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7|回復: 0

[其他] 【黄帝四经·十大经·2观】诗解2先德后刑顺天适时

[複製鏈接]
题文诗:
阴布德,重阳长,昼气开天,成民功者,所以食之.宿阳修形,重阴长,夜气闭地,者,所以继之.不靡不黑,正以刑德.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姓生已定,敌者生争,不谌必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至当适宜,刑公德正,公正真情,无匡.故使民者,其毋人执,举事者,其毋阳察,者,其毋阴敝,阴敝土荒,阳察夺光.人执兵.故为人主,时三乐,毋乱民功,毋逆天时.如是然则,五谷溜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天因成之,真情自成,真情适时,以养民功,先德后刑,顺于天也.时赢事绌;阴节复次,地尤复收.正名修刑,蛰虫不出,雪霜复清,孟谷乃肃,此灾生.如此者,举事不成.时绌事赢,阳节复次;地尤不收.正名弛刑,蛰虫发声,草苴复荣,阳又阳,重时无光.举事不行.天道已既,地物乃备.散流相成,圣人之事.圣人不巧,时反是守.优爱民,与天同道.圣人真情,正以待天,静须人.不违天刑,不襦不传.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原文
    赢阴布德,重阳长,昼气开民功者,所以食之也。宿阳修形,童(重)阴长夜气闭地绳(孕)者,(所)以继之也。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与德。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姓生已定,而适(敌)者生争。不谌必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而盈chu无匡。       夫是故使民毋人执,举事毋阳察,力地毋阴敝,阴敝者土芒(荒),阳察者夺光。人执者兵。是故为人主者,时室三乐,毋乱民功,毋逆天时。然则五谷溜孰(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天因而成之。夫并时以养民功,先德后刑,顺于天。其时赢而事绌;阴节复次,地尤复收。正名修刑,执(蛰)虫不出,雪霜复清,孟谷乃萧(肃),此(灾)生。如此者举事将不成。其时绌而事赢,阳节复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弛)刑,执(蛰)虫发声。草苴复荣。巳阳而有(又)阳,重时而无光。如此者举事将不行。    天道已既,地物乃备。散流相成,圣人之事。圣人不巧,时反是守。优为爱民,与天同道。圣人正以侍(待)天,静以须人。不违天刑,不襦不传。当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译文2
     阴气满盛时阳气便开始萌生,所以此时长养之德开始布散;阳气逐渐积累,昼气发动,成就事功,人类因此而得到饮食养育。阳气积久时阴气便开始萌动,所以此时肃杀之气开始酝酿;阴气逐渐积累,夜气闭合,孕育生机,人类因此而得到后继繁衍。在治理百姓时不要人为强制性地去对人民约束,要因顺取法刑德生杀的自然规律去布施赏罚而使民情归于正道。四时节序,春夏之长养在先,而秋冬之肃杀在后,人事亦当取法此自然法则,始于德教,而继之以刑罚,四时节序之交替更迭而长养万物,人事之德赏刑罚相互为用以教化众生。能够区别婚姻和贵贱的氏族社会已经形成,其中相互敌对的部落和阶级之间便不断发生战争和争斗,对这种斗争不予伐正社会就不会安定。而刑与德、诛伐与文教并作,便是对其予以伐正的准则。刑与德相互配合使用的道理是极为简单显明的,这就如同日月交替运行一样,懂得了恰当地使用刑德的道理,那么进退动静就不会有什么偏颇了。
   统治人民时不要人为地偏执一己之私,征战伐国时不要从存生护养的角度考虑问题,务农息养时不要从刑杀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刑杀斩伐的思想指导务农则土地荒芜,以存生护养的思想指导征讨则功名丧失。偏执一己之私欲会有兵祸的惩罚。作为一个统治者,应在春夏秋农作物生长收获之时恰当地节制逸乐,使播种收获适时,不在农忙时兴役兵戎,这样的话农作物就能正常地生长成熟,人民也会不断地繁衍庶足。君臣上下和谐融洽,这样的话也会得到上天的护佑。顺应天时以助民事,按照春夏德养在前,秋冬刑杀在后的自然规律而先行德政后施刑罚。在万物长养的春夏季节却实行肃杀严厉的政令,那么就会造成节令混乱,秋冬乖违次序而重复出现,地气不能发动长养万物反而再次敛缩,在政令上不顺应春夏长养的法则而布德施赏却违逆决狱刑罪,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蛰虫春眠,雪霜复至,百谷枯萎等一系列灾异的出现,在这样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会失败。反之,在肃杀的秋冬季节却布德施赏,违逆天时那么也会造成节令混乱,春夏乖违次序而重复出现,地气不能适时收缩敛肃万物,在政令上不施刑伐诛而反行德赏,这样就会造成蛰虫冬鸣,枯草秋茂,春夏重复等一系列灾异的出现。而长养万物的春夏虽然重复出现却因乖逆天时而无长养之功可言。在这样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是行不通的。
    上有既定的天道,下有周备的万物,中有阴阳二气聚散流动、相因相成地创生一切,圣人只需要顺因其事就可以了。圣人不设机心智巧,但知静候天道而持守之。同时惠爱人民,如天地一样德泽广被。圣人以公正的态度守候天道,以虚静的心灵对待人事。恭行天意对有罪之人及国家予以惩罚征讨,在处理这些事情量重诺不违信。顺应天时,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时当决断而优柔寡断,错过时机,不但福吉失去,反会自取其祸。
【注释】2
是故赢阴布德,重阳长,昼气开民功者,所以食之也』:『赢』:通『盈』,本义指满盈,此处义指阴气已经满盈,到了极点,阳气开始滋生。古人认为阳气代表生发,生发即万物生长而民将有得,等于对人布散了恩德,所以说『赢阴布德』。『重阳』:此处指阳气极盛。『昼气』:本是被指战场上到中午时士兵的士气。此处指到盛夏时天气时令。【孙子兵法·军争】:『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民功』:此处指民众劳动的成果,功绩。此句义即所以当阴寒之气到了极盛之时,就像布了恩德一样使阳气生发,而到阳气极盛天长之时,白昼的热气使作物籽实成熟,就打开了民众成功收获之门,所以就有吃的食物了。

   『宿阳脩,童阴、长夜、气闭、地绳者,所以继之也』:『宿』:甲骨文形,左为人形,右似席,或在上加如屋。本义睡觉过宿,此处义止息,阳气渐止而转阴,阴长阳消。【说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诗·邶风·泉水】:『处宿于干。』【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童』:此处义指如夏至后刚开始生发的阴气,同时使夜渐次变长。『气闭』:此处指气机处于渐趋肃杀闭塞的阴长阳消状态。『绳』:本义为用植物纤维搓成的小索。古代用来记事计数,又作为准绳,引为法度准则。此处义有继承,又音yun时为有籽实。【商君书·开塞】:『王道有绳。』【诗·大雅·下武】:『绳其祖武。』【周礼·秋官·薙氏】:『秋绳而芟之。』【注】:『含实曰绳。』此句义为:阳气宿止之时,就像开始修习使用刑罚一样,肃杀之气渐长。初生始旺的阴气使夜变长,让气机渐趋。
   『不靡不黑,而正之以与德。春夏为德,秋冬为。先德后为养生』:『靡』:本义为无,没有。此处义为不要无视,看不到这自然的现象和规律。【尔雅】:『靡,无也。』【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黑』:本义为黑色,此处义为隐匿,私藏。【说文】:『黑,火熏色也。』【释名】:『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此节义为:不要无视,也不要隐匿这自然的现象和规律,而不偏不倚地将其比作刑罚和恩德。春夏的萌生促长即为恩德,而秋冬的肃杀收敛就是刑罚惩处。这样的先施恩德后予刑罚就是用以养育生命。

   『姓生已定,而適者生争,不諶不定,凡諶之極,在与德』:『姓』:本义指人因出生的地方或血缘而定的名称符号。此处义引以指上面的观点,观念,说法的出发点,缘起和落脚处,即养育生命。【说文】:『人所生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赐姓。』【国语·周语下】:『赐姓以姒。』『適』:此处义乐,乐意,从,遵从。【广韵】:『乐也。』【正韵】:『安便也,自得也。』【诗·郑风·野有蔓草】:『適我愿兮。』【庄子·大宗师】:『適人之適,不我適其適。』【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適。』【左传·昭公十五年】:『民知所適。』『諶』:此处义真诚的相信。【说文】:『诚諦也。』【尔雅】:『信也,诚也。』【诗·大雅·大明】:『天难諶斯。』【书·咸有一德】:『天难諶,命无常。』此句义为:无论是说阴阳消长,还是说与德,都是从养育生命说起而生成的,这已经确定无疑。而乐意遵从的都依此以进行生存和生命的竞争,不过不诚心相信还是搞不定的。所有的诚心相信,到最后还是归结到刑罚与恩德上来。
德皇皇,日月相朢,以明亓当,而盈屈无匡』:『皇皇』:此处义美好盛大又显明昭著。【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国语·越语下】:『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诗·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当』:此处义指允当,适当。『盈』:本义满盈,此处义指赞同,褒奖增益。『屈』:此处义指责难,委屈。『匡』:为『筐』的本字。此处义为修正纠正,又扶持辅佐。【诗·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左传·襄公十四年】:『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书·盘庚上】:『不能胥匡以生。』此句义为:和德之义美好盛大而又显明昭著,像日月一样高悬,谁都看得见,用以说明他的公允恰当。不管是赞同,褒奖增益还是责难委屈,都无从纠正和扶助什么。
夫是故使民毋人埶,举事毋阳察,力地毋阴敝。阴敝者土芒,阳察者夺光,人執者摐兵』:『执』:此处义固执,偏执。『人執』就是只看到人,偏执地不顾自然的规律和环境的因素。『察』:此处义看,查看。『阳察』就是只看到表面的明面上的现象。【国语·越语下】:『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后无阴敝,先无阳察。』『阴敝』:此处义就是被阴暗所覆盖遮蔽。『夺』:此处义剥夺,褫夺。只看到别人的表面现象,就不能知己知彼,自然就易于被剥夺褫夺得精光了。【说文】:『手持隹失之也。』【荀子·富国】:『勿夺农时。』【书·吕刑】:『夺攘矫虔。』『摐』:『撞』的异体字,义同撞。固执地只看到人的因素,不见其他,最后就是向兵器上撞。此节义就是:从上面关于人与自然规律和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应得出结论是,指挥调用民力不要只顾人的因素,人是在自然中生存的;举办任何事情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在种地上卖力不要让地被人为的阴暗所遮蔽。土地被阴敝了就不会长庄稼而荒芜;只看到表面现象就会被剥夺得精光;偏执地只看到人的因素,就像硬朝兵器上撞一样。

   『是故为人主者,时节(扌+室)三乐,毋亂民功,毋逆天时。然则五谷溜孰,民乃蕃茲。君臣上下,交得亓志。天因而成之』:『(扌+室)』:此字字库没有,现字典没查到。熊春锦本注音zhi。据【国语·越语下】有几乎相同的一段话:『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五谷稑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所表达的当是同一思想,而为『时节三乐』,故且从此字为『节』。其义不止于节制,而至控制、限制。『三乐』:当时有多种说法,如【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曾子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抱朴子·释滞】:『带索褴褛,茹草操耜,玩其三乐,守常待终。』【论语·季氏】:『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再加上【国语·越语下】所言,可谓众矣,而其高下可立判。此处所指『三乐』,当在这些之外,是对上面所论的『人执』『阳察』『阴敝』的喜好,乐于,甚而可斥之为恶习陋行。『节三乐』就是让控制限制这三种乐趣乐于。『溜』:【国语·越语下】此处为『稑』,指迟种早熟的作物。『溜』当指顺当地成熟。『孰』同『熟』。此节义为:正是因此,作为为人民做主的人,应适时地控制和限制这三种乐趣,不要扰乱百姓的生计劳作的功绩;不要违逆自然规律的天时。这样就能让庄稼顺利成熟,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繁衍滋畜。统治阶级的君臣上下,相互都能实现各自的志向职责。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也因而调停摆平。
夫竝时以养民功,先德后,顺於天。亓时赢而事绌,阴节復次,地尤復收』:『竝』:与『并』同。此处义为竝在一起,连在一起,与季节同步。【类篇】:『倂也,比也,皆也,偕也。』【书·立政】:『以并受此丕丕基。』【荀子·儒效】:『并一而不二。』【史记·大宛传】:『竝南山。』【前汉·郊祀志】:『北竝勃海。』『赢』:此处义为宽余,缓和。【玉篇】:『缓也,溢也。』【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礼记·月令】:『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绌』:此处义退,缩,屈。【荀子·非相】:『进退赢绌。』【注】:『犹言屈伸也。』【礼记·王制】:『不孝者,君绌以爵。』『阴节』:与『阳节』一起见于【国语·越语下】,据释义为指沉重固密,安徐舒静之气势。『阳节』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此处当指春夏之气为阴节,秋冬之气为阳节。因春夏阳气生发渐旺却受阴气的限制和节制,而秋冬的阴气生发却受阳气的限制和节制。所以说顺於天的先德后如春夏而称『阴节』。时绌事赢的秋冬为『阳节』。【国语·越语下】:『刚强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强而力疾;阳而不尽,轻而不可取。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次』:此处义为止,居,即再来而居止。【礼记·檀弓上】:『次,舍也。』【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此节义为:那个适应季节的变化,与自然时令一起用以养育百姓生产的功绩问题,像先予恩德而后施刑罚一样,就是遵顺自然的规律。因为这样他的时间就相对宽裕,而所须做的事情反而减少如后退,像春夏的安徐舒静利于养育的『阴节』之气,重新到来且居止,土地就更加重新有收获而繁荣经济。
正名脩,執虫不出,雪霜復清,孟榖乃萧,此災(礻+才)乃生,如此者举事将不成』:『執』:此处当为『蛰』,指虫蛇的冬眠潜藏。『蛰虫』就是冬眠藏匿的虫。【说文】:『藏也。』【尔雅】:『蛰,静也。』【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啓蛰而郊。』【易·系辞】:『龙蛇之蛰。』『清』:此处义清除,霜雪严寒将庄稼冻毁没有了。【汉书·晁错传】:『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孟』:本义指在先的,开始的,如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此处指先种的早谷。【说文】:『孟,长也。』【广雅】:『孟,始也。』【玉篇】:『始也。四时之首月曰孟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书·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节义为:如果此时是先整治厘定利益的等级分配和占有,跟着修订强化刑罚,就会像使冬眠藏匿的虫蛇不敢出来,霜雪严寒重新把大地上的庄稼清除一样,早种的稻谷才会荒凉萧索,这灾难就降临发生。像这样去兴办事情,就将不会成功。

  『亓时绌而事赢,阳节復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執虫发聲,草苴復榮』:『苴』:此处音cha。义指枯草。【诗·大雅·召旻】:『如彼栖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树未落及已落,为水漂者皆称为苴。』【楚辞·悲回风】:『草苴比而不芳。』此节义为:如果适宜的时节被延誤缩短,而人的事务又增多繁忙,使有刚劲猛烈气势的『阳节』重新到来居止而起作用,土地就愈加没有收成。如果像正定『无名』又施以刑罚管制那样,蛰伏藏匿的虫蛇就会发声鸣叫,草木枯槁的重新生长繁荣。

   『已阳而有阳,重时而无光,如此者举事将不行』:此句义为:如果像阳已过尽而不是阴,还接着有阳;时节已过而重复同样的时节,就不会再有民功成绩一样,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任何事情,都无法进行。
天道已既(皀+冬),地物乃備。散流相成,聖人之事』:『既』:熊春锦本写作(皀+冬),打不出,此且从『既』,甲骨文形,左如食器,右似背对食器离去的人。此处义为完毕、完备,是说大自然的规律和路径已很完备和正常运行。【玉篇】:『已也。』【博雅】:『尽也。』【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庄子·应帝王】:『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備』:此处义具有,成就。【广雅】:『備,具也。』【韵会】:『成也。』【荀子·劝学】:『聖心備焉。』【易·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備。』『散流』:熊春锦本的『散』为异体字。此处义为扩散流布。天道所成的『地物』是自然之物,如果要使其为人有用之物,成其功用,还得合理布散流动,搭配相合。此节义为:自然规律和路径的『天道』,已经完备地运行,地上的各种自然物才得以具备生成。而这些自然物的布散流动,成为人类有用的物以成其功用,就是聪明睿智的广大的人的事情了。

   『聖人不巧,时反是守。優未爱民,与天同道』:『聖人』:此处义指被称为聪明睿智的人,非真『聖人』。『巧』:此处义指技艺高明,精有技巧。【说文】:『巧,技也。』【广韵】:『能也,善也。』【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周礼·冬官·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反』:此处义相反,违背。『守』:本义官守,职守,职责。又遵守,持守。【说文】:『守,官守也。』【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书·舜典】:『五载一巡守。』【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吕氏春秋·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優』:本义俳優,倡优,杂耍愉人的演艺艺人。此处义又戏谑,开玩笑,不正经。【说文】:『優,饒也。一曰倡也。』【正韵】:『调戏也。』【国语·晋语】:『公之優曰施。』【国语·越语】:『信谗喜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優。』【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優,又相谤也。』『未』:此处义为不,没有。『未』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小尔雅】:『未,无也。』【玉篇】:『未,犹不也。』【论语·子罕】:『未由己也。』【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此节义为:
聖人正以侍天,静以须人,不达天;不襦不傳』:『正』:此处义指不偏不倚,准确无讹。『侍』:此处义奉承,接受听从。指对不可违抗又无可奈何的自然的接受听从。【说文】:『侍,承也。』【广韵】:『近也,从也。』【礼记·曲礼】:『侍坐於先生。』【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荀子·正论·五祀】:『执荐者百人侍西房。』『静』:此处义指清静无欲,不要有私心杂念对待人。『须』本义为人的胡须,此处义为等待,侍候。【说文】:『须,面毛也。』【诗·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起须故人而食。』【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须也。』【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可须夜鼓声而发。』『达』:此处义到,达到,等待。『襦』:本义遮不到下身的短衣,腰围,小儿围嘴类衣物。又有温软的意思。此处义为只顾上面,不顾下面的意思。【说文】:『襦,短衣也。』【释名】:『襦,耎也,言温耎也。』【左传·成公十二年】:『衣不帛襦袴。』『傳』:本义为古代传递信息物品的邮车。此处义被动的传递。【说文】:『遽也,驿递曰傳。』【礼记·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此节义为:有责任心的聪明睿智的人,要不偏不倚,准确无误地侍奉听从,不可违拗又无可奈何的自然,还要静止私欲不怀杂念地等待与人一起,达到不被自然所报复惩罚的境地。不要像短衣围嘴一样只顾上不顾下,也不要像邮车驿站一样只知递送。

   『当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亓亂』:『当』:此处义相当,对应,合适,一致;应该。【说文】:『当,田相值也。』【礼记·学记】:『当其可谓之时。』【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史记·礼书】:『好恶以节,喜怒以当。』【国语·晋语】:『当之者戕焉。』『断』:此处义决定,决断;区分,分开。【说文】:『断,截也。』【韵会】:『决也。』【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书·盘庚】:『乃断弃汝。』【周礼·地官·司徒】:『凡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此节义为:适应自然运行的时节,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不错失时节,不贻误时机,凡与之相应的事情全部当机立断,予以处理。面对应该当机立断的事情,却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反而会被他困扰甚而引起祸乱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