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04|回覆: 0

糖尿病下肢疼痛!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怎麼治?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5-31 10: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糖友們出現下肢麻痛,首先想到的是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PDPN) ,這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是以『痛』『麻』『頑固』爲主要特徵,甚至可影響到睡眠,嚴重影響糖友的生活質量。我們已多次介紹,那麼還有沒有其它什麼病也會引起糖友下肢疼痛呢?接下來,要分享一位糖友——謝阿姨的經歷。

謝阿姨平時血糖控制欠佳,5個月前開始出現雙足及腳踝的腫痛、麻木,伴有疲倦乏力,下肢大片色素沉著,局部發黑,血管迂曲,針刺樣疼痛,夜間爲主,行走時一瘸一拐,踮著腳尖走路,嚴重影響生活,遂到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完善肌電圖提示雙側腓腸神經周圍性損害。下肢動脈彩超也提示:雙側脛後動脈閉塞,左脛前動脈上段閉塞。診斷爲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合併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合併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合併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

那什麼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

這是一個比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還麻煩,治療難度更大的疾病。

一、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

是糖尿病常見的血管併發症之一。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血管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出現下肢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下圖右側足,爲典例LEAD表現)。LEA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達6.90%~23.80%,晚期糖尿病性LEAD是導致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吸菸、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等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二、下肢神經病變、血管病變不再傻傻分不清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表現爲燒灼樣疼痛、針刺痛、蟲爬感、閃痛或電擊痛;行走痛,常描述爲『赤腳走在熱沙上』;肌肉痙攣;觸碰床單後引起疼痛等症狀,常從足趾開始,隨後雙側對稱性擴展,呈套襪狀分布並逐漸影響到足部和下肢。疼痛症狀偶爾也可累及雙手,指尖最先受累。夜間加重,大量研究證實,超過60%的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難以入睡,疼痛強度與睡眠障礙程度呈正相關。而長期睡眠障礙會導致60%的患者感覺日常生活疲憊不堪,40%的患者會伴有睏倦和乏力,繼而精神恍惚,嚴重的還會導致近30%的患者出現失望、煩躁等精神障礙。神經病理性疼痛常常伴有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和各種功能的受損。

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及血管病變的發展過程

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及血管病變的發展過程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早期可無明顯症狀,或僅有下肢畏寒、發涼感等。後逐漸出現間歇性跛行,表現爲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患肢疲勞、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時間;休息後症狀可完全緩解,再次行走後症狀復現;酸痛的部位與血管病變的位置存在相關性。病變進一步發展,即使在患者休息時也存在肢端疼痛,最終肢體可出現潰瘍、壞疽。

分期臨床表現

按Foutaine分期方法,臨床表現可以劃分爲4期:

Ⅰ期,無臨床症狀的阻塞性動脈病變;

Ⅱ期,間歇性跛行,這是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AD)的最早、最常見的臨床表現;

Ⅲ期,缺血性靜止性疼痛,是PAD最嚴重的臨床表現;

Ⅳ期,潰瘍或壞疽期,典型潰瘍的發病部位是肢體遠端,尤其在創傷後,潰瘍常不能癒合。

患者大多數在Ⅲ~Ⅳ期才就診,由於就診時機偏晚,常需要血管外科介入或搭橋治療,治療效果欠佳且花費巨大。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導致潰瘍壞疽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導致潰瘍壞疽

三、還有這些疾病,也會導致下肢疼痛!

1.腰椎管狹窄——也可表現爲間歇性跛行,但該病的症狀與體位明顯相關,改變體位可使症狀減輕或緩解,同時肢體動脈搏動正常。

2.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見於青年男性,有吸菸史,伴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累及四肢中小動脈,上肢較多見,造影的典型表現爲中小動脈節段性閉塞。

3.動脈栓塞——表現爲『突然出現的肢體疼痛、蒼白、麻木、運動障礙及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常房顫、瓣膜病等病史。

四、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如何治療?

兩者都是與糖尿病相關疾病,所以,一般治療方面,都需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適當運動,嚴格戒菸等,並注意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燙傷等。但具體治療上,針對不同病因,又有不周針對治療方法:

1、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包括營養神經、抗氧化、改善循環、改善代謝及對症止痛。

2、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治療包括抗聚、血管擴張及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對於晚期患者,則需要介入或手術治療,以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肢體血供。

五、中醫如何治療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根據其『痛、麻、瘀、頑』 的特點,古代醫家將其歸屬『痹症』『筋痹』『麻木 』。目前中醫多稱爲『消渴筋痹』。屬於本虛標實之證,本虛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不同,標實以痰濁、瘀血爲主。其瘀血阻絡貫穿始終。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屬於中醫『脫疽』『脈痹』範疇。中醫認爲,本病以本虛標實爲主,本虛以氣血、陰陽虧虛多見,標實以濕、寒、熱、痰、瘀多見。經脈瘀阻貫穿始終。

消渴病導致脈痹脫疽

消渴病導致脈痹脫疽

結合兩病病因病機多有重疊,下肢動脈硬化的瘀血阻絡會更加嚴重些,等到疾病後期,往往兩病可同時存在,故在治療的大原則方面基本相同,這也是中醫常說的異病同治。

臨床以氣虛血瘀證、陰虛血瘀證、陽虛寒凝證、濕熱阻絡證多見。

①氣虛血瘀證,表現爲肢體無力麻木如有蟻行,肢體末端刺痛,入夜痛甚,精神疲倦,氣短懶言,動則汗出,腹瀉或者便秘,舌質暗淡,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澀。治療以益氣活血爲法,可用補陽還五湯或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②陰虛血瘀證,表現爲肢體麻木,腿足攣急,酸脹疼痛,或肢體灼熱疼痛,夜間爲甚,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皮膚乾燥,口乾咽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便秘,舌質暗紅,少苔,脈細數或細澀。治療以養陰活血爲法,採用芍藥甘草湯或桃紅四物湯加減。

③陽虛寒凝證,表現爲肢體麻木不仁,肢末冷痛,得溫痛減,遇寒痛增,下肢爲著,神疲懶言,腰膝乏力,畏寒怕冷,舌質暗淡或有瘀點,苔白滑,脈沉緊。治療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爲法,可用當歸四逆湯或陽和湯加減。

④濕熱阻絡證,表現爲肢體灼熱疼痛,或重濁乏力,麻木不仁,脘腹痞滿,口膩不渴,心煩口苦,面色晦暗,大便粘膩,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爲法,採用四妙散或當歸拈痛湯加減。

同時中醫外治法如針灸治療、中藥沐足等能很好地疏通經脈氣血,幫助血運重建,緩解疼痛。糖友在醫生的指導下也可適當服用田七、紅花、當歸等藥食同源的藥材。

筋痹、脈痹變危害大,疼痛壞疽都因它,控糖戒菸是關鍵,早期預防獲益大!

謝阿姨因爲年齡大、平時血糖控制欠佳,導致筋痹、脈痹兩病同時存在,瘀血阻絡嚴重,通過中醫的異病同治理論,口服活血通絡中藥湯劑及運用中藥沐足、艾灸床等中醫特色療法,改善循環等治療後,謝阿姨下肢水腫消退,走路從一瘸一拐到可以緩慢行走,雙足的麻木刺痛也明顯減輕,下肢瘀黑也逐漸消退,精神也大有改善,達到滿意療效!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採用中醫藥辨證和中藥燙熨、熏洗、針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療法對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熱等感覺異常。

  • 對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醫治療,保護胰島功能,強化控制血糖。

  • 糖尿病胃腸病變,中醫藥治療改善患者長期便秘、腹脹。

  • 對反覆發作、遷延難愈的痛風性關節炎,採用中藥內服和梅花針治療,減輕症狀,減少發作頻率

  • 糖尿病足,採用中西醫外治保守治療,減少截肢風險。

  •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臨床見腰背及雙下肢疼痛乏力等。

  • 其它診治疾病:甲狀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狀腺炎、甲亢心、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肥胖病、垂體疾病、腎上腺疾病、特發性水腫、高泌乳素血症等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