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0|回覆: 0

[醫藥臨床] 沈紹功教授調腎法在更年期症候群中的應用

[複製連結]
李丹 發表於 2020-4-13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更年期症候群又稱圍絕經期症候群,指婦女在絕經前後因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導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爲主,伴有神經心理症狀的一組症候群。多發生於45~55歲,大多數婦女可出現輕重不等的症狀,有人在絕經過渡期症狀已開始出現,持續到絕經後2~3年,少數人可持續到絕經後5~10年症狀才有所減輕或消失。中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有明顯的優勢,而傳統上將此病分爲肝腎陰虛型、腎陽虛型、脾腎陽虛型、肝鬱氣滯型、心脾兩虛型等,分型的過於複雜並不利於本病臨床操作與治療,沈紹功教授在此基礎上提出以調腎法治療更年期症候群,這無疑對中醫辨治此病具有重大意義。

腎虛爲本

月經是女子生殖功能的標誌,絕經則預示著女子生殖功能的終止。【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腎氣盛任脈通則月經行,腎氣虛任脈衰則地道不通無月經可下,亦證實了女子月經的本源在於腎氣。如【諸病源候論】認爲女子月經之症皆由損傷沖脈、任脈所導致,而沖任二脈本於腎。雖先賢早已論述女子月經跟腎氣密切相關,然在治療女子月經病方面卻鮮有從補腎論治者,至明代張景岳等人建立了溫補命門學派,創立了一系列陰陽雙補的方劑之後,此番情景才有了所變化。著名女科名家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中用補腎陰法治療女子血崩,並言『婦人有一時血崩……然此火非實火,乃虛火耳。世人一見血崩,往往用止澀之品,雖亦能取效於一時,但不用補陰之藥,則虛火易於衝擊,恐隨止隨發,以致經年累月不能痊癒者有之。是止崩之藥,不可獨用,必須於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方中重用熟地一兩爲君藥以補腎陰,以白朮黃芪人參補氣以達固本止崩之效,雖以熟地爲君藥,但處方中補氣之藥仍占主導地位。至中西醫匯通學派張錫純組固沖湯,其方組方原則與傅青主基本相同,只是用藥有所差異,以山萸肉替代熟地滋補腎陰,使其收斂止血之效更速。

沈紹功調腎法

沈教授認爲:腎臟屬於下焦,在五臟六腑中只有腎臟有雙性,既陰又陽,既水又火,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臟腑的生理活動包括脾土的運化,全靠腎氣的蒸化。腎陰不足影響『腎藏精』的功能,使生長發育、生殖繁育失調,缺乏物質基礎;腎陽衰弱影響『腎爲氣根』的功能,使脾土的運化,人體的熱能下降,缺乏生命動力。而在健脾與補腎之爭議上,沈教授強調健脾的實質是調補氣血,補腎的實質是調整陰陽。而補氣養血之品多性溫有熱性上炎之慮易導致口乾咽燥鼻衄煩躁等,且補脾之藥多膩有礙胃致脾胃不運之弊,因此健脾不如補腎更爲安全有效。

單元組合辨證分類法在更年期症候群中的應用

沈教授提倡辨證精確,並在多年的臨床經驗中創立了單元組合辨證分類法。以舌脈爲金指標,四證五位八邪辨證。

心-腎失調

症見:烘熱、汗出、心煩、失眠、情緒難以自控、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大便秘結,小便黃或頻,舌紅少苔或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分析:女子七七腎衰天癸竭後,出現以腎陰衰少,陰虛火旺之象,下焦腎陰虧損導致腎水不能濟心出現心煩、心悸、失眠、焦慮等心火旺之症狀。此證型的辨證關鍵在於,主症烘熱汗出,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定位腎,爲腎虛型;心煩失眠、情緒難以自控、頭暈、耳鳴、健忘定位在心,舌紅少苔或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可定爲心實火證。

治法:滋腎養陰,清心火安神。

基礎方:枸杞10g,生地10g,黃精10g,菊花10g,生杜仲15g,桑寄生15g,香附10g,雞血藤30g,知母10g,炒酸棗仁30g,夜交藤30g,澤蘭15g,冬瓜皮30g。

脾-腎失調

症見:烘熱汗出,汗出與惡寒交替頻作,口乾舌燥,脘腹作脹,腰膝酸軟,腰部以下發冷,大便溏。舌白潤,脈沉。

分析:此證多由早期素有脾腎陽虛者,或因滋陰清熱藥物服用較多,損傷陽氣導致,定位脾腎。

治法:清上溫下。

基礎方:知母10g,黃柏10g,仙靈脾5g,菟絲子10g,蛇床子10g,生杜仲15g,桑寄生15g,蘇木10g,高良姜5g,香附10g,冬瓜皮30g,澤蘭15g。

肺-腎失調

症見:潮熱汗出,背冷惡風,頭項強痛,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淡苔薄,脈弦數。

治法:調和營衛,滋陰降火。

基礎方:桂枝10g,赤芍10g,葛根15g,知母10g,生地10g,當歸10g,補骨脂10g,蛇床子10g,澤蘭10g,續斷10g,丹參30g。

典型病案

患者女,2013年10月20日初診,56歲,絕經年齡50周歲。主訴烘熱汗出,伴隨心煩易怒夜間噩夢紛擾,頭部常年脹痛不適,胃部脹滿,口黏納差,大便溏。檢查:舌淡苔白膩,脈沉數。

診斷:絕經前後諸症(脾-腎失調症)。

治法:溫補腎陽,上清浮火。

處方:知母5g,黃柏5g,仙靈脾5g,菟絲子10g,蛇床子10g,生杜仲15g,桑寄生15g,蘇木10g,高良姜5g,香附10g,冬瓜皮30g,澤蘭15g。上方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連服7服後,潮熱汗出減輕,仍噩夢紛擾頭部脹痛不適。加生龍骨30g,生牡蠣30g,再服7服,複診訴頭痛已愈,夜間噩夢大減,偶有心煩手心發熱,改方爲杞菊地黃丸加良附丸,再服7服,未再複診。

按:本案先以二仙湯溫補腎陽,上清虛熱,考慮患者脾胃中虛,故加入高良姜、香附以暖胃,浮陽不降加入生龍骨、生牡蠣以滋陰潛陽且收止汗之功,故頭痛、睡眠皆得改善,後陽氣已復,陰虛之象顯,故換爲滋腎陰方杞菊地黃丸以收功。

結語

綜上所述,沈紹功教授對更年期症候群的論治是建立在腎虛爲本的病機上的,總的治療大法以調整腎陰腎陽,在補腎陰的同時,配伍補腎陽之藥,以增補腎陰之力;在補腎陽的同時配伍補腎陰之藥以增補腎陽之力。並用單元組合,辨證進行臨床操作,以舌脈爲金指標,配氣血陰陽、五臟、八邪定位辨證,更有利於臨床診治。(李丹 山東省淄博市中西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