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0|回復: 0

[其他] 【鹖冠子】卷上4天则诗解3执一无为捐物任势

[複製鏈接]
【鹖冠子】卷上4天则诗解3执一无为捐物任势题文诗:
君主政正,无为未令,而知其为,未使知往,
上不加务,民自尽力,此化之期.使而不往,
禁而不止,上下乖谬,道不相投.上束下亡,
远众之慝;阴阳不接,理不相及;选不相当,
人不应上.符节亡齿,曷曾可合?为而无害,
成而不败,一人倡导,而万人和,如体从心,
此政之期.盖毋锦杠,悉动也者,其要在一.
未见不诊,能除其疾.文武交用,不得事实,
法令弛放,无以枭之.舍此按彼,曷曾可得.
冥虚言易,而实言难.故父不能,得之于子,
而君弗能,得之于臣.已见天以,信于物矣,
至道恒常;未见人所,信于物也,人言非信.
捐物任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非名非利,
物莫能宰,真情不失.物形可改,人之可使;
人者有为,有为有欲,欲壑难填;道散为器,
器为人用,人物于物,心为物役,言而无信.
【原文】
未令而知其为,未使而知其往,上不加务而民自尽,此化之期也。使而不往,禁而不止,上下乖谬者,其道不相得也。上纥下抚者,远众之慝也,阴阳不接者,其理无从相及也,算不相当者,人不应上也。符节亡此,曷曾可合也,为而无害,成而不败,一人唱而万人和,如体之从心,此政之期也。盖毋锦杠悉动者,其要在一也。
未见不得其诊而能除其疾也。文武交用而不得事实者,法令放而无以枭之谓也。舍此而按之彼者,曷曾可得也。冥言易,而如言难。故父不能得之于子,而君弗能得之于臣。已见天之所以信于物矣,未见人之所信于物也。
捐物任势者,天也,捐物任势,故莫能宰而不天。夫物故曲可改人可使。

【注释】
33、未令而知其为,未使而知其往,上不加务而民自尽,此化之期也:『务』,致力。『尽』,尽力。『期』,期盼,期望。

34、使而不往,禁而不止,上下乖谬者,其道不相得也:『乖谬』,抵触,不合。『得』,合,投合。

35、上纥下抚者,远众之慝也,阴阳不接者,其理无从相及也:纥:ge束,『抚』同无,亡也。『慝』,恶。

36、算不相当者,人不应上也。符节亡此,曷曾可合也:『算』,选。『当』,相当,合适。『此』通『齿』,符上啮合之凸凹。
37、为而无害,成而不败,一人唱而万人和,如体之从心,此政之期也:『为』,作为。『害』,伤害,损害。『成』,成功。『败』,败坏。『唱』通『倡』,『和』,附和,响应。『体』,肢体。『政』,为政。

38、盖毋锦杠悉动者,其要在一也。未见不得其诊而能除其疾也:『盖』,车盖。『毋』通『贯』。『锦』,彩帛。『要』,关键,要害。『一』,同一,一起。

39、文武交用而不得事实者,法令放而无以枭之谓也。舍此而按之彼者,曷曾可得也:『文武』【管子·霸言】『一而伐之,武也;服而舍之,文也;文武具备,德也。』『事实』,事功,实效。『放』,松弛,弛放。『枭』,胜也。【后汉书·张衡传】注『六博得枭则胜』。『此』,法令。『彼』,文武交用。『按』,抓,寻求。

40.冥言易,而如言难。故父不能得之于子,而君弗能得之于臣。已见天之所以信于物矣,未见人之所信于物也:『冥言』犹『暝言』,梦话。『如言』,谓行如其言,即真话,实话。『得之』,得之实言。『信』,取信。
41、捐物任势者,天也,捐物任势,故莫能宰而不天。夫物故曲可改人可使:『捐』,放弃,抛开。『物』,物事。『任』,听任。『势』,自然之势。『宰』,主宰。『天』犹『失』,形之误。『曲』谓形。『改』,改变。『使』,使用。

参考译文:
没有政令而知道该怎样做,没有指使而知道往哪里去,君上不致力妄作而百姓知道尽力而为,这是教化所期望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下抵触,其主张不相投合。上合于天,下安百姓,足以远离众人之恶。上下不合,则事理不通。选人不合适,则贤人不应上。符节上无齿刻,怎么能够相合呢?有作为而无损害,能成功而无败坏,一人首倡而万人附和,如同肢体服从心的指挥调度一样,这是为政说期望的。车盖穿上锦帛而齐动的关键是因为它们是一体的。没有见过不先行诊断而去除疾病的。文武具备而仍然不得事功者,是因为法令弛放而不能取胜也。舍弃法令而寻求『文武交用』,怎么能够得到事功呢?虚言易,实言难。所以,父不能得之实言于子,而君不能得之实言于臣。已见天之取信于物也,而未见人之取信于物也(即人无实言)。

放弃物事而听任自然之势,是天行之道。因天能捐物任势,所以虽不能主宰之,亦永不消失。器物,形可改变,人可使用。
陆佃-鹖冠子注:天则第四
未令而知其为,未使而知其往,上不加务而民自尽,此化之期也。使而不往,禁而不止,上下乖谬者,其道不相得也。上纥#23下抚者,远众之慝也。阴阳不接者,其理无从相及也。筹不相当者,人不应上也。符节亡此,曷曾可合也。为而无害,成而不败,一人唱而万人和,如体之从心,此政之期也。盖毋锦一作绵杠悉动者,其要在一也。
盖无锦扛而撩辐俱动者,其要在杠故也。是故明主好要以一倡万。以锦韬杠,故谓之锦杠。【尔雅】曰:素锦韬杠。
未见不得其谓而能除其疾也。文武交用而不得事实者,法令放而无以枭之谓也。
臬,斩刑也。此吉法令不行,小人敢为负馒而无忌惮也。虽然,秦以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耳,而至於土崩,更甚乎无法者,无恻怛之实故也。由是观之,内无至诚恻怛之实,欲以一切从事於法,则将以考真也,适足以起伪,将以稽治也,适足以招乱。
舍此而按之彼者,曷曾可得也。
南适而北辕矣。
冥言易而如言难,
言之不作,为之也难。
故父不能得之於子,而君弗能得之於臣,
践言之行,虽在君臣父子之问如此,况卑贱乎。
已见天之所以信於物矣,
无妄天之道也。
未见人之所信於物也。
不能似言。
捐物任势者,天也。
万物尽无,因任而已。
捐物任势,捐或作损。故莫能宰而不夭。
一本作:得先之在古者,道之理也;损物任势,故莫能宰而不夭。
其道如上,故莫能宰之而莫不夭焉。
口夫物,故曲可改,人可使。
言苟为物矣,无以有已如此以明天之不可转徙也。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