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4|回覆: 0

[儒家學說] 【孔子家語】卷36問玉詩解2聖參天地行而可樂禮別親疏貴賤內外

[複製鏈接]
題文詩: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無非教也.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
天地之教,是故之與,聖人相參.其在詩曰:
嵩高惟岳,峻極於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
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協此四國,文王之德.
凡三代王,必先令聞.詩經有云:明明天子,
令問不已,三代之德.子張有問,聖所以教.
子曰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如此而已.
子張又問,子曰爾以,必布几筵,揖讓升降,
酌獻酬酢,然後謂禮?爾之又以,必行綴兆,
執以羽籥,作鍾擊鼓,然後謂樂?言而可履,
謂之禮也;行而可樂,謂之樂也.聖人力此,
躬己南面,如此是故,天下太平,萬民順伏,
百官承事,上下有禮.禮所以興,眾所以治;
禮所以廢,眾所以亂.目巧之室,則有隩阼,
席有上下,車有左右,行則並隨,立有列序,
古之義也.室無隩阼,亂於堂室;席無上下,
亂於席次;車無左右,亂於車上;行無並隨,
亂於階塗;列無次序,亂於著矣.昔者明王,
聖人辯別,貴賤長幼,端正男女,內外之別,
序其親疏,遠近莫敢,相逾越者,皆由此出.
繁體
天有四時者,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與聖人相參.其在詩曰:『嵩高惟岳,峻極於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此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協此四國,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問.詩云:『明明天子,令問不已,三代之德也.』」
簡體
『天有四時者,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與聖人相參。其在詩曰:'嵩高惟岳,峻極於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此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協此四國」,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問。【詩】云:'明明天子,令問不已。」』三代之德也。令力正反下同
注釋教:教化。
溫柔敦厚:楊朝明註:『溫和、柔順、敦樸。』
疏通知遠:博古通今,智慧深遠。
廣博易良:【禮記·經解】:『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孔穎達疏:『無所不通,是廣博;簡易良善,使人從化,是易良。』
潔靜精微:內心潔淨、平靜;行事精察深微。馬一浮先生釋:『潔靜即是止,精微即是觀。潔者,不染污義,'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也。靜者,不躁動義,不昏沉掉舉散亂因而至於乖繆也。精者,不夾雜義,猶米之精鑿也。微者,深密義,不求人知而己獨知之。【詩】美成王曰'夙夜基命宥密」,【禮】所謂'無聲之樂」也。』(節選自【馬一浮先生語錄類編】)
恭儉莊敬:恭敬節儉,端莊謹慎。
屬辭比事:連綴文辭,排比事實,記載歷史。屬,zh。
愚:王肅註:『敦厚之失。』原文『之失』脫,據四庫本補。按,意思是愚鈍,不知權變。
誣:王肅註:『知遠之失。』按,意思是缺乏智慧。
賊:王肅註:『精微之失。』按,意思是染污怪誕,害於正理。
亂:王肅註:『屬辭比事之失。』按,意思是混淆是非,擾亂史實。
也:四庫、同文本無。
神氣:五行之精氣。
流形庶物:自然滋潤萬物生長繁育。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王肅註:『清明之德在身也,則其氣志如神也。』
有物將至,其兆必先:王肅註:『物,事也。言有事將至,必先有兆應之者也。』
參:配合、協調,同一。
『嵩高惟岳,峻極於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王肅註:『岳降神靈和氣,生申,甫之(四庫本作'成」)大功也。』嵩,山大而高。岳,高大的山。甫,即甫侯,周穆王大臣。申,即申伯,周之卿土。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王肅註:『翰,干。美其宗族世有大功於周。甫侯相穆王,制祥(四庫本作'詳」)刑;申伯佐宣王,成德教。』『四國於蕃,四方於宣:王肅註:『言能藩屏四國,宣王德化於天下也。;言文武聖德篤佐周家正為先王良佐成中興之功矢其文德。』以上八句詩出【詩·大雅·嵩高】。今本【毛詩】『嵩』作『崧』,『峻』作『駿』。『惟』,【毛詩】及【禮記】、【韓詩外傳】所引作『維』。
文、武之德:王肅註:『言文、武聖德篤佐周家,正為先王良佐,成中興之功。』
矢其文德,協此四國:語出【詩·大雅·江漢】。王肅註:『【毛詩】:矢,陳;協,和。』矢,四庫本作『弛』。協,今本【毛詩】作『洽』。文德,文治之德。四國,四方之諸侯國。
文王:四庫本作『太王』。
令問:美好的聲譽。令,美好;問通『聞』,名聞,即聲譽。
明明天子,令問不已:語出【詩·大雅·江漢】。明明,猶勉勉,勉勵。
譯文『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普降風雨霜露,無不是教化。大地承載神靈之氣,吐納風火雷電,滋育萬物而豐富多彩,無不是教化。聖人身懷清淨明澈,氣志猶如天神之助,將心想事成,必定先有瑞兆出現。所以,天地的教化與聖人之德相輔相成。正如【詩經】所言:'山嶽高大崔巍巍,高高聳立入雲天。普降神靈和紫氣,甫侯申伯生人間。唯有甫侯和申伯,捍衛大周如浩瀚。周邊藩屬來歸順,天子之德四方宣。」這就是周文王、周武王之德。'布施文德疾如箭,和諧融洽統天下」這是周文王之德。一家三代是聖王,稱王之前一定先有美好的聲譽。【詩經】上說:'天子勤勉,美譽綿綿。」三代之德也。』
繁體
子張問聖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師乎,吾語汝,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而已.」子張又問,孔子曰:「師,爾以為必布几筵,揖讓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必行綴兆,執羽籥,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可履,禮也;行而可樂,樂也.聖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萬民順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禮也.夫禮之所以興,眾之所以治也;禮之所以廢,眾之所以亂也.目巧之室,則有隩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並隨,立則有列序,古之義也.室而無隩阼,則亂於堂室矣;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次矣;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上矣;行而無並隨,則亂於階塗矣;列而無次序,則亂於著矣.昔者明王聖人,辯貴賤長幼,正男女內外,序親疏遠近,而莫敢相逾越者,皆由此塗出也.」
簡體
子張問聖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師乎,吾語汝,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而已。』子張又問,孔子曰:『師,爾以為必布几筵,揖讓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綴兆,執羽籥,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可履,禮也;行而可樂,樂也。聖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萬民順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禮也。夫禮之所以興,眾之所以治也;禮之所以廢,眾之所以亂也。目巧之室,則有隩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並隨,立則有列序,古之義也。室而無隩阼,則亂於堂室矣;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次矣;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上矣;行而無並隨,則亂於階塗矣;列而無次序,則亂於着矣。昔者明王聖人,辯貴賤長幼,正男女內外,序親疏遠近,而莫敢相逾越者,皆由此塗出也。』
注釋措:施行。
几筵:幾,案幾。筵,坐席。
酌獻酬酢:酌,斟並飲(酒等)。獻,獻酒。酬,主人向客人敬酒。酢,客人向主人敬酒。
爾以為必行綴兆:綴兆,舞者所在的行列位置。為,原無,據四庫、同文本補。
羽籥:yyuè,古代祭祀或宴饗時舞者所持的舞具和樂器。羽,指雉羽。籥,一種編組多管樂器。
履:踐履,實行。
行而可樂,樂也:王肅註:『樂,上音洛,下音岳。』
目巧之室,則有隩阼:王肅註:『言目巧作室,必有隩阼之位。室西南隅謂之隩,阼,阼階也。』目巧之室,指用目測巧妙構思建造的房子。隩,室之西南角,隩神所在,為尊貴之位。阼,東階。主人迎賓客的登台之階。
亂於席次:王肅註:『亂於上席之次第。』
行而無並隨,則亂於階塗矣:王肅註:『升階塗無並隨,則階塗亂。』塗,通『途』。
着,同『著』。王肅註:『着,所立之位也。門屏之間謂之着也。』
辯,同『辨』。
逾越:超越。
譯文子張請教孔子,聖人是如何施行教化的。孔子說:『顓孫師啊,我告訴你。聖人精通禮樂,只是把他們發揚然後施行而已。』
子張沒有明白,又問。孔子說:『顓孫師,你認為必須布置好案幾,鋪好坐席,作揖謙讓,上下走動,酌酒敬客,客人回敬,然後就叫做禮了?你認為必須排列好舞者的位置,手持舞具和樂器,擊鐘打鼓,這就叫作樂了?說出的話能實行,就是禮;行動起來能快樂,就是樂。聖人就是致力於這兩個方面,然後親自坐在主君的位置上面南就夠了。如此,天下太平,萬民順服,百官盡責,上下有禮。禮制盛行的地方,就是民眾得以治理之地;禮制廢棄的地方,就是民眾混亂之地。目測巧思建起來的房子,就有內室尊位與阼階主人的成制,坐席有上下位之分,乘車有左右之分,行路有先後之分,站立有行列之分,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房子沒有內室尊卑之位,台階沒有主賓之別,那麼,進入堂室就會混亂;坐席不分上下,座次就會混亂;乘車不分左右,車上就會混亂;行路不分前後主賓,道路和台階上就會混亂;列隊沒有次序,站立之位就會混亂。以前的明王聖人,區分貴賤長幼,端正男女內外有別,排序親疏遠近關係,沒有敢逾越的,都是經由這個途徑制定出來的。』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