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25|回覆: 9

[書法培訓班] 王羲之與【蘭亭序】之謎

  [複製鏈接]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13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盧賢生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唐太宗李世民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搜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摹制多本,賜給群臣。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萬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書者,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餘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一千六百多年來無數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傑出的書法智慧所營造成的迷宮。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東晉時期人。祖居琅琊(今山東臨沂),西晉末年南遷後,定居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遂為紹興人。王羲之故居位於紹興城內蕺山腳下的戒珠寺。在紹曾任會稽內史,官至右軍將軍,所以世稱王右軍。在他任職期間,薄功名利祿,為人耿直,關心百姓疾苦,是一個務實為民的清官。同時時常以作書養鵝為樂。晚年辭官隱退後,放浪形骸於山水之間,卒年59歲,葬於嵊州市金庭鎮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書名。幼子獻之得羲之真傳,書法不下乃翁,世稱『小王』。


王羲之像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13 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羲之7歲拜師於女書法家衛夫人和叔父五廣,勤學苦練,後又遍學李斯、鍾繇、蔡邕、張昶等書法家,並博採眾長,自辟蹊徑,自成一體。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據說在梁武帝曾收集他書一萬五千紙,唐太宗遍訪王書,得三千六百紙,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紙。現傳世墨跡,寥若晨星,真跡無一留存。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他的行書名品【快雪時晴帖】唐鈎填本,現為台灣故宮慱物院收藏。
  
【快雪時晴帖】與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並為稀世之寶,合稱『三希()
』,乾隆時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三希堂』。
  
王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浮雲,矯如驚龍』。王羲之的書法精緻、美侖美奐,是極富有美的觀賞的。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誌着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蘭亭序】部分



  王羲之書法中影響最大是【蘭亭序】,也是書法史上一段千古傳奇的故事: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的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褉,曲水流觴,飲酒作詩。曲水流觴,也稱之為曲水宴,42
位名士列坐溪邊,由書僮將盛滿酒的羽觴放入溪水中,隨風而動,羽觴停在誰的位置,此人就得賦詩一首,倘若是作不出來,可就要罰酒三觥。正在眾人沉醉在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匯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家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這就是名噪天下的【蘭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後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在紙上將序文重書一遍,卻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連重書幾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華。這時他才明白,這篇序文已經是自己一生中的頂峰之作,自己的書法藝術在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發揮。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着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鈎、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僅表現在 異字異構,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重字的別構上。如出現的20個『之』字,名有不同的體態及美感,無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題【蘭亭】詩中便說:『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無一擬。』。重字尚有『事』、『為』、『以』、『所』、『欣』、『仰』、『其』、『暢』、『不』、『今』、『攬』、『懷』、『興』、『後』等,都別出心裁,自成妙構。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13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書法就為人稱道 梁蕭衍【古今書人評優劣評】:『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解縉在【春雨雜述】中說:『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與唐太宗的推崇備至不無關係,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唐太宗讚嘆它『點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親為王羲之作傳云:『詳察古今,研精求篆,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王羲之將【蘭亭序】視為傳家寶,並代代相傳,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孫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為僧,身後自然沒有子嗣,就將祖傳真本傳給了弟子——辨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書法珍寶,經常臨習,對【蘭亭序】這一真跡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懸賞索求,但一直沒有結果。後察出【蘭亭序】真跡在會稽一個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從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騙取【蘭亭序】,原跡隨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蘭亭序】的傳奇色彩和神秘氣氛。



明 文徵明【蘭亭雅集圖】

  唐人記載蘭亭故事有兩種版本。劉悚【隋唐嘉話】記:『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僧眾所得。……果師死後,弟子僧辯才得之。太宗為秦王后,見拓本驚喜,乃貴价市大王書,【蘭亭】終不至焉。及知在辯才處,使蕭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
  
【太平廣記】收何延之【蘭亭記】記載大有不同。何文稱,至貞觀中,太宗銳意學二王書,仿摹真跡備盡,唯【蘭亭】未獲。後訪知在辯才處,三次召見,辯才詭稱經亂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齡薦監察御史蕭翼以智取之。蕭翼隱匿身份,喬裝潦倒書生,投其所好,弈棋吟詠,論書作畫成忘年交,後辨才誇耀所藏,出示其懸於屋梁之【蘭亭】真跡,【蘭亭】,遂為蕭翼乘隙私取此帖長安復命。太宗命拓數本賜太子諸王近臣,臨終,語李治:『吾欲從汝求一物,汝誠孝也,豈能違吾心也?汝意如何?』於是,【蘭亭】真跡葬入昭陵。何延之自雲,以上故事系聞辯才弟子元素於永興寺智永禪師故房親口述說。
  
劉、何二說,情節懸異。一般以為,何說漂浮失實,劉說翔實可信,騙取與耳語沒有了。兩者情節雖異,但【蘭亭序】真跡埋入昭陵,說法卻一致。
  
此事又有餘波。據【新五代史·溫韜傳】,後梁耀州節度使溫韜曾盜昭陵:『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鐘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依此記載,則【蘭亭】真跡經『劫陵賊』溫韜之手又復見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說,【蘭亭序】偕葬時,為李世民的姐妹用偽本掉換,真跡留存人間。然此後【蘭亭】真跡消息便杳如黃鶴,其下落如何,更是謎中之謎了。



紹興,康熙御書的『蘭亭』碑亭

  唐太宗得到【蘭亭】後,曾命弘文館拓書名手馮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諸人鈎摹數本副本,分賜親貴近臣。太宗死,以真跡殉葬。現傳世的【蘭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跡。
  
傳世本種類很多,或木石刻本,或為摹本,或為臨本。著名者如【定武蘭亭】,傳為歐陽詢臨摹上石,因北宋時發現於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
  
唐太宗命馮承素鈎摹本,稱【神龍本蘭亭】,由於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龍』小印,所以將其定名為神龍本【蘭亭序】,以區別於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躍然紙上,摹寫精細,牽絲映帶,纖毫畢現,數百字之文,無字不用牽絲、俯仰裊娜,多而不覺其佻,其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基本上可窺見羲之原作風貌。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被視為珍品。馮承素摹的【蘭亭序】紙本,現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寬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為郭天錫所獲,後歸大藏家項元汴,乾隆復入御府。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09-11-13 23:37 | 顯示全部樓層
是神來之筆,雖然定義有些模糊,但卻是大書法家一生中最頂峰之作,只有在精氣神完全契合時,才能有此發揮呀。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1-14 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3樓休竹客於2009-11-13 23:37發表的:
是神來之筆,雖然定義有些模糊,但卻是大書法家一生中最頂峰之作,只有在精氣神完全契合時,才能有此發揮呀。

呵呵,是神來之筆定義模糊,還是文章對【蘭亭序】定義模糊啊?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09-11-14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4樓雪思凝於2009-11-14 07:13發表的 :


呵呵,是神來之筆定義模糊,還是文章對【蘭亭序】定義模糊啊?


是神來之筆定義模糊,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境界,多不可求,所以不好形容和把握。對蘭亭持肯定態度的,只是遺憾古本此時尚不知何處。有幾分遺憾。
易子 發表於 2010-6-17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蘭亭精神,光照千古.往昔風華絕代的已經消逝在歷史中,而蘭亭是對千年書者的精神肯定. http_imgload.cgi.jpg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6-17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家鄉,時不時還是有很多老者相約聚到一起吟詩作賦的,其中不乏書法大家。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6-17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家鄉,時不時還是有很多老者相約聚到一起吟詩作賦的,其中不乏書法大家。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6-17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家鄉,時不時還是有很多老者相約聚到一起吟詩作賦的,其中不乏書法大家。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