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6|回覆: 0

[儒學動態] 【孔子家語】卷30五刑解詩解1制度知止明喪祭民孝朝聘明義鄉飲酒禮明長幼序

[複製鏈接]
MXD19691031 發表於 2021-8-27 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冉有問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
孔子對曰:聖人設防,貴其不犯;制五刑而,
不用所以,為至治也.凡民之為,奸邪竊盜,
靡法妄行,生於不足;不足也者,生於無度.
人無度則,小者偷惰,大者侈靡,各不知節.
上有制度,民知所止,民止不犯.雖有奸邪,
賊盜靡法,妄行之獄,無陷刑民.不孝敬者,
生於不仁;不仁生於,喪祭無禮.明喪祭禮,
以教仁愛.能教仁愛,服喪思慕,祭祀不懈,
與人子之,饋養道同.喪祭禮明,則民孝矣.
有不孝獄,無陷刑民.弒殺上者,生於不義;
義別貴賤,明尊卑也.貴賤有別,尊卑有序,
則民莫不,尊上敬長.朝聘之禮,所以明義.
道義必明,則民不犯.有弒上獄,無陷刑民.
斗變也者,生於相陵.相陵生於,長幼無序,
​而遺敬讓.鄉飲酒禮,明長幼序,崇敬讓也.
長幼必序,民懷敬讓.有斗變獄,無陷刑民.
冉有問於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
孔子曰:『聖人之設防,貴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為至治也。凡民之為奸邪、竊盜、靡法、妄行者,生於不足。不足生於無度。無度則小者偷、惰,大者侈、靡,各不知節。是以上有制度,則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則不犯。故雖有奸邪、賊盜、靡法、妄行之獄,而無陷刑之民。不孝者,生於不仁。不仁者,生於喪祭之無禮也。明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能教仁愛,則服喪思慕,祭祀不解,人子饋養之道。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故雖有不孝之獄,而無陷刑之民。弒上者,生於不義。義,所以別貴賤、明尊卑也。貴賤有別,尊卑有序,則民莫不尊上而敬長。朝聘之禮者,所以明義也。義必明。則民不犯。故雖有殺上之獄,而無陷刑之民。斗變者,生於相陵。相陵者,生於長幼無序而遺敬讓。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而崇敬讓也。長幼必序,民懷敬讓。故雖有斗變之獄,而無陷刑之民。』
注釋冉有:即冉求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三皇五帝:先有三皇后有五帝。我華夏上古帝王。三皇,天皇、帝皇、泰皇。五帝,版本不下七個。據【史記】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五刑:是指中國古代官府對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種主要刑罰的統稱。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宮、大辟。墨,在額頭刺字後染黑;剕,yì,割鼻子;剕,fèi,也稱刖,斬削犯人的腳;宮,男子割勢、婦人幽閉;大辟,處死。孔子所說『五刑』,此處應指下文對應的五類觸法行為。
民:原作『夫』,據四庫、同文本改。
靡法:靡,m,【爾雅】:『靡,無也。』靡法,此處動詞,有非法、不法;敗壞、踐踏法令的意思。
竊:會意。從米,以米為穴,意為蟲在穴中偷米吃。【說文】:『竊,盜自穴中出曰竊。』
盜:本義是出於貪慾,過河越界,劫物掠貨。【說文】:『盜,私利物也。』
偷:不勞而獲的人(不靠自己正當勞動,而是靠直接拿別人財物生活的人。)【說文】:『偷,苟且也。』
惰:本義:不恭敬。【說文】:『惰,不敬也。』
獄:罪名。
喪祭之無禮也:喪祭,喪葬和祭祀。無、也,原缺。分別據陳本、四庫本補。
能教仁愛,則服喪思慕:教,四庫、同文本作『致』。服,原無,據四庫、同文本補。
祭祀不解,人子饋養之道:王肅註:『言孝子奉祭祀不敢解,生時饋養之道同之也。』解,xiè,通『懈』,懈怠,鬆弛,鬆懈。四庫本作『懈』。
殺:shài,減損、貶抑,與『尊』相對。
不解人子饋養之道:不解:不怠慢。饋養:養育。舊註:『言孝子奉祀不敢懈,與生時饋養之道同。』
『殺上者,生於不義』與上句『不孝者,生於不仁』對言,故『殺上者』實則『不忠者』。如【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辭煩而不殺者,正也。』註:『殺,省也。』【毛詩正義】卷二十曰:『天子六種,邦國四種,家二種,自上降殺以兩,明當斬有其等差。』
朝聘之禮:朝聘,古代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儀。【禮記·王制】:『諸侯之餘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至春秋時,諸侯之間的相互朝見也叫朝聘。聘,問。【周禮】:『時聘曰問』,『時聘以結諸侯之好』。
遺:王肅註:『遺,忘。』
譯文冉有問孔子道:『古代的三皇五帝都不曾使用五類刑罰,可信嗎?』孔子說:『聖人做得是設法防範,看重的是讓人不去觸犯法令。制定了五類刑罰而未曾使用,這是達到天下大治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大凡行使了邪惡欺詐、盜竊劫掠、敗壞法令、恣意妄為行為的人,那是由於滋生貪心不足的欲望。貪心不足是由於失去限度而造成的結果。沒有了限度,輕則狗苟蠅營、心存不敬,重則奢侈浪費、散亂破敗,這些都是因為不明白節制的原因。因此,上有節制限度,民眾就有所節制,民眾懂得有所節制,就不會去冒犯法令。所以,即使設有「奸邪、竊盜、靡法、妄行」之類的罪名,也不會有遭受此類刑罰的民眾。『不孝敬父母,那是由於缺失仁愛之心。缺失仁愛是由於不講喪祭之禮而造成的結果。彰明喪祭之禮就是用來教化民眾有仁愛之心。能夠教化民眾有仁愛之心,那麼親人去世就能渴望祭祀,就如同雙親在世一樣的恪盡奉養,毫不懈怠祭祀活動。既已修明喪祭之禮,那麼民眾自然懂得孝道。所以,即使設有不孝的罪名,也不會有遭受此類刑罰的民眾。『不忠於君上,那是由於缺失道義而造成的結果。道義,就是用來區分貴賤、辨明尊卑的。貴賤有所區分,尊卑井然有序,那麼民眾就沒有不尊上敬長的。朝拜聘問之禮,就是用來彰明道義的,道義通曉明白,民眾就不會犯上。所以,即使設有不忠的罪名,也不會有遭受此類刑罰的民眾。『爭鬥生變,那是由於相互欺侮而造成的結果。相互欺侮,是由於長幼失序而忘記了崇敬、謙讓造成的。鄉飲酒之禮,就是用來彰明長幼次序,從而推崇禮敬與謙讓之心。所以,即使設有爭鬥生變的罪名,也不會有遭受此類刑罰的民眾。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