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8|回覆: 0

[中醫入門] 如何理解中醫里的"氣"

[複製鏈接]
趙偉民 發表於 2020-6-3 0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對現代人來說,氣的概念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難理解的,它包含着自然界的一切,什麼都可以用氣來解釋,可你又摸不着,看不見。不過,對於中國古人來說,它的概念則是清晰明確的,那就是把它視為萬物的基礎,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是由氣組織起來的。

現代人不敢想的是,如果萬物歸於統一的一種物質,那麼這種物質只有一種共性,它又怎麼可能表現出無數的個性呢?對此,西方科學是無力解釋的,它解釋世界則是用幾個基本粒子的不同組合來說明這種共性與個性。不過,東方科學解釋它則很容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萬物個性的不同只是因為最初產生的環境不同。當然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認為空間中連續着不對稱運動的統一物質,萬物都是在反抗這種不對稱運動中組織起來的。不同的產生環境就有了不同性質的事物。

人體之氣的生成

人體之氣的生成

人體之氣的生成

西方科學中的物質是死的,不推不動,能量是凌駕在物質之上一種神秘的東西。而東方科學中的物質則是活的,它集中體現在氣本身就是充滿着緊張和生命力的東西,萬物都是這種由生命之流匯聚而成的。如何來理解氣這種內在的生命力呢?要認識這一點,就必須從氣一元論假設入手。

氣一元論是這樣假定世界的,真正的宇宙是無限的,而無限的宇宙空間就連續着統一的物質,它們並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緊張地相互壓迫與反抗中存在的,反抗、擴張,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這種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質才不斷在反抗周圍物質的壓迫中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個暫態的有序結構。我們觀察到的一切都是由氣組成的,只是最初產生環境的不同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個性。

顯然,西方科學發現了萬物都歸於能量,而氣一元論早在幾千年前就總結出了萬物歸一的理念,在這裡,氣就等價於能量的概念。不同的是,西方科學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機械兩分的,物質本身沒有能量,能量是凌駕在物質之上的一種神秘的東西。而在東方科學中,物質和能量是有機的統一體,這是因為空間中連續着緊張運動的物質,因此,只要是物質性的存在,它一定是在被壓迫中存在,本身就充滿着能量,是物質和能量的統一體。其能量大小就體現在物質彼此之間的緊張程度之上。相對來說,有序的物質密度大,彼此之間的緊張程度高,內聚的能量就大,無序的物質密度小,彼此之間的緊張程度低,內聚 能量就小,當物質從有序向無序轉化的時候,就會向外釋放能量,而這些釋放的能量又會引起連續在周圍的混沌物質重新組織,形成新的有序結構,自然界的能量就是通過連續物質緊張程度的變化在空間中流動的。

氣和西方科學中的物質概念有以下幾個不同點:

首先,西方科學中的物質是死的,所有物體都是機械堆砌起來的,它是沒有生機與活力的,就是它造成了西方科學中的大難題——生命問題。而在東方科學中,生命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統一的物質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之所以有生死,是相對於物質系統而言的,氣聚就是物質系統的生,氣散就是物質系統的亡。

其次,西方科學中的物質是沒有精神的,它只能被人機械地擺來擺去。而在東方科學中,物質也是有精神的,這是因為萬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變化中存在的,反抗、擴張,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正是這一點,才使萬物在宇宙空間具有了目的性。

其三,西方科學中的物質是根據它的個性來命名的,而東方科學中的統一物質則是無名的,因為它組成了自然界的一切,我們不可能用它的一種組成物為它命名。但是,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又必須為它命名,於是中國先哲根據它在空間中的形象——連續的,運動的,象雲氣一樣,取名為氣。氣在這裡指的是終極統一的物質。

老子說得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什麼意思呢?道,規則也,這個規則不是物質基本結構的規律,而是一個無形無象、無所不在的原理,它看不見,摸不着,只能靠悟才能夠認識到。萬物歸一,這個一本身就是無名的,雖然我們可以為它命名,但是它不是一般事物之名。宇宙就是由這種無名的統一物質不斷聚散形成的,我們觀察到的一切都是統一物質暫態聚的樣子。

你理解氣的本質了嗎?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由氣的聚散形成的,我們觀察到的一切是氣的有組織形式,而看起來空無一物的空間則是氣的無組織形式,兩者是在不斷地相互作用中存在的,有序之氣可以轉化為無序之氣,無序之氣也可以轉化為有序之氣,正是如此,有組織的形式才能夠穩定存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