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2|回覆: 0

[中醫理論] ​方藥中:談中醫學的整體觀2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方藥中:談中醫學的整體觀2
2人與天地相應
『人與天地相應』這句話出自【內經】,謂:『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邪客篇】已如前述,『天地』古人是指整個自然界而言,『相應』則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變化都可以影響人體並與之相應,但應該說明的是,『人與天地相應』這句話,在中醫學中也有兩個解釋,其一是指自然界中的一切變化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生理作用並使之與 相適應,例如【內經】中所說的『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降,日西而陽氣巳虛』(【素問·生氣通天論】), 『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靈樞·五癃津液別論】)等等;其二則是以天地間的一些自然現象來解釋人體的一些解剖生理病理等現象,認為人身是一小天地,因而把人與天地等同起來。例如【內經】中所說的: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靈樞·邪客篇】)等等。關於後者,其中有主觀唯心之處是明顯的,我在本文中所談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即認為『人與天地相應』這句話,實質上就是指人與天地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生長在自然界中就好象魚生活在水中一樣,無時無刻不受到大自然的作用和影響,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變化也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並使其與之密切適應。這樣才是『人與天地相應』這句話的實質所在。
(—)人秉天地正常之氣而生存
人的生命是由於天地間正常變化而產生的,如果天地間沒有正常變化,人的生命就不會存在。【內經】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這就是說人是在天地正常作用而產生的廣人是萬物中最寶貴的,但它也受着天地間正常變化規律所支配,並順應着四時變化的規律而成其生命活動 過程。如果天地間變化嚴重反常,比如說只有火沒有水,或者只有寒冷,根本沒有溫熱,並超過極限,則根本不會產生生命,有了生命也不可能如正常變化中那樣正常的發育和成長。
(二)天地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1.季節氣候對人的影響: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是運動不息並不斷地在變化着,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季節氣候的變化,一年四季氣候及作用上的特點,已如前述: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涼秋收;冬寒冬藏。而這些氣候和作用的特點由於人與天地相應,因此它們都直接與人體生理病理密切相關。【內經】中有大量篇幅記述『肝旺於春』,『心旺於夏』,『脾旺於長夏』,『肺旺於秋' 『腎旺於冬』,『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夏傷於暑,秋為湝虐,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素 問】中生氣通天、金匱真言等論),說明了季節氣候變化與人體生理和病理上的關係。
2.晨昏晝夜對人體的影響:晨就是每天清晨,昏就是傍晚,晝就是白天,夜就是夜裏,晨昏晝夜是各有特點的,早晨天剛亮,溫度上開始轉溫,亮度上開始轉明,白天溫度越來越高,亮度上越來越亮,傍晚溫度又逐漸降低,亮度上又由明轉暗,夜晚溫度上更愈來愈低,亮度上也越來越暗,這些特點,中醫學均認為與人體的生理變化及病理生理變化密切相關,在早上和白天裏人體的精神就充沛一些,在傍晚人的精神就開始衰退一些,晚上就需要休息,並認為人體的正氣盛衰與晨昏晝夜的變化相應,因而表現在對疾病的表現上也有輕重強弱的不同,以發熱為例,我們在臨床上常見到的常見現象桌早晨多半體溫正 常,中午以後才逐漸升高,夜晚更重,到了第二天早上又降低;再以我們夜間工作為例, 常常是前半夜還可以,後半夜就較難受,到了早上精神又自然好轉起來,這些現象如果從中醫學來解釋,都是人體中正邪相爭,彼此進退的結果,正能勝邪,也就是說人體正常生理調節代償能力能夠戰勝疾病因素,那麼人就輕快,不一定表現症狀,反之則否,而正氣的勝衰則又由於人與天地相應的原因,與晨、昏、晝,夜密切相關,這也就是同一條件下而在晨昏晝夜表現各有不同的理由。【內經】說:『夫百病者,多以且慧晝安,夕加夜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 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這些話明顯地說明了臨床症候表現與人體正氣強弱的關係,也說明了晨昏晝夜對人體生理病理生理變化的密切關係,為中醫學人與天地相應學說提供了有力的例證。
3.風雨寒熱晦明對人體的影響;天氣的變化,中醫學認為都無一不與人體生理及病理生理變化密切相關,例如有些風濕病的病人,天氣晴朗,出太陽的天氣,他就覺得輕快一些,一到陰天雨天他便馬上加重,甚至天氣剛一變化,他便有明顯的感覺,又例如有些咳嗽氣喘的病人,天氣熱的時候,:他便好一些,天氣一冷,他便馬上加重,這類例子是很多的,難以盡舉,【內經】說:『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騰;卒風暴雨,則經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人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素問·離合真邪論】)。『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素問·八正神明論】),明顯地指出了風雨寒熱晦明等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生理變化的密切影響。
4. 地區方域對人體的影響: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氣候環境,因而人們也有不同的生活習性,而這些中醫學認為均與人體密切相關,並認為不同地區方域的人,其體質疾病及治療亦均有其各自不同的特點。拿我國來說,我國西北地區氣候上寒冷一些,地勢也高一些,東南地區氣候溫和一些,地勢也低一些,這些都直接影響着人體的體質、疾病和治療,【內經】說:『東方之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北方者,……其地髙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素問·異法方宜論】)。【內經】中 的這些說法,由於現在時代的發展,條件的變化,現在來看,當然已未必盡然,但從其精神來看,即地區方域對入體密切相關,這一點,無疑的仍然是十分正確的認識。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