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9|回覆: 0

[醫藥臨床] 小青龍湯與這些方合用,效果是極好的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6-20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小青龍湯出自【傷寒論】,流傳至今近兩千年,依然是臨床上出現率很高的一個方子,可見它很好用。小青龍湯可單獨應用,也可和其他一些方子組合在一起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小青龍湯的經方合方應用,一起來聽陳寶田教授的講解吧。

小青龍湯配方

小青龍湯配方

小青龍湯

【組成】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方歌】小青龍湯用麻黃,桂芍辛味與乾薑,半夏炙草同劑量,表寒裏飲病為殃。

【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證。

【方解】方中麻黃、桂枝相須為君,發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黃又能宣發肺氣而平喘咳,桂枝化氣行水以利裏飲之化。乾薑、細辛為臣,溫肺化飲,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飲,脾肺本虛,若純用辛溫發散,恐耗傷肺氣,故佐以五味子斂肺止咳,白芍和養營血,二藥與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強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約諸藥辛散溫燥太過之弊;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亦為佐藥。炙甘草兼為佐使之藥,既可益氣和中,又能調和辛散酸收之品。藥雖八味,配伍嚴謹,散中有收,開中有合,使風寒解,水飲去,宣降復,則諸症自平。

首先,小青龍湯合玉屏風散。它的用藥指征,就是患者有反覆的氣管炎,遷移性氣管炎。表氣虛,所以合上玉屏風散。玉屏風散就是黃芪、白朮和防風。

第二個方,小青龍湯合神秘湯。神秘湯是【外台秘要】的一個方。神秘湯有哪些藥呢?麻黃、杏仁、紫蘇葉、甘草、柴胡、厚朴、陳皮七味藥,它主要疏理肝氣、疏理肺氣的。有胸悶的或者喘得非常悶的,比單純小青龍湯治哮喘來得好一點,來得快一點。

第三個,小青龍湯合四逆散、小青龍湯合神秘湯、小青龍湯合小柴胡湯都有胸症,都有小青龍湯證。有胸悶症,當『寬胸開結當平沖』。

第四個,小青龍湯合二陳湯。這個小青龍湯合二陳湯是長期咳嗽,咳痰清稀,吐白色泡沫樣痰,有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或早期肺心病的咳嗽。這痰都是清稀的,稍微帶點黏,這是什麼湯證啊?這黏痰,是二陳湯證!西醫叫什麼?痰裏主要是大量的枯什曼螺旋體。這個痰,是由AOC細胞腺體增生,是由漿液腺變成黏液腺的。咳的時間長,所以合二陳湯,效果好一些,符合辨病精神,也符合實際。

第五個,小青龍湯和代赭丸。慢阻肺咳嗽,但這個咳嗽,痰上不來,所以用【金匱要略】的代赭丸,它主要祛痰。

第六個,小青龍湯合麻杏石甘湯。適合老年的小葉性肺炎,而小孩的小葉性肺炎以發熱為主者。【內經】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皮毛受邪入肺,產生郁,郁而化熱。

第七個,小青龍湯合五苓散。原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IgA腎病、腎病綜合症,突然得了氣管炎、慢性遷移性氣管炎,或者有肺氣腫,或者有慢阻肺,這個時候合上五苓散。五苓散利尿、消蛋白都很好。

第八個,小青龍湯合小柴胡湯。這個痰稍微黏一點或者黃一點,胸悶。慢性氣管炎、遷移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都可以用。

第九個,『三小湯』——小柴胡湯、小青龍湯和小陷胸湯。取其字頭就是『三小』。這個方適合什麼呢?遷移性氣管炎、急性氣管炎、慢性氣管炎、肺心病、支氣管擴張。痰,是白的也行,黏的也行,黃的也行。比如說,早期肺心病這個痰,突然感染,大量咳嗽,咳白色泡沫樣痰,這小青龍湯證!對不對?那為什麼合上小柴胡湯跟小陷胸湯呢?痰黃的可以,胸悶的可以。大家要知道慢阻肺的病理。長期肺內壓增高,肺泡一下變大,餘氣量增加。肺的氣道有一級到二十九級,有的時候降到二十七級,十七級以下是小氣道,小的氣管。這個氣管由軟骨逐漸往平滑肌移動,移到最後時,肺泡到肺泡變成平滑肌,從硬的變成軟的了。慢阻肺小氣道是永遠有感染的!感染什麼呢?不是熱麼?對不對?我既看它的表又看它的裏。你說我這個合的對不對?合的相當對!那我是自吹自擂嗎?不是!日本有小氣道治療三原則。這三原則是:第一吸氧;第二,擴張氣道;第三,抗感染。那我這三個方一合,都具備了!那你為什麼不合呢?事實上,合比不合療效相差很遠,所以這個方是我們科的常用方。

最後一個方,小青龍湯合生脈散。這是我當研究生的時候,我的老師岳美中的一個方。老年人有小青龍湯證,他都合什麼呢?都合生脈散。老人都有氣血的問題,都合生脈散,吃了有氣,有勁兒,吃了舒服。這是我跟我老師學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