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18|回覆: 0

[中醫理論] 陰平陽秘·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陰平陽秘·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生命是宇宙天地自然的生命。宇宙有動靜生殺,日月有升降更替,天地氣交有四季寒暑。而動者、生者、升者、暑熱屬於陽,靜者、殺者、降者、寒者屬於陰。


自然無處沒有陰陽。自然的生命在自然陰陽的作用下,具備了生長化收藏、升降出入、化氣成形等生命活動。


陰陽是自然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生命化成,生命更替,生命健康,皆不離陰陽。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在人,是為生命之陰陽,不是物質之陰陽。生命之陰陽,以『神氣』的因應調節、因應變化為存在形式,化氣、成形,升清、降濁,呼吸、寐寤,無不是陰陽的生命作用。


活生生的人,應天應地應人事,有調節,有變化,調節在生命之神,變化在生命之氣,概括之,就是『陰平陽秘』。


平者,和也。秘者,密也。陰平陽秘,陰陽平和,相互協調,動態平衡而無偏頗,生命才得以存在,得以演化,得以生生不息。張介賓註:『人生所賴,惟精與神,精以陰生,神從陽化,故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矣。』[1]


陰陽各有其位,各有其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可分但不可離,各在其位發揮其用,相互協調,無偏勝偏衰,『精神乃治』。若『陰陽離決』,相互分離,沒有關聯,陽離於陰,陰離於陽,則『精氣乃絕』。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不偏不倚,是為『陰平陽秘』。一有偏倚,或陽勝於陰,或陰勝於陽,輕者疾病,重者死亡。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陰陽是要協調的,沒有協調,『陰平陽秘』就必然異常。無論是陽的異常,還是陰的異常,健康都要出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陰氣者,若地與水,失其所,則多病而早殃。


西方醫學從四體液開始,就以物為本,沒有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思考,沒有陰陽的意識,沒有生命之和的觀念,沒有『我命在我』的養生覺悟。所以知生命,知陰陽,必須從實驗室裏中走出來,打破顯微鏡邏輯的桎梏。


實驗以物質為客觀,物理法則是根本法則。物質以分子方式存在,分子由元素構成。


物質分子、元素,早於生命萬萬年。關在實驗室裏,埋頭顯微鏡下進行分析,分析到最後,生物就就歸到蛋白、脂肪、糖,乃至於碳等物質元素去了。


沒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動態關聯性,生命不存在,人不存在,不過物質而已。實驗室的物質分析,沒有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自然客觀,能獲得人之生,人之病,人之死的認識嗎?


活人有命,不離乎神,不離乎氣,不離乎陰陽。無『神氣』之形,是死形,化為物,成為泥,分解為碳元素,不可逆!活在於氣,應在於神,在『陰平陽秘』的因應協調性,與天地自然,不能有須臾的分離,這樣的前提下,才可能獲得生命的認識。


人,誰不呼吸,誰不飲食,誰無喜怒,誰不經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誰不因應天地自然,而有『陰平陽秘』的協調平衡?清·石壽棠【醫原·人身一小天地論】:『人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人之有病,猶天地陰陽不得其宜,故欲知人,必先知天地。』


因陰陽而有天地,因陰陽而有寒熱,因陰陽而有生命。


生命寄之於形,但形乃物質,為生命之器、生命之具,不等於生命。醫學要有人文精神,臨床醫療要有人性,就需要先知天地,不能把生命等於物質,用死人代替活人。生物,貴在『生』,不在物。


人之形態肉體的物質元素、分子結構,不是生命的標誌。生命是自然完整性的存在,是多維聯繫的存在。實驗方法人為主觀,不尊重自然,不尊重活生生的人,因此不可能了解生命陰陽。找不到經絡、三焦,不明白證候本質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醫知人之『生』,『生』在生命之神、生命之氣,有天地自然的時空動態統一性,有『陰平陽秘』的因應協調性,才謂之『生』。


所以中醫以命為本,落實在五藏陰陽,落實在升降出入之氣化,落實在寒熱虛實之狀態。形之異常,歸之於神,歸之於氣,歸之於陰陽的失常。


中醫學是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醫學,是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體驗為根據,經過千萬年醫療實踐,去偽存真後獲得的生命真知。


癌症也好,炎症也好,硬化也好,萎縮也好,任何器質性改變的形的異常,求陰陽神氣之本,辨病機之主次標本,知病勢之緩急傳變,三因制宜,隨證治之,醫患協調,則皆能治,皆能愈。


[1]程士德主編,王洪圖魯兆麟編:素問注釋匯粹(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50頁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