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3|回覆: 0

[其他] 【鶡冠子】卷上2著希詩解小人悖德君子真情

[複製連結]
鶡冠子】卷上2著希詩解小人悖德君子真情
題文詩:
道有稽,德有據.主不聞要,與運,
無以;道與德館,無以自明;義不當格,
無以.若是置之,雖安非定.端倚有位,
名號弗去.故希人者,無悖;希世者,
其賓.小人也者,文禮之野,與獸同則,
言語之暴,蠻夷同謂.夫君子者,易親難狎,
畏禍難卻,嗜利而,不爲,,
不苟.體雖安之,而弗敢處,然後禮生;
心雖欲之,而弗敢伸,然後義生.禮義情真.
者宜也,節慾而治;者和也,反情而辨;
君子真情,弗徑情行.小人者以,粗智造意,
以險爲道,以利爲情,若不同惡,不能相親,
相與同惡,則有相憎.說者言仁,則以爲誣;
發於義,則以爲夸;平心直告,弗信.
,賢者,而無由通;異類,
而無以告.苦哉賢人,之潛亂世.上有隨君,
下無直辭,君有驕行,民多諱言.人乖其誠,
能士也者,隱其實情,心雖不,,弗敢不譽.
事雖弗善,不敢不力,舍不合,不敢弗從.
故觀賢人,之於亂世,順物,不用.
【原文】
道有稽,德有據。人主不聞要,故與運堯,而無以見也。道與德館,而無以命也,義不當格,而無以更也。若是置之,雖安非定也。端倚有位,名號弗去。故希人者無悖其情,希世者無繆其賓。文禮之野,與禽獸同則,言語之暴,與蠻夷同謂。夫君子者,易親而難狎,畏禍而難卻,嗜利而不爲非,時動而不苟作。體雖安之,而弗敢處,然後禮生;心雖欲之,而弗敢信,然後義生。
夫義節慾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徑情而行也。夫亂世者,以智爲造意,以中險爲道,以利爲情,若不相與同惡,則不能相親,相與同惡,則有相憎。說者言仁,則以爲誣,發於義,則以爲夸,平心而直告之,則有弗信。故賢者之於亂世也,絕豫而無由通,異類而無以告,苦乎哉。賢人之潛亂世也,上有隨君,下無直辭,君有驕行,民多諱言。故人乖其誠,能士隱其實情,心雖不說,弗敢不譽。事業雖弗善,不敢不力,趨舍雖不合,不敢弗從。故觀賢人之於亂世也,其慎勿以爲定情也。

【注釋】
著:明,希:冀
道有稽,德有據:『稽』『據』對文同義,稽考。此言博選之道有稽考之法。

人主不聞要,故耑與運堯,而無以見也:『要』,關鍵,要領。『耑』,『端』的古體,頭緒,引申爲小。又做「常」。『運』,通『渾』,渾大,引申爲大。『堯』通『撓』,干擾,擾亂。
道與德館而無以命也,義不當格而無以更也:『館』,舍,歸依,通假貫,此引申爲瀆,敗壞。『命』,顯命,使用,即得到任用。『當』、『格』同義,正。『更』,替代(張金城說)。

若是置之,雖安非定也:『安』,安固(吳世拱說),幸安(陸佃說),偷安(【賈子·數寧篇】)。

端倚有位,名號弗去:『端倚』,正邪。此言邪僻小人與正人君子均有職位名號,而不能除去。

故希人者無悖其情,希世者無繆其賓:『希』,冀托,望。『希人』,希望得其人。『希世』,希望得到世人的讚譽。『悖』,違逆。『繆』同『謬』,欺也。『賓』,客,引申爲世人。

文禮之野與禽獸同則,言語之暴與蠻夷同謂:『文禮』,禮節。『野』,野蠻,不合禮法。『則』,法式。『暴』,粗暴。『謂』,說。

夫君子者,易親而難狎,畏禍而難卻,嗜利而不爲非,時動而不苟作:『親』,親近。『狎』,親近而不莊重。『卻』,退卻。『時』,適時。『苟』,苟且,隨便。

體雖安之而弗敢處,然後禮生;心雖欲之而弗敢信,然後義生:『安』,安適之環境。『處』,居,引申爲享。『禮』,禮儀。『信』,通『伸』,伸宣,說出。『義』,欲在心則不伸,即爲義。

夫義,節慾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徑情而行:『節慾』,心有欲而弗敢言。『反情』, 體雖安之而弗敢處。『治』,『辨』同義,理,處之。『徑情』,任情,由性。

夫亂世者,以麤智爲造意,以中險爲道,以利爲情:『亂世者』,亂世之人。『造意』,造化之意。『中』疑衍。『以險爲道』,以險阻爲正道,不與正人同。『利』,利慾。『情』,本性。

若不相與同惡,則不能相親;相與同惡,則有相憎。 『相與』,一起,共同。『惡』,好惡。『有』,又。『憎』,嫉妒。

說者言仁,則以爲誣;發於義,則以爲夸;平心而直告之,則有弗信:『說』(shún),勸說。『誣』,荒誕,妄言。『夸』,大言。

故賢者之於亂世也,絕豫而無由通,異類而無以告: 『豫』即『與』。『 絕豫』即無其同與。『通』,交往。『異類』,即不同心。『告』,訴說。

苦乎哉!賢人之潛亂世也:『潛』,伏,藏身。

上有隨君,下無直辭,君有驕行,民多諱言。『隨』,附和。『直辭』,即忠直的言辭。『驕行』,驕橫之行。『諱言』,忌諱之言。

故人乖其誠能,士隱其實情:『乖』,違背。『誠』,真。

心雖不說,弗敢不譽事業雖弗善,不敢不力,趨舍雖不合,不敢弗從:『說』同『悅』,高興。『譽』,讚譽。『事業』,從事的工作。『力』,用力,盡力。『趨舍』,即就離,取捨,引申爲好惡。『從』,隨。

故觀賢人之於亂世也,其慎勿以爲定情也:『慎』,謹慎,『勿以』,不要。『爲』,行,用。『定』與『真』古音同而通。又解『慎勿』,順物通假。

〔參考譯文〕

博選之道有稽考之法,人君如果不得要領,大小之事紛擾之,一點也不能見到。(其人)修身以道,潤身以德,也得不到正當的任用,(其人)儀節不合標準,亦充其位而不會得到替代。如此處置,即使表面安定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寧。邪僻小人與正人君子均有職位名號,而不能除去。所以希望得到賢人者要不違人情,希望得到世人的讚譽者要不欺世人。(小人)禮儀野蠻與禽獸一樣,言語粗暴同蠻夷一樣。

君子容易親近而難以狎褻,畏懼禍患而不輕易退卻,喜好利益而不爲非作歹,適時行動而不隨便作爲,身體雖然安於境況,而不敢泰然處之。所以君子處世不是徑直按人情而行爲,而是按照自己的人生道路而行爲。身處安適的環境而不敢享受,然後禮生;心雖有欲而不敢宣伸,然後義生。義即節慾而處之,禮即反情而爲之。所以說君子是不能任情由性而行的。

亂世之小人,以粗智爲造化之意,以險阻爲正道,以欲利爲本性。如若不能共同好惡,則不能相互親近;共同好惡,則又相互嫉妒。以仁勸說之,則認爲是荒謬妄言;以義引導之,則認爲是誇誇其談;以平心直言相告,則又不信以爲真。所以賢者處於亂世,沒有朋友而不能交往,對於不同心之人而有無法傾訴,傷心啊!賢人之藏身於亂世。

對上附和君主,臣下沒有忠直的言辭。君主有驕橫之行,百姓多有忌諱之言。所以賢人違背其真誠,賢士隱藏其實情。心雖不滿,卻不敢不讚譽。從事的工作雖然不如意,卻不敢不盡力。觀點不同,卻不敢不跟從。所以看賢人之藏身於亂世也,他是謹慎的不敢用真情啊。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