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0|回覆: 0

[醫藥臨床] 利水行氣治臌脹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4-26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鄧某,男,57歲。2011年6月16日初診於筆者老師湖北中醫藥大學田玉美教授。腹水2年余。2年前下肢靜脈曲張後,腹部出現腹水,檢查爲肝硬化腹水。現腹大如鼓、脹滿,氣喘不能平臥,周身皮膚黧黑,肌膚甲錯,伴神疲乏力,小便不利,大便調。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數。證屬水濕瘀熱互結腹內,氣機阻滯。治宜利水消腫,行氣除濕;方用己椒藶黃丸合胃苓湯加減。處方:防己20g,椒目6g,葶藶子6g(另包),蒼朮10g,厚朴20g,青陳皮各10g,白朮10g,澤瀉30g,豬苓20g,草果仁10g,大腹皮15g,車前仁30g,白茅根30g,砂仁6g,廣木香10g,藿香10g,法半夏10g。7劑,水煎服。
  二診:藥後無明顯改善,諸症同上,舌紅苔黃厚,脈弦數。師慮痼疾日久,恐病重藥輕。遂守上方加豬苓至30g,茯苓30g,桂枝6g。以加大化氣利水之功。繼服14劑。
  三診:患述仍無明顯改善,腹仍脹大如鼓,臥時呼吸困難,全身乏力,大小便少,舌質紅,苔白厚,脈弦數。謹守上方加葶藶子至10g(另包)。14劑。
  四診:腹水稍減輕,仍腹脹如鼓,全身乏力,下肢尤甚,周身皮膚黧黑,小便量少,大便日1~2次偏稀,舌質紅,苔白厚,中有裂紋。此乃藥已中的,初見成效,故繼守上方加茯苓皮20g。14劑。另開濟生腎氣丸2盒,囑其與藥同服。
  五診:腹水已消一半,乏力減輕,現腹脹,周身皮膚黧黑,小便量較前增多。大便日1~2次,舌質紅,苔白,脈弦細數。守上方加山萸肉10g。囑繼服濟生腎氣丸。又進一月後腹水基本消除,師又轉以調和肝脾,理氣祛濕爲大法以善其後。
  按:肝硬化腹水乃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氣血水瘀結腹內所致,屬中醫『臌脹』範疇。患者腹脹如故,氣喘不能平臥,小便不利,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數皆爲水熱互結腹內,氣滯濕阻之象。正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篇】第29條:『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當然,用此方並不必拘泥於條文中的主症,而應『有其證,用其方』。同時以方測證當有水腫、小便不利、大便乾結等腸間飲熱成實、腑氣壅塞不通之證。師知常達變,靈活化裁,緊扣病機,去方中大黃,取防己、椒目、葶藶子三味,利水消腫散結以祛腹中水濕瘀熱之邪。三藥皆苦寒之品,利水消腫之力峻,兼以降氣平喘以利肺之宣降,通調氣機;配伍胃苓湯行氣利水除濕以助水濕之邪從小便盡泄,所謂『治濕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方中草果仁、青皮、大腹皮、車前仁、砂仁、廣木香、藿香、法半夏則助上藥行氣利水化濕。全方辛溫與苦寒並用,辛能行能散、化濕行氣,苦能燥濕泄熱,諸藥相合共奏利水除濕,行氣泄熱之功。而白茅根一味則爲方中點睛之筆,甘寒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既助清熱利濕,又防熱灼血脈而有出血之勢,實有未雨綢繆之先見。
  患者痼疾難以速去,頑固不化。田師緊守病機逐步加大利水除濕之力,終獲顯效。同時配伍濟生腎氣丸溫陽化氣利水,使氣行則水行。筆者好奇:患者周身黧黑,肌膚甲錯乃典型水濕內盛,瘀血內停之象,爲何師方中無一味活血之品?師曰:氣行能使水行,豈血不亦行乎!筆者頓時茅塞頓開。待水濕盡消,逐水之法不宜久用,師又轉以香砂六君子培土製水而治本,配伍棗皮、五味子酸性之品入肝補肝,以順肝木升發條達之性。使氣暢濕去而諸症告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