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6|回復: 0

[儒家学说] 关于孟子荀子对墨子的批判,及至后世诸贤如王船山等的批判,儒家当再距杨墨!之七 ...

[複製鏈接]
陶扬鸿 發表於 2020-6-27 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凡墨氏言之不经而流于禽狄之道,非但兼爱之说,孟子辟之未尽,余故备而论之。

关于墨氏兼爱节葬之说,我以前也尝与网友多有讨论,再复制于此: 或问:『然则己与亲孰重?』余曰:己为亲生,尊己即尊亲,一体也,而分轻重?以亲为外乎?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非珍身以爱亲乎?令其读〖礼记〗曰:『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于亲,敢不敬乎?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是以有忧色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愤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问身与亲孰重,就如问人与天地孰重。没有亲,就没有身,身为父母遗体,君子珍身以爱亲;没有天地,就没有人,人为天地之心,君子尊身以敬天。故曰乾坤父母,父母就如天地,〖诗〗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生我养我,非如天地之生育万物耶?而何问孰重?

又有人曰:〖墨子〗中那个寓言说,按照仁爱的逻辑,己比亲重,因为血缘,父母跟自己的血缘不可能百分之百相同,而自己跟自己才百分之百(仁爱是通过血缘关系为纽带) 余曰:可笑,亲疏有别,我是我的亲?亲是对人而言,两人之间,多人之间,故墨子的逻辑是很荒谬的。 画一个圈,我在中间,周边围绕着亲人,朋友,路人,亲人离我最近,其次朋友,再次路人,再次动物。亲人是生我的,或与我同生的,有亲人才有我,而我爱亲,因为有我,则当存身以养亲,珍身以爱亲。我是个主体,有我这个主体,才能感应观察客体。儒家推己及人,爱自亲始,爱人如己,爱才亲切,才真实,若没有个我,而悬空按着道理去爱人,爱必有做作,爱必是虚伪的。儒家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未立未达,岂能立人立人大人?儒家对己是如此重视,扩充己心以爱人,而爱及天下,又不像杨朱囿于己。〖中庸〗讲成己仁也,成己所以成人,我是出发点,人是终点,由私到公,而趋于公。异端大讲兼爱,博爱,没有我,一开始就要大公无私,是由公到私,而终归于私耳!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异端却要无我,无我,何以爱人,何以应物?有我这个主体,才有客体嘛,无我,必至于无人。彼又岂真能无我,不过以身为累,欲去此累,无拘无束,以游于空耳!终还是大有我在!破我执,而愈执于我,故佛氏大谈悲愿,普度众生,终归于自私自利。圣人顺我,顺我之性,从我之心,万物无非我也,何有我执?再打个比方,人是从己出发,寻其祖宗之序,而要从遥不可知之祖以至我,可乎?博爱是空荡的,博无一定,以一国视一国,则一国为博;以天下视一国,则天下为博。我从哪里爱起?难道是见一个爱一个吗?这种爱是没方向的,而仁爱是有方向的,由近及远,先爱我所能爱的人,岂有由远及近,不分远近者乎!由体上讲,万物一体也,不可分别;而由用上讲,则有亲疏远近之别。吾儒一本万殊,非若流俗之执于我,无一体之仁;亦不若异端之耽于空,而混亲疏之分。仁义礼乐,仁为一,义为分,礼主异,乐主同。有一,分而不乱;有分,一而不混。同以相亲,异以相敬。一本万殊,以一至万,而一不孤;万统于一,而万不离。就如万物皆生于天地,是一本也;而万物生命形态各不相同,万殊也。而一本所以生万殊,万殊不离一本。天地生万物,而万物不离天地。异端二本,谓吾性受于天地,吾形生于父母,贵性贱形,尊天地而轻父母,是二本也,万法归一,是泯灭差异而无分也,其所谓一,乃孤立的一。彼向死道,万法归一,一何归?归于空乎!一本万殊,则是生生不息,万者一之万,富有日新,岂有沦于空寂之弊!

或曰:各家各有其合理性和......请点击下面“淘专辑”查看整本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