱、张伟⑲、刘芳⑳,邺下又见邢子才(21):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22),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23,相与专固(24),无所堪能,问—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25),或无要会(26)。 邺下谚曰:『博士买驴(27),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28)。』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29),燕寝讲堂,亦复何在(30)?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31)。 当博览机要(32),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33)

  【译文】
      学习风气的兴盛与衰微,随着世道的变迁而变化。 汉代的贤才俊士们,都靠精通一部经书来弘扬圣人之道,上则明察天文,下则通晓人事,以此获得卿相之位的人可多了。 末世的习俗盛行以来,就不再是这样了,读书人都空守章句之学,只知道背诵老师说的话,如果靠这些东西来处理谋生治世之事,恐怕没有一样是有用的。 所以后来的士大夫子弟都崇尚广泛涉猎各种典籍,而不肯专攻一经。 梁朝自皇孙以下,在童年时就必定先让他们入学读书,观察他们的志向与爱好,到步入仕途的年龄后,就去参预文吏的事务,几乎没有人能够把学业坚持到底。 既当官又能坚持学业的,则有何胤、刘 、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舀等人,他们能够兼通文史,并不仅仅是会讲解经术而已。 我也听说洛阳有崔浩、张伟、刘芳,邺下有邢子才;这四位学者虽然都喜好经术,但也以博学多才闻名。
     像上述各位贤士,才应该定为上品。 除此以外,就大多是一些村夫庸人,他们语言鄙陋,举止粗劣,没有节操,与人相处,固执武断,没有一件事能够胜任,你问他一句话,就会答上几百句,倘若问他其中的意旨究竟是什么,他大概会不得要领的。 邺下有句谚语说:『博士去买驴,契约写了三张纸,还没有写到一个驴字。』如果让你们以这种人为师,真会被他气死。 孔子说:『学习吧,俸禄就在其中了。』如今这些人却在毫无益处的事情上下功夫,这恐怕不是正经的行当吧。 圣人的书籍,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够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经常能使自己的言行从中得到帮助,也就足以立身为人了。 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用两张纸的疏义来解释呢? 这里的『居』字指闲居之处也好,指讲习之所也罢,现在又在何处呢? 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益处吗? 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它就像那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还是应当博览书籍的精要,以成就功业。 当然,如果你们能做到博览与专精两全其美,那我就挑不出毛病,无话可说了。


  【注释】

  ①末俗:指末世衰败的习俗。

  ②章句:剖章析句。 经学家解说经义的—种方法。 亦泛指书籍注释。

  ③世务:谋生治世之事。 【孔丛子.独治】:『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

  ④专儒:王利器【集解】:『【论衡.超奇】篇:'故夫能说—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颜氏所谓专儒,即仲任之所谓儒生,以其仅能说—经,非鸿儒之比,故谓之专儒。』

  ⑤总卯:【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卯兮。』毛亨传:『总角,聚两髦也;卯,幼稚也。』古时儿童束发为两髻,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卯: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此指童年时代。

  ⑥出身:即出仕。

  ⑦冠冕:见8.2 注21。冠冕:指仕宦之家。

  ⑧何胤:梁朝学者。 字子季,何点之弟。 师从沛国刘 ,受【易】及【礼记】、【毛诗】;入钟山定林寺,听受佛典,其业皆通。 曾注【周易】,著【毛诗隐义】、【礼记隐义】、【礼答问】等。 事见【梁书.处士传】。

  ⑨刘:见3.5 注②。

  ⑩明山宾:梁朝学者。 字孝若,平原鬲(今山东平原西北)人。 七岁即能言玄理,十三岁博通经传。 梁朝建立后,置五经博士,明山宾首膺其选。 累官东宫学士,甚有训导之益。 著【吉礼仪注】、【礼仪】、【孝经丧礼服仪】等。 【梁书】有传。

  ⑪周舍:梁朝官吏。 字笄逸,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人。 博学多通,尤精义理。 梁武帝时召拜尚书祠部郎。 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预机密者二十余年。 【梁书】有传。

  ⑫朱异:梁朝官吏。字彦和,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 遍治【五经】,尤明【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 周舍卒,由其代掌机谋,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放书,并兼掌之。 撰【礼、易讲疏】及【仪注】、【文集】百余篇,乱中多亡逸。 【梁书】有传。

  ⑬周弘正:南朝梁、陈官吏。 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人。 幼孤,与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所养。 十岁通【老子】、【周易】。 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 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 著【周易讲疏】、【论语疏】、【庄子、老子疏】、【孝经疏】。 【陈书】有传。

  ⑭贺琛:梁朝官吏。 字国宝,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伯父贺场授其经业,—闻便通义理,尤精【三礼】。 初为通事舍人,累迁,皆参礼仪事。 著【三礼讲疏】、【五经滞义】及诸【仪法】。 【梁书】有传。

  ⑮贺革:梁朝官吏。 字文明,贺场子。 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 湘东王萧绎在荆州置学,以贺革领儒林祭酒,讲【三礼】,荆、楚衣冠,听者甚众。 事见【梁书.儒林传】。


⑯萧子政:梁朝官吏。 官至都官尚书。 著有【周易义疏】、【系辞义疏】、【古今篆隶杂字体】。

  ⑰刘舀 :见 6.33 注②。

  ⑱崔浩:北魏大臣。 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 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历仕明元帝、太武帝两朝,参与军国重事,颇受宠信。 后因修史暴露『国恶』的罪名被杀。 【魏书】有传。

  ⑲张伟:北魏学者。 字仲业,太原中都(今山西榆次东)人。 学通诸经,讲授乡里,受业者常数百人。 常依附经典,教以孝悌;门人感其仁化,事之如父。 事见【魏书.儒林传】。

  ⑳刘芳:北魏官吏、学者。 字伯文,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 聪敏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诵读,终夕不寝。 初随其父在南朝刘宋,父死后,徙往北魏。 以才思深敏,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兼览【苍颉】、【尔雅】,尤长音训,辨析无疑,而得到孝文帝信用,礼遇日隆。 累迁至中书令、国子祭酒、徐州大中正。 撰有【后汉书音】、【毛诗笺音义证】、【周官、仪礼、礼记义证】等。 【魏书】有传。

  (21)邢子才:北齐学者。名邵,字子才,河间郧(今河北任丘北)人。 十岁便能属文。 少时在洛阳,与名士专以山水游宴为娱。 后广寻经史,—览便记,过目不忘。 文章典丽,既赡且速。 年未二十,名动衣冠。 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文出,京都为之纸贵。 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旨要,吉凶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 有文集三十卷。 【北齐书】有传。

  (22)上品:指九品中的上上品。 王利器【集解】:『寻魏人陈群制九品官人之法,分上中下三等,三等之中,又分上中下三品,盖本之班固【古今人表】……自此言人品者,遂有三六九等之分矣。』


(23)蚩拙:愚昧;笨拙。 卢文招日:『蚩,无知之貌。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

  (24)专固:专断而顽固。

  (25)指归:主旨,意向。 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邢骨疏:『指归,谓指意归乡(向)也。』

  (26)要会:谓要领总会,即要旨。

  (27)博士:古代学官名。 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术数、诗赋、方伎皆立博士。

  汉文帝置—经博士,武帝时置『五经』博士,职责为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晋置国子博士,为国子学中主讲经义的人。 这里泛指执教者。

  (28)『学也』句:语见【论语.卫灵公】。

  (29)『仲尼居』:【孝经.开宗明义】第—章章首文。 疏义:系对经注而言,注为注释经文,疏为演释注文。 六朝义疏之学颇盛行。

  (30)『燕寝』二句:燕寝,闲居之处。 讲堂,讲习之所。 此二句指解经之家对『仲尼居』的『居』字理解不同,各执—辞,有的释为闲居之处,有的释为讲习之所。

  (31)逝水:【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金楼子.立言】:『驰光不留,逝川倏忽,尺日为宝,寸阴可惜。』

  (32)机要:机微精要。 指精义,要旨。

  (33)『吾无』句:语本【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通鉴】卷—二【宋纪二】:『吾无间然。』胡三省注:『吕大临日:'无间隙可言其失。」谢显道日:'犹言我无得而议之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