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0|回覆: 0

[醫藥臨床] 小柴胡湯治腎周炎發熱1例

[複製鏈接]
張先慧 發表於 2020-2-14 16: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任某,男,30歲。2019年8月3日來診。訴發熱20天。患者於2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波動在38~39.5℃之間,在他院確診為『泌尿系感染』,經治後效果不佳,遂轉診至北京佑安醫院,2019年8月2日查:類風濕因子、抗鏈O、布氏桿菌測定、血常規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尿培養及細菌、真菌、抗酸桿菌塗片均正常。予以抗感染治療,補鉀對症處理,但體溫不降。隨於次日就診我處尋求中醫治療。

刻下:發熱,體溫波動在38~39.5℃,午後為重,納差,時有嘔惡感,口淡不渴,無尿頻、尿急、尿痛,無咳嗽、咳痰,舌淡略有齒痕,苔白略膩,脈弦滑。查體無明顯腎區叩擊痛。否認結核、肝炎等慢性傳染性病史,否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否認冶遊史。

辨證:發熱(少陽病)。

方藥:小柴胡湯:柴胡40g,黃芩15g,姜半夏12g,黨參15g,生甘草10g,生薑15g,大棗20g,7劑,水煎服,日1劑。

3劑盡後二診:第4天始,未再發熱。刻下可見:口渴,自汗,納可,無尿頻、尿急、尿痛,無咳嗽咳痰,大便可。舌淡略有齒痕,苔白略膩少津,脈弦滑。複查尿常規(—)。

方藥:五苓散:桂枝18g,生白朮18g,茯苓18g,豬苓18g,澤瀉18g,6劑,水煎服,日1劑。6劑盡電話告知已無明顯不適。

按:本案以發熱為主要症狀,初始診斷為『泌尿系感染』,疊經診治而不愈,後經專科醫院彩超發現左腎體積增大,腹部CT考慮左腎周炎性,抗感染治療但仍不能除熱,後用經方小柴胡湯而取速效。

腎周炎指的是腎包膜與腎周圍筋膜之間的脂肪組織發生感染性炎症,可發展成為腎周膿腫。本病多由腎盂腎炎直接擴展而來,致病菌多是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需用抗生素治療。本案患者在發病初始就在用抗生素治療,但熱未能除。就診中醫時患者發熱的同時有嘔惡感,筆者就聯想到了【傷寒論】第379條,『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湯是少陽經病的主方,此時邪氣不盛而正氣已虛,正邪紛爭,治需和解。此外,一方面,患者發病以來,飲食較差,年輕男性卻已經出現了貧血、低血鉀等併發症,屬於『正氣不足』表現,符合小柴胡湯證病機特點;另一方面,根據傷寒六經辨證法,發熱多屬三陽經病,利用排除法,沒有太陽經表證及陽明經實證的表現,故而定位在少陽經。本案值得關注的另一點是柴胡用量較大,這是符合【傷寒論】原文劑量藥物比例的,筆者認為使用經方應儘量遵循原方的藥味組成和藥量比例。患者二診時使用五苓散,則是考慮出現了太陽蓄水證(汗出而渴),可見臨床上病機是隨時變化的,應『隨證治之』。(張先慧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健康管理中心)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