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4|回覆: 0

[醫藥臨床] 成肇仁治療小便不利經驗

[複製連結]
田曉玲 發表於 2019-12-9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湖北中醫藥大學成肇仁教授臨床50年,擅用經方、時方治療各科疑難雜病,多取得滿意療效。現選取成肇仁治療小便不利經驗,以饗同道。

小便不利在古籍中又被稱為『涇溲不利』『小便難』『關門不利』『癃閉』等,在現代醫學中泛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難及小便完全閉塞不通等情況。【衛生寶鑑】曰:『小便不利有三,不可一概而論。若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澀少,一也,亦分利而已。若熱博於下焦津液,則熱濕而不行,二也,必滲泄則愈。若脾胃氣澀,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順氣,令施化而出也。』由是可見,小便不利一證其病因繁多,病機複雜。

素問·經脈別論篇】中有對水液代謝的詳細描述。【素問·靈蘭秘典論】有對三焦、膀胱生理功能的具體分析。由是可知,小便不利多與三焦及膀胱氣化相關。

余某,2019年7月17日初診。主訴小便量少半年,4次/日,不欲飲水,雙下肢輕度水腫,舌暗紅,苔黃膩,脈弦細。

處方:豬苓15克,茯苓、茯神各15克,澤瀉30克,炒白朮12克,桂枝6克,人參10克。8劑。

2019年7月26日二診:仍訴小便量少,白天嗜睡,不欲飲水,但下肢水腫已退,舌脈同上。

處方: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通草10克,滑石18克,淡竹葉10克,藿香10克,茯苓15克,車前草30克,甘草6克。7劑。

2019年8月2日三診:訴小便量以較前明顯增加,精神較前好轉。舌暗紅,苔黃膩,脈細滑。

守上方續進7劑。

按:小便不利一證在【傷寒論】中有很多記載,如太陽病篇『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陽明病篇『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少陰病篇『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等,不同病因的小便不利用不同的方劑治療。

此案中,成肇仁教授首診用五苓散加人參寓以春澤湯之意,取五苓散助膀胱氣化而通利小便,佐以人參增強益氣行水之功,但療效甚微。

二診時考慮其時處長夏之季,武漢為多濕之地,觀患者舌脈,考慮是濕熱之邪困阻三焦之證。濕熱病邪為陰陽合邪,以中焦脾胃為中心,易於困遏清陽,阻滯氣機,濕性趨下,熱性炎上。如葉天士所言:『濕乃重濁之邪,熱為熏蒸之氣。』濕熱交織,三焦氣化不行,水道不通,則小便不利。故用三仁湯開上、暢中、滲下,同調三焦。三仁湯源於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原文:『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三仁湯主之。』方以三仁為君,杏仁開宣上焦肺氣,氣化則濕化;白蔻仁暢中,行氣,化濕和胃,從而暢達中焦氣機,恢復脾胃運化以祛濕;薏苡仁味甘淡而性涼,主要功效為滲下,可利水滲濕,疏利下焦,使濕熱從小便而去。三藥合用宣上、暢中、滲下,從上、中、下三焦分消濕熱之邪,起到分消走泄的作用。方中厚朴、半夏芳香化濕,燥濕理氣,協助白豆蔻暢中。白通草、滑石淡滲利濕,協助薏苡仁滲下。竹葉可輕清宣透鬱熱。其組方立意,正是葉天士『此則分消上下之勢,如近時杏、朴、苓等類』的體現。成肇仁在原方基礎上加入藿香芳香化濕醒脾,茯苓、車前草健脾化濕利水。

三診時患者訴小便不利已明顯改善,故效不更方,原方續進7劑鞏固療效。

成肇仁指出【傷寒論】乃方書之祖,也是中醫臨床的根基,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結合其歷史條件多有發揮,在臨證過程中不可『厚此薄彼』,盲從經方。須辨其疾病的本質,靈活處方用藥。(田曉玲 湖北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