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8|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卷3八佾篇第三詩解2祭神如在事君盡禮

[複製鏈接]
【論語】卷3八佾篇第三詩解2祭神如在事君盡禮題文詩: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能言殷禮,
宋不足征;文獻不足,足故則吾,能征之矣.
孔子有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矣.
或問禘說,子曰不知.知其說者,之於天下,
其如示諸,斯指其掌.祭祖如在,祭神如在.
孔子之曰:吾不與祭,如不祭也.王孫賈問:
與其媚奧,寧媚於灶,何謂之也?子曰不然.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子曰周禮,監於二代,
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子入太廟,每事必問.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其知禮乎?子聞之曰:
是禮也哉.孔子又曰:射不主皮,力不同科,
古之道也.古人尚德.子貢欲去,告朔餼羊.
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事君盡禮,
人以為諂.定公問曰:君之使臣,臣之事君,
如之何也?孔子對曰:使臣以禮,事君以忠.

【原文】
3·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1)不足征(2)也;殷禮吾能言之,宋(3)不足征也。文獻(4)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注釋】
(1)杞:春秋時國名,是夏禹的後裔。在今河南杞縣一帶。
(2)征:證明。
(3)宋:春秋時國名,是商湯的後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4)文獻:文,指歷史典籍;獻,指賢人。

【譯文】
孔子說:『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它的後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於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和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原文】
3·10 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3)。』

【注釋】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舉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禮。
(2)灌:禘禮中第一次獻酒。
(3)吾不欲觀之矣:我不願意看了。

【譯文】
孔子說:『對於行禘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願意看了。』

【評析】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等級名分,不僅活着的時候不能改變,死後也不能改變。生時是貴者、尊者,死後其亡靈也是尊者、貴者。這裡,他對行禘禮的議論,反映出當時禮崩樂壞的狀況,也表示了他對現狀的不滿。

【原文】
3·11 或問禘之說(1),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2)乎!』指其掌。

【注釋】
(1)禘之說:『說』,理論、道理、規定。禘之說,意為關於禘祭的規定。
(2)示諸斯:『斯』指後面的『掌』字。

【譯文】
有人問孔子關於舉行禘祭的規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這種規定的人,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這東西擺在這裡一樣(容易)吧!』(一面說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評析】
孔子認為,在魯國的禘祭中,名分顛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問他關於禘祭的規定時,他故意說不知道。但緊接着又說,誰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這就是說,誰懂得禘祭的規定,誰就可以歸復紊亂的『禮』了。

【原文】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譯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說:『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

【評析】
孔子並不過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說:『敬鬼神而遠之。』所以,這一章他說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樣,並非認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強調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心有虔誠的情感。這樣看來,孔子主張進行的祭祀活動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原文】
3·13 王孫賈(1)問曰:『與其媚(2)於奧(3),寧媚於灶(4),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5),無所禱也。』

【注釋】
(1)王孫賈:衛靈公的大臣,時任大夫。
(2)媚:諂媚、巴結、奉承。
(3)奧:這裡指屋內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這裡指灶旁管烹飪做飯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說天即理。

【譯文】
王孫賈問道:『(人家都說)與其奉承奧神,不如奉承灶神。這話是什麼意思?』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沒有地方可以禱告了。』
【原文】
3·14 子曰:『周監(1)於二代(2),鬱郁(3)乎文哉,吾從周。』
【注釋】
(1)監:音jiàn,同鑒,借鑑的意思。
(2)二代:這裡指夏代和周代。
(3)鬱郁:文采盛貌。豐富、濃郁之意。
【譯文】
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於夏、商二代,是多麼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朝的制度。』

【原文】
3·15 子入太廟(1),每事問。或曰:『孰謂鄹(2)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注釋】
(1)太廟:君主的祖廟。魯國太廟,即周公旦的廟,供魯國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時魯國地名,又寫作『陬』,在今山東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譯文】
孔子到了太廟,每件事都要問。有人說:『誰說此人懂得禮呀,他到了太廟裡,什麼事都要問別人。』孔子聽到此話後說:『這就是禮呀!』

【原文】
3·16 子曰:『射不主皮(1),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

【注釋】
(1)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2)科:等級。

【譯文】
孔子說:『比賽射箭,不在於穿透靶子,因為各人的力氣大小不同。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原文】
3·17 子貢欲去告朔(1)之餼羊(2)。子曰:『賜也!爾愛(3)其羊,我愛其禮。』

【注釋】
(1)告朔:朔,農曆每月初一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際,把第二年的曆書頒發給諸侯,告知每個月的初一日。
(2)餼羊:餼,音xì。餼羊,祭祀用的活羊。
(3)愛:愛惜的意思。

【譯文】
子貢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廟用的活羊。孔子說:『賜,你愛惜那隻羊,我卻愛惜那種禮。』

【評析】
按照周禮的規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際,就把第二年的曆書頒給諸侯,諸侯把曆書放在祖廟裡,並按照曆書規定每月初一日來到祖廟,殺一隻活羊祭廟,表示每月聽政的開始。當時,魯國君主已不親自去『告朔』,『告朔』已經成為形式。所以,子貢提出去掉『餼羊』。對此,孔子大為不滿,對子貢加以指責,表明了孔子維護禮制的立場。

【原文】
3·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譯文】
孔子說:『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定去事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謅媚呢。』

【原文】
3·19 (1)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注釋】
(1)定公:魯國國君,姓姬名宋,定是諡號。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譯文】
魯定公問孔子:『君主怎樣使喚臣下,臣子怎樣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按照禮的要求去使喚臣子,臣子應該以忠來事奉君主。』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