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4|回覆: 0

[醫藥臨床]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三例

[複製連結]
白志誠賈佳范振 發表於 2019-10-30 05: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腎臟疾病病因複雜,由於大多數『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腎小球疾病的治療,以經驗性治療爲多,缺乏病因性治療的手段。在每個階段,會有一些標誌性的治療方法被用於臨床,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腎臟疾病的治療水平。

慢性腎衰晚期,近年來有低齡化趨勢,且絕大部分慢性腎衰晚期患者都是從慢性腎炎發展而來的,其次是尿路感染。常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爲:面腫、腳腫、蛋白尿、血尿、血壓高等,如果拖延治療,就會發展成慢性腎衰晚期。針對慢性腎衰晚期,藥物、透析、腎移植雖是常用治療方式,但藥物只能對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進行調節,使腎小球基底膜得到修復,但是時間較長;而透析只能緩解症狀,並不是治療,而頻率越來越高,且長期的透析治療會加速腎臟報廢。腎移植只是將適合病體的腎臟植入慢性腎衰晚期患者體內,但極易產生排異反應,就必須要患者吃大量的抗排斥類藥物才可緩解。在腎系疾病的發作期,應以祛邪爲急務,或給予祛邪爲主;在疾病穩定期,則予以扶正爲主的治療原則。

對於腎衰晚期主要表現在:①胃腸方面,主要表現爲食欲不振、口中有尿味和噁心、嘔吐。血液系統表現:貧血、出血傾向。精神、神經表現: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②心血管系統的表現:心血管疾病是其常見的死因。可見高血壓、心包炎。內分泌失調:血漿腎素可以正常或升高、紅細胞生成素降低。③易於並發感染:慢性腎衰患者易並發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見,發熱不明顯,其易於感染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白細胞功能異常有關。④代謝及其他:體溫過低、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高尿酸症、脂代謝異常。

典型病例一

李某,女,27歲。訴有家族性多囊腎,婚後懷孕,孕期內發現血肌酐逐漸升高,故在孕後5個月實施引產,產後血肌酐急劇上升,特來本院就診。

症狀:精疲力乏,面色蒼白,爲貧血面貌。化驗資料:視黃醇結合蛋白(血)94.08mg/L,胱抑素c檢測(血)9.62mg/L,血清鐵6.28μmol/L,總鐵結合力38.28μmol/L,轉鐵蛋白1.65g/L,轉鐵蛋白飽和度16.4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31μmol/L,尿素氮19.47mmol/L,肌酐(血)832.0μmol/L,尿酸398.9μmol,微球蛋白(血)14.5mg/L,總鈣1.95mmol/L,B型鈉酸肽(BNP)677.3Pg/ml,24小時蛋白定量0.85g/24h,尿微白蛋白定量78.88mg/L,肌酐(尿)3856.6μmol/L,蛋白(+-),尿潛血(3+),腹部超聲:雙腎體積增大,下極平臍,包膜不光整,腎臟結構紊亂,內可見排列大小不等的囊性回聲,邊界清,右側較大囊腫位於中極大小約5.1×3.7cm,左側較大囊腫位於上極,大小5.1×5.0cm,雙腎血流信號迂曲減少。

診斷:積聚(腎衰;腎功能不全;多囊腎)。

治則:益氣保腎,利濕化濁。

方藥:桂枝15g,茯苓15g,桃仁20g,丹皮15g,赤芍10g,紅花10g,莪朮12g,生甘草5g,炒三棱15g,懷牛膝15g,川芎15g,炙香附10g,柴胡10g,生黃芪40g,當歸20g,炒白朮15g。

服藥後病人自覺乏力減輕,飲食睡眠改善,腹脹減輕,根據此情況改用活血,排毒扶腎爲主,方藥如下:熟地30g,山藥20g,山萸肉20g,茯苓15g,澤瀉15g,丹皮15g,旱蓮草20g,牛膝15g,桑寄生15g,白花蛇草20g,益母草20g,生黃芪30g,石韋15g,川芎15g,紅花10g,桃仁20g,桂枝15g,大腹皮15g,車前子15g。水煎服,同時給予保留灌腸治療方劑:蒲公英30g,補骨脂20g,生牡蠣20g,黃柏15g,生大黃15g,土茯苓15g,菟絲子10g,炙巴戟天15g,當歸15g。

治療兩周後複查:血肌酐329.3μmol/L,尿素氮16.19mmol/L,尿酸329.3μmol/L,微球蛋白(血)24.2mg/L。

按:西醫認爲多囊腎爲染色體顯性遺傳,因囊腫較多較大腎功能受到損害,加之懷孕後子宮的壓迫以及代謝負擔加重,造成血肌酐急劇升高,多囊腎已無法治療,加之腎功能在尿毒症期只能血液透析,否則不可逆轉,中醫則認爲早期氣滯血瘀、痰濕內阻,加之孕產造成腎不納水,水毒上凌,水濁不泄而滯留,故早期給予益氣保腎,利濕化濁爲主,在此基礎上加強活血排毒扶腎,如早期就用活血排毒法。

典型病例二

王某,男,55歲,2019年5月6日初診。訴20年前患者因體重下降(兩個月下降40斤)就診河北省保定某醫院。測空腹血糖12mmol/L,診斷爲2型糖尿病。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具體藥物不祥),出院後未規律檢測血糖及控制飲食,2009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再次到上述醫院,調整注射胰島素治療(諾和銳30R,早餐前22u,晚餐前18u,皮下注射),6年前患者發現尿中泡沫明顯增加,不易消散,當時未引起重視也爲治療,3個月前患者感覺手指尖麻木,伴尿中泡沫增多,再次到上述醫院診斷爲『糖尿病腎病』給予百令膠囊口服,因未得到明顯控制,來我院治療。

症狀:患者消瘦,精神疲憊,乏力,面色無光,舌質暗,苔黃膩,脈弦細無力,化驗資料顯示:尿蛋白(++),尿潛血(+),尿微量白蛋白822.55mg/L,24小時蛋白定量5.65g/24h,糖化血紅蛋白8%,空腹血糖3.1~16.3mmol/L。

診斷:尿濁(糖尿病腎病)。

治法:滋陰固腎,生津止渴。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附子10g,肉桂5g,熟地20g,山萸肉20g,山藥20g,澤瀉15g,丹皮15g,茯苓15g,桑螵蛸10g,金櫻子15g,女貞子10g,白花蛇草20g,桑寄生10g,白茅根20g。

根據病人用中長效胰島素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用短效門冬胰島素(早,中,晚各6u),睡前1次甘精胰島素4u,皮下注射。化驗空腹血糖4.8mmol/L,餐後血糖6.0mmol/L,尿蛋白,潛血轉陰,24小時蛋白定量0.39g/24h。

治療後病人血糖控制平穩,舌苔薄白,脈弦。上方加蟬蛻10g,紅花10g,桂枝15g,給予活血祛瘀治療。

9月2日複查:24小時蛋白定量0.03g/24h,蛋白潛血陰性,空腹血糖5.4mmol/L,餐後血糖7.8mmol/L。

按:2型糖尿病腎病西醫認爲是長期高血糖造成毛細血管基底膜病變,破壞腎小球結構造成糖尿病腎病,引起大量蛋白尿,因是器質性病變,恢復的可能性小。中醫則認爲長期過食肥膩,飲食不節,酗酒厚味,使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蘊,化燥耗津,發爲消渴,長期情志失調,導致氣機鬱結,進而勞欲過度,耗損陰津;早期病在肺、胃、肝,晚期病在腎,早期上消中消運化五穀不暢,晚期下消引起渴而便數伴見有膏。此病人上中下消均已侵及,故改用短效胰島素控制血糖,中草藥用金匱腎氣丸加減,以滋陰固腎升津止渴,在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二診加活血祛瘀藥物,得到更滿意的療效。

典型病例三

赫某,男,41歲。訴糖尿病伴血肌酐升高18年加重10個月,患者2018年體檢發現尿蛋白(++),血肌酐100umol/L,給予口服尿毒清顆粒、百令膠囊、骨化三醇、葉酸片治療,多次就診北京醫院,診斷: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血肌酐升高到600mmol/L,尿素氮23.26mmol/L,雙腎超聲示:左腎約8.7×4.3×4.1cm,實質厚約1.0cm;右腎大小約8.9×4.4×4.1cm,實質厚約1.0cm,右腎實質中上部可見一囊性結構大小約1.3×1.4cm,邊界清楚,腎皮質回聲增高,腎內結構不清晰,腎盂未見分離,超聲診斷:雙腎慢性實質損害伴雙腎體積小;右腎囊腫。患者拒絕血液透析,行左前臂造瘺術,2018年11月26日,因尿中泡沫增多,就診北京301醫院。測血肌酐836mmol/L,建議患者血液透析,爲求進一步治療特來我院。

症狀:脈玄細數,舌苔黃膩。尿素氮37.38mmol/L,血肌酐985.4μmol/L,血尿酸575.7μmol/L,微球蛋白血16.6mg/L,空腹血糖7.4mmol/L,總鐵結合力41.25μmol/L,不飽合鐵結合力14μmol/L。

診斷:消渴,積聚(西醫稱爲腎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右腎囊腫)。

治法:滋陰補腎,養肝潛陽。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生地黃30g,枸杞子15g,懷山藥20g,山萸肉20g,丹皮15g,澤瀉15g,茯苓15g,生黃芪30g,當歸15g,丹參10g,川芎15g,紅花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同時給予保留灌腸方劑如下:蒲公英30g,補骨脂20g,生牡蠣20g,黃柏15g,生大黃15g,土茯苓15g,菟絲子10g,炙巴戟天15g,當歸15g,桂枝15g,川芎15g。

2周後,病人服藥後自覺周身輕鬆,食慾大增,面色紅潤,治療2周後複查:血肌酐400.8μmol/L,尿素氮20.57mmol/L,尿酸374.7μmol/L,微球蛋白(血)14.6mg/L。

按:西醫的觀點認爲病人長期糖尿病,造成糖尿病腎病未及時控制進而發展爲腎功能不全。中醫觀點認爲此病人以虛爲主,且以腎虛爲主而兼及肝、脾、肺,隨病情進展由陰損及陽,以至出現腎、脾、肺、肝氣陰兩虛及脾腎氣虛衰等,在正虛的同時運俠瘀、濁、毒等實邪,故給予滋陰補腎,養肝潛陽法治療,方劑以六味地黃湯加減,並用保留灌腸以排毒邪,取得良好效果。(白志誠 賈佳 范振沙 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