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24|回覆: 0

[醫藥臨床] 劉渡舟·活用經方抓主證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20-3-9 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傷寒論】言不虛發,句句皆有實踐根據。一定要細緻地抓好主證,才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為了說明抓主證用經方的重要意義,試以個人(劉渡舟)的臨床治例說明如下。

小承氣湯證

甘肅張某,男,小學教員。自述身體太虛,來求補藥。曾服人參健脾、十全大補等丸藥,病不愈而體虛更甚。自覺頭暈少神,四肢倦怠不欲勞動,不欲飲食,強食則腹中脹痛不支,大便秘結而小便黃赤。切其脈滑而有力,舌苔黃膩。

辨證:此非虛證,乃大實而有羸狀之候也。患者由於胃家實熱內滯,而使胃氣不順,不能下降,反而燥熱上熏,則頭目眩暈;腑氣不利,則腹脹痛不欲食;氣結於裏,壯火食氣,是以四肢無力。夫土氣太過則成敦阜,必以瀉藥平之而方能愈也。

處方:厚朴15g, 枳實10g, 大黃10g。服藥1劑,大便瀉3次,周身頓感輕爽,如釋重負,而腹脹頭暈均蠲。

吳茱萸湯證

丁某,男,53歲。主訴胸脅苦滿,胃脘痞脹為甚,飲食減少,食後則胃脹更甚,口中多涎,嘔吐涎沫,而頭昏眩不爽,脈弦緩無力,舌苔水滑。

辨證:此為厥陰寒證。厥陰寒邪則多動水,是以頭目眩暈而吐涎沫也。【傷寒論】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是矣。

處方:吳茱萸12g,生薑15g,黨參10g,桂枝6g,厚朴12g。服此方獲顯效後,又加減變化共服6劑而安。

芍藥甘草湯證

賈某,男,53歲。症狀是左腿肚子經常轉筋,發作時聚起一包,腿疼不能伸直。同時,患側的大腳趾也向足心處抽搐,疼痛難忍。切其脈弦,視其舌紅而少苔。

辨證:陰血不滋,筋脈絀急而腳攣急。

處方:白芍24g, 炙甘草12g。連服4劑,而病不發。

黃連阿膠湯證

案例一:陳某,女,25歲,未婚。患月經淋漓不止,已有幾個月,面色萎黃,疲乏無力。心煩難寐,偶爾得睡,則又亂夢紛紜,反增疲倦。父母憂之,請為診治。索其前服之方,率為溫補澀血之品。脈滑數,舌色紅,舌尖尤甚。

辨證:心火上炎,無水以制,故心煩而難寐,因陽亢而不能入陰也。心主血脈,心火盛則血不歸經,而月經淋瀝不止。夫心火上炎,實由腎水之不升。故水火不濟,心腎不交為本證之關鍵。

處方:黃連10g,黃芩6g,白芍10g,阿膠10g,雞子黃2枚。共服5劑,月經方止,夜間得睡,心煩不發,飲食增加,其病得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療效。

案例二:趙某,男,49歲。因患肝炎病來京治療。患者口腔乾涸,舌體極硬而卷伸不利,言語受到障礙。其脈沉弦,舌紅絳而苔薄黃。

初診辨為:肺胃陰虛,津液不滋所致,用葉氏益胃湯而無效。

複診:證屬陰虛津少,似無可疑,繼投白虎加人參湯。然服藥數劑,毫無功效可言,使人困惑不解。

三診:詳細問其飲食起居情況,知夜間睡眠不佳,而心煩至甚,且失眠之後則口乾涸更為嚴重。余聆其言,結合心煩失眠與舌紅絳的特點進行了分析,方知此證為心火上炎、腎水不能上濟的病證。不清其火,則徒勞無功,乃改用黃連阿膠湯。服3劑,夜即得睡,而口舌乾涸頓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尹某,男,32歲。因受驚恐而患病,症狀為:頭暈,失眠,睡則囈語頻作,胸脅苦滿,自汗而大便不爽,並時發癲癇。望其人神情呆滯,面色青,舌質紅,苔白而干,脈沉弦。

辨證:頭暈、胸滿、脈弦,證屬少陽為病;汗出不惡寒、大便不爽,證又兼陽明腑熱之象。此病得於驚恐之餘,而時發癲癇,又與肝膽之氣失和有關。【傷寒論】說:『胸滿煩驚……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與此證極為合拍。

處方:柴胡10g,龍骨10g,牡蠣10g,生薑10g,黃芩10g,桂枝6g,半夏10g,生大黃6g,鉛丹4g(布包),茯苓10g,大棗6枚。服1劑,囈語不發,胸脅滿去,精神好轉。

複診:又加竹茹10g,陳皮10g。服兩劑而病癒,癲癇隨之亦愈。

此證因余抓住了肝膽胸脅滿和精神方面的主證,選用了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因而取得了療效。

豬苓湯證

崔某,女,35歲。因產後腹瀉,誤認是脾虛,曾服不少補藥,而病不愈。其脈沉而略滑,舌絳、苔薄黃,下利而口渴。

初診:作厥陰下利治之,投白頭翁湯,服後不見效。

複診:自述睡眠不佳,咳嗽而下肢浮腫,尿黃而不利。聆聽之後,思之良久,恍然而悟,此乃豬苓湯證。【傷寒論】第319條云:『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驗之此證,小便不利,大便下利,肢腫而少寐,與豬苓湯主證頗為合拍。

處方:豬苓10g,茯苓10g,澤瀉10g,阿膠10g(烊化)。此方連服5劑,小便通暢,腹瀉隨止,而諸症皆除。

小結

由上述治案可見,抓不住主證,則治療無功,抓住了主證,則效如桴鼓。然抓主證亦非容易,往往要幾經波折,才能抓住。要做到抓主證,第一要明傷寒之理,理明則能辨證論治,從而達到抓住主證的目的。第二要熟讀【傷寒論】原文,反覆誦讀,能夠把主證記熟,在臨床時才能得心應手。

由此可見,『抓主證』是辨證的最高水平。我認為,抓住主證,治好了病,也就發展了【傷寒論】的治療範圍,擴大了經方使用,使人增長了才智,就能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

(摘自劉渡舟的【傷寒論十四講】)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