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1|回復: 0

[儒家学说] 【颜氏家训】卷6风操篇诗解2避讳须得同训代换已嫁夫称在室次第

[複製鏈接]
颜氏家训】卷6风操解2避讳须得同训代换已嫁夫称在室次第
题文诗: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代换:桓公名白,
博有五皓;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不闻布帛,
谓为布皓,肾肠肾修.梁武小名,阿练子孙,
呼练为绢;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
有讳云呼,纷纭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
为白铁树,便似戏笑.今人避讳,更急于古.
凡名子者,当为孙地.昔候霸之,子孙称其,
祖父家公;曹植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
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所行,令人所笑.
南北风俗,今言其祖,及二亲也,无云家者;
田里猥人,方有此言.凡与人言,言己世父,
以次第称,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
言姑姊妹,已嫁,以夫氏称;在室则以,
次第称之.礼成他族,不得云家.子孙不得,
称家以示,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
为家姑姊:今并不行.与人言称,彼祖父母,
父母;父母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
已下则加,以示,尊卑之差.王羲之书,
称彼母与,自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原文】全文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 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 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 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今人避讳,更急于古。 凡名子者,当为孙地。 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矣。
  昔候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潘尼 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令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九〕;班固书集,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子,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原文】6.4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①以代换之:桓公名白②,博有五皓之称③;厉王④名长,琴有修短之目⑤。 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⑥。 梁武小名阿练⑦,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 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注释】

①同训:指同义词。 代换:指以同义词替换避讳字。 卢文招日:『如汉人以'国」代'邦」、以'满」代'盈」、以'常」代'恒」、以'开」代'启」之类是也。 近世始以声相近之字代之。』

  ②桓公:指齐桓公。 春秋时齐国君。 姜姓,名小白。 公元前 685—前 643 年在位。

③博:即博戏。 此句意思是:因为避齐桓公小白的名讳,所以把五白改称为五皓。 皓与白同义。

  ④厉王:即汉高祖刘邦之子刘长,初封淮南王。 文帝时,刘长因骄横不法遭贬斥,自杀而死,谥厉。 其子刘安继为淮南王,招集文士撰【淮南子】,书中凡『长』字均作『修』。

  ⑤『琴有』句:王利器【集解】:『琴有修短之说,别无所闻。 寻【淮南子.齐俗】篇:'修胫者使之跖。」许慎注:'长胫以蹋插者使入深。」案【庄子.骈拇】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是则胫以长短言之,维昔而然矣。 '琴」疑当作'胫」,音近之误也。』译文从之。

  ⑥『不闻』二句:句中『帛』与『白』音同,『肠』与『长』音同,故颜之推有此讥。

  ⑦梁武:即南朝梁武帝萧衍。 字叔达,小字练儿。 公元 479—482 年在位。

  【译文】
     大凡要避讳的字,都必须用它的同义词来替代:齐桓公名叫小白,所以博戏中的『五白』就有了『五皓』的称呼;淮南厉王名长,于是『胫有长短』就被说成『胫有修短』。 不过,还没有听说过把『布帛』说成『布皓』,把『肾肠』称作『肾修』的。 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他的子孙都把『练』说成『绢』;可是,如果把『销炼』物品说成『销绢』物品,恐怕就有悖于事义了。 至于有那忌讳『云』字的人把『纷纭』说成『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称作『白铁树』,就更像是在开玩笑了。
【原文】6.6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 凡名子者,当为孙地①。 吾亲识②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③造次,—座百犯,闻者辛苦④,无憀赖⑤矣。
  【注释】

①为孙地:为孙辈留余地。 意谓给儿子取名的时候,就要想到以后的孙子,不要让孙子为名讳而难堪。

  ②亲识:六朝人习用语。 即亲友。

  ③交疏:即交往不深;交情疏浅。 此处指交情疏浅的人。 造次:仓猝。

  ④辛苦:辛酸悲苦。

⑤无憀 [liáo] 赖:无所依从。

  【译文】
  现代人的避讳,比古人更严格。 人们在为儿子取名时,就应当设身处地为孙子着想。 我的亲友中有讳『襄』字的、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的,交情疏浅的人一时仓猝,很容易触犯在座众人的忌讳,听到的人感到辛酸悲苦,弄得无所适从。

【原文】6.7

  昔司马长卿①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②慕蔡邕,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③字孙卿,许暹字颜回④,梁世有庾晏婴⑤、祖孙登⑥,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⑦也。
  【注释】

①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长卿为其字。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有『完璧归赵』及『将相和』之美谈传世。 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顾元叹:即顾雍,元叹为其字。 【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引【江表传】云:『雍从伯喈学,专—清静,敏而易教。 伯喈贵异之,谓日:'卿必成致,今以吾名与卿。」故雍与伯喈同名,由此也。』 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字伯喈。 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篆、隶,亦能画。 【后汉书】有传。 雍:与『邕』同。

  ③朱伥:【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元年二月丙戌,『长乐少府九江朱伥为司徒』。 李贤注:『朱伥字孙卿,寿春人也。』 孙卿:即荀卿(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 汉朝人避汉宣帝(刘询)讳,故以『孙』代『荀』。

  ④许暹:其人事迹不详。 颜回: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回,字子渊。 孔子得意弟子。

  ⑤庾晏婴:南朝梁人。 出身名门,为东晋司空庾冰六世孙。 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继父之后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史称其善辞令,出使不辱君命。 世传【晏子春秋】,系后人依托。

  ⑥祖孙登:南朝梁、陈之际人。 与徐伯阳、贺循等人为文会之友,有诗歌辑入【文苑英华】、【乐府诗集】。 事见【陈书.徐伯阳传】。 孙登:三国魏人。 好读【易】,善啸,隐居汲郡山中。 事见【晋书.隐逸传】。 又三国吴主孙权长子亦名孙登,孙权称吴王后,被立为王太子,后早夭。 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⑦鄙事:指鄙俗琐细之事。 【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译文】

  从前司马长卿钦慕蔺相如,所以就改名相如;顾元叹钦慕蔡邕,因此就改名为雍。 而后汉的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朝有庾晏婴、祖孙登,这些人竟然把古人连名带姓都用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也是一件庸俗浅薄的事啊。

 【原文】 6.8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①,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注释】

①刘文饶:即东汉人刘宽,字文饶。 【后汉书.刘宽传】:『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 顾左右日:'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故吾惧其死也。」』 畜产:骂人语,犹畜生。

  【译文】

  从前,刘文饶不忍心骂奴仆为畜生,而如今有些愚昧浅陋的人却用这类字眼相互开玩笑,有的人还称呼别人为猪仔、牛犊。 有见识的旁观者尚且听不下去想把耳朵捂住,何况那当事人呢!

  【原文】6.9


  近在议曹①,共平章②百宫秩禄,有—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 齐朝③有—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今日天下大同④,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⑤旧意? 明公定是陶朱公大儿⑥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注释】

①议曹:官署名,掌言职。

②平章:评处,商酌。 【北史.李彪传】:『平章古今,商略人物。』义与此同。

③齐朝:指北齐。 文学:官名。 汉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魏武帝置太子文学,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

  ④大同:指国家统—。 此处指隋统—天下,结束南北对峙局面。

  ⑤关中:古地区名。 所指范围大小不—,—般称函谷关以西地区为关中。 隋朝定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也属关中地区。 旧意:周—良日:『作某意犹言作某想法,南北朝习用之。 【陈书.徐陵传】:'今衣冠礼乐,日富年华,何可犹作旧意,非理望也。」』隋统—天下,故云大同,虽都长安,即为新朝,故说『岂得尚作关中旧意』。

  ⑥陶朱公:即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为吴所败时曾赴吴为质二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了吴国。 后游齐国,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号陶朱公,以经商致富。 范蠡次子在楚国杀人被囚,范的长子携巨金前去营救,因吝啬钱财而致其弟被杀。明公:古代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汉、魏、六朝人多以『明』字加于称谓之上,以示尊重,如明公、明府、明使君等。

  【译文】

  近日我在议曹与众人一起商讨关于百官的俸禄问题,有一位显贵,是当今名臣,他对众人所议的百官俸禄过于优厚表示不满。 有一两位原齐朝的士族文学侍从,便对这位显贵说:『现在天下统一了,我们应该为后世树立一个典范,怎么能依然沿袭以前的关中旧规呢? 明公如此吝啬,一定是陶朱公的大儿子吧!』说罢彼此欢笑,竟然不嫌忌这种戏谑。

  【原文】6.10
  昔侯霸之子孙①,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②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潘尼③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  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④,方有此言耳。 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⑥于父,不敢家也。  凡言姑姊妹女子子⑦: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⑧,则以次第称之。  言礼成他族⑨,不得云家也。 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 蔡邕书集⑩,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⑪;班固书集⑫,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  【注释】

①『昔侯霸』二句:侯霸,东汉大臣。 字君房,河南密县人。 矜严有威仪,笃志好学,东汉初,为尚书令。 他熟知旧制,收录遗文,条奏前代法令制度,多被采行。后官至大司徒。 【后汉书】有传。 据卢文招所言,此二句中『孙』、『祖』二字误衍。译文从之。 【后汉书.王丹传】载侯霸子昱称其父为『家公』。

  ②陈思王:指曹操之子曹植。 字子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得曹操宠爱,—度欲立为太子。 及曹丕、曹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 善诗及辞赋、散文,原有集,已散佚。 【三国志】有传。

  ③潘尼:晋代文学家。 字正叔,潘岳之侄。 性静退不竞,唯以勤学著述为事。 事附于【晋书.潘岳传】。

  ④猥人:鄙俗之人。

  ⑤世父:伯父。 【仪礼.丧服】:『世父母。』【正义】:『伯父言世者,以其继世者也。』

  ⑥尊:辈份、地位高或年纪大。 此处指年长。

  ⑦女子子:女儿。

  ⑧在室:古时女子未嫁,或已嫁而离异,回到父母家居住,均称在室。 后—般称女子未结婚为『在室』。

  ⑨礼成他族:指女子出嫁到婆家。

  ⑩蔡邕:见6.7 注。 蔡邕著诗、赋、碑、诔、铭、赞等百余篇,原有【蔡中郎集】,已佚,后人有辑本。

  ⑪『呼其』句:卢文招日:『今【蔡集】未见有此语。』

  ⑫班固:东汉史学家。 字孟坚。 继承其父班彪之业,续撰【汉书】。 后因事被捕,死于狱中。 著有【典引】、【宾戏】、【应讥】及诗、赋、铭、颂等,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译文】
从前,侯霸的儿子称自己的父亲为家公;陈思王曹植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母亲为家母;潘尼称自己的祖父为家祖。 古人的这种做法,现在的人就觉得很可笑了。 如今南北各地的风俗,提到祖父及双亲,没有人称作『家』某某的;只有那些村野鄙俗之人,才会有这样的称呼。 凡是与别人说话,提及自己的伯父,只是按照父辈排行顺序称呼,而不冠以『家』字,是因为伯父比父亲年长,不敢称『家』。

  凡是提及自己的姑表姊妹,已经出嫁的,就以她丈夫的姓氏称呼;没有出嫁的,就以长幼排行顺序称呼。 这是说女子一经行了婚嫁之礼,就成了夫家的人,不能再称作『家』了。 对于子孙,也不可以称『家』,以示对他们的轻忽。 蔡邕在文集中称呼他的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在文集中也有家孙的称呼,这种称呼如今都不时行了。
【原文】 6.11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①,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②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 王羲之书③,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注释】

  ①长姑:父亲的姐姐。

  ②已:亦作『以』。

③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字逸少,出身名门。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工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而成妍美流便的新体。 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译文】

凡是与人交谈,称呼对方的祖父母、伯父母、父母以及长姑,都要加个『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在称呼前加个『贤』字,这是为了表示尊卑的差别。 王羲之在书信中,称呼别人的母亲和称呼自己的母亲时一样,前面不加『尊』字,如今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