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96|回覆: 0

[文化反思] 肅清高校普遍的軟國恥,民族文化方能復興並自信,之一清華北大是文化投降派 ...

  [複製鏈接]
蔡氏意學 發表於 2020-6-29 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摘導言:

在現代中國社會,引領中國文化、學術建設發展的,不再是古代士族及私塾、書院、太學、國子監,而是近代引自西方的大學高校體系,這些高校不但統領着中國文化學術的發展方向,甚至成為地方政府乃至中央的政策制定依據。

一、以清華北大為首的大部分高校是文化投降派

關於大學之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的問題,我已思考了多年,其結論可能有點讓很多人不舒服。

我的判斷是,以大學為主體的學術體系,不僅是100年前中國傳統文化崩潰的直接推手,也是眼下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最大障礙。北大、清華是中國大學的兩大領袖和中流砥柱,在100年前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崩潰上,以及眼下阻礙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上,也理所當然發揮着領袖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因此,要真的實現文化自信,要真的實現民族的復興,就非要徹底檢討中國以大學為主體的學術體系不可,並在這種檢討的基礎上,非要做一個徹底的改造不可。作為中國大學之領袖的北大、清華,也是檢討中國大學時需要抓住的牛鼻子。

e97f2cff16903cce7b28c5f854f8f8b8.jpg

滿清皇家園林是清華校址所在,依託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建設

鏈接: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建清華大學真相

本來這樣刺激人的話題,我是想過一段時間再說。但最近清華校友聯名惡性驅逐胡姓教授的事件,以及高姓券商經濟學家說當年的中越戰爭是中國給美國的投名狀,讓我有點小憤怒,不吐不快,就提前說了吧。高是北大校友。

這兩次事件的實質是,在中美對抗正酣的當下,一部分清華北大的校友們,在內心深處卻走向了投降派,明目張胆和忠心耿耿地主張和維護『霸主-附庸』式的中美關係。

胡教授引起清華校友群憤的原因是,他發了一份報告,說中國的綜合國力超過美國了。在那份在網上廣為傳播的清華校友聯名書中寫到,(胡的報告)『遠引無數外國戒心』,意思美國發動貿易戰等一些列敵對中國的行為,就是因胡教授說中國國力超過美國了。這裡轉引一句網友的評論:『胡教授說中國超過了美國,傷害了不少清華人的感情』。

高經濟學家在演講中直接將美國比喻成梁山,將中國比喻成小弟,將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小弟向美國梁山投靠。小弟要投靠梁山,需要先在山下殺一個人做投名狀。於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就搞了中越戰爭,這是中國交給美國的投名狀。當時蘇聯在支持越南。

清華北大能夠『培養』出如此的校友,根源在中國大學這一教育和學術體制的固有缺陷。作為中國大學體制中的兩大領袖,中國大學體制的固有缺陷在清華北大身上更為嚴重。

4b92290a18dc186829965159a0c32818.jpg

流源於基督教制服的北大學士服

什麼缺陷?國恥的缺陷!中國大學自降生以來,就攜帶着國恥基因、國恥病毒。而作為在慈禧時期孕育,並被慈禧和美國人欽點的兩所大學——北大被慈禧欽點,清華被美國人欽點,北大和清華身上的國恥基因也更為純正,國恥病毒也更具活性。清華校友驅逐說中國國力超美國的教授,北大校友稱越南自衛反擊戰是對美國的投名狀,都是國恥基因、國恥病毒發作的結果。國恥病毒的發作即為國恥病,國恥症。

由於中國大學系統是天然的國恥基因和國恥病毒攜帶着,進入這一系統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成為一名國恥病毒攜帶者,一名潛在的國恥症病人。由於清華北大的國恥基因更純正,國恥病毒的活性更高,進入清華北大,也就意味着感染國恥病毒的幾率更大,犯國恥病的可能更高,病情更嚴重。那些要驅逐胡鞍鋼的清華校友,以及類高善文的北大校友,都是嚴重的國恥症患者。

要明白大學是怎麼回事,明白北大清華是怎麼回事,應該先明白大學的歷史,包括中國大學的歷史,以及西歐大學的歷史。查查它們的帳,揭揭它們的老底。

首先看中國大學的歷史。

中國大規模引入西方的學習制度,其實大學只能算第二次,第一次是佛教的寺廟。

第一座寺廟是洛陽白馬寺,初創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但是,與大學不同的是,中國引入寺廟,是完全主動和自願的。當時的印度並沒有侵略中國,也沒有向我們推銷佛教,是中國人自己對佛教感興趣。不僅引入了寺廟制度,而且也有很多中國人也不畏旅程的遙遠和艱難,自發地前往印度取經,很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也是【西遊記】的歷史背景,唐僧師徒實際上是中國第一代留學生,唐僧的原型玄奘,也是中國真正的第一代『海龜』。

但是中國引入大學卻不同,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迫的,為喪權辱國、亡國滅種的形勢所迫,那時中國的國恥時代。大學正是這種歷史形勢的產物,是國恥時代的產物,這種形勢和時代使得大學自身也攜帶了國恥的基因,尤以北大清華為甚。

其實,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被迫接受西學,引入大學之前,中國已經歷經一波和平式的、自願式的學習和引入西歐的學術、技術,那是在兩三個世紀以前的明末清初。當時西歐基督教分化為兩派,天主教和新教。天主教是傳統勢力,而新教則是新興派。在咄咄逼人的新教改革的壓力下,天主教為挽回實力,成立了一個叫『耶穌會』的組織,強化信仰,並負責向西歐之外的區域傳教,包括中國。

e154389a84e2acdeddfb2475321a173e.jpg

耶穌會主要人物照

1550年,即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耶穌會士方濟各·沙勿略抵達中國,至1723年雍正帝下詔驅逐傳教士,第一波西學東漸持續了170多年。其間一大批傳教士來華傳教和生活,在推廣基督教的同時,也把西方的技術和政治理念帶到了中國。其中最著名的有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利瑪竇為方便傳教,深入地學習了中國文化,造詣不輸當時一流的儒家學者。而湯若望更是打入了清廷,從欽天監一路升至一品高官,甚至被稱國師。而且自湯若望以後,直到清道光年間,欽天監均由西方傳教士擔當。

儘管這些傳教士在當時在中國混的很成功,但是,就整個基督教傳教事業而言,卻是失敗的。根本原因並不在雍正的一紙禁令,那是很晚的事情了,而在基督教自身:在強大的中國文化面前,毫無競爭力,絕大多深中國人並不感冒。歷經170多年的發展,依然處於中國社會的最邊緣。

值得一提的是,對這段歷史,當下國人並不太了解,因此形成了清朝政府一直『閉關鎖國』的錯誤認知。殊不知,在前半段,清朝政府對西歐文化是開放的,擁抱的。長期任用遙遠的域外人在朝廷做官,甚至高官,如此做法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屬罕見。在開放程度上,更是讓現代國家難以望其項背。試問,現代哪個國家允許外國人在自己的政府擔任高官?!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來華,僅僅距離雍正驅逐傳教不過70年。乾隆拒斥英使,指其所獻物品為『奇技淫巧』,被當下認為是清朝愚昧封閉的代表事件。事實上,西歐的很多技術和物品早已傳入中國,並在宮廷中陳列,而且的確比馬戛爾尼所帶的還要好。170多年的對西歐文化的學習,也足以使得當時每個中國人對西歐文明進行判斷。不是乾隆斥責英國人錯了,而是現代的認為乾隆的斥責錯了錯了。

這段歷史也證明,在和平的環境下,以自願自主的原則,中國是不可能對西歐文化感興趣的,中國人不可能象曾經對佛教的態度對待西歐文化。中國人之所以最終接納了西學,甚至要全盤西化,並非出於自願,而是被人拿槍頂住腦袋的結果,充滿了無奈和恥辱。這就是鴉片戰爭以後的故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