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61|回覆: 0

[醫藥臨床] 脈象雷達圖有利於脈診規範化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4-26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脈象之『象』不是『大象無形』之象,而是有形可循之象;因此中醫脈學不是玄學,不可脫離實際故作高深;只有讓學習者辨得清楚說得明白,才會成爲真正有用的學問,才會改變『心中了了,指下難明』的情況。
  雖然【內經】即有關於許多脈象之名及其臨床意義的論述,因對其判定標準有失詳盡,因而成爲【內經】奠定的中醫基礎理論中最薄弱的一環,也爲後世醫家留下了很大的爭議和發展空間。
  王叔和【脈經】總結晉以前的脈學成就,建立了專門的脈學理論規範。其對二十四脈的各種性質的論述成爲後世脈學的主要基礎。在此基礎上又有二十八或三十六脈等說法。後世醫家對這些脈象名稱的稱呼雖基本上與叔和出入不是很大,但對其判定標準、分類原則,尤其是與病證關係的認識則各有不同,故對單純脈名判斷漸有質疑之聲。清代周學海首言『蓋求明脈理者,須將位、數、形、勢四字講得真切,便於百脈無所不賅,不必立二十八脈之名可也』。所謂位、數、形、勢,是對構成脈象的基本性質要素的認識,是任何人任何時候的脈象都必備的要素,故可以稱其爲『脈素』。
  脈素既有數種不同的性質,又有同一方面性質的不同大小的量,即其脈素的質和量都是醫家可以分辨的,才算是『講得真切』。對脈素量度的大小等級,可以用『脈素值』來表示。對脈素的認識是中醫脈學理論走向更加成熟的重要標誌。事實上,任何人任何時候的脈象都是由位、數、形、勢這多種變量組成的一個系統。不同等級的位、數、形、勢各變量的排列組合可形成『百脈』,因此是『無所不賅』。作爲規範化診法實應當對脈素的各個方面均要診到,而不應只診脈數(如數遲)而不及脈形(如大小),只言脈勢(如虛實)而不說脈位(如浮沉)。正如一個人不可能只有高矮,沒有男女、老幼、胖瘦之別。臨床上相兼脈甚多,更須將其各方面性質要素講得真切(等級分明),方能使各種脈象瞭然。
  脈素的明確與脈象判斷準確息息相關,可惜直到目前爲止,臨床仍無統一規範化的標準和表達方式。據北京中醫學院學報和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的關於脈素的專門研究論文的意見,組成脈象的脈素各變量至少有7個,設爲變量X1至X7,每個變量又按醫者的分辨力和傳統分辨模式,則須至少分爲3~4個等級的脈素值:例如設X1是脈位的浮沉,則至少分爲伏(0.5X1)、沉(1X1)、中(2X1)浮(3X1)四級,(0.5、1、2、3爲X1不同等級的脈素值,下同);如設X2是脈率的數遲,則至少分爲遲(1.5X2)、平(2X2)、數(2.5X2)、疾(4X2)四級,(脈疾的脈率是脈平脈率的2倍,故其脈素值『4』是脈平的脈素值『2』的2倍,余同此理);設X3是脈體的長短,則分爲短(1X3)、平(2X3)、長(3X3)三級;設X4是脈幅的大小,則分爲微(0.5X4)、細(1X4)、平(2X4)、大(3X4)四級;設X5是脈形之滑澀,則分爲澀(1X5)、平(2X5)、滑(3X5)三級;設X6是脈力的強弱,則分爲虛(1X6)、平(2X6)、實(3X6)三級;設X7是脈律的至止(周學海將脈之『至止』歸爲『勢』),則至少分爲歇止不齊(1X7)、歇止有常(2X7)、脈律齊平(3X7)三級。對於脈素的這種質、量分類可能會有歧議,廣大醫家通過反覆實踐和充分討論定能逐漸統一。而對於脈象的脈素這樣一個複雜的多變量系統,可以利用數學上的『多變量樣本的圖分析法』的『雷達圖』將脈象的脈素構成這樣一個複雜的多變量系統,迅速、全面地在一個平面圖上表達出來,而作成『脈象雷達圖』。
  脈象雷達圖製作方法如下:劃一個圓並由圓心劃7條夾角互等的輻射狀直線與圓周相交。這7條與半徑等長的直線就是上述7個變量的坐標軸。在各坐標軸上標記各變量的3~4個等級的脈素值(圓心爲零)。臨床醫家可將所感知的脈象的脈素值,依次在對應的每條坐標軸上都確定一個點。最後,將這7個點連接起來,成爲一個7邊形,即完成該患者的脈象雷達圖。這樣,無論是多複雜的脈象,如預先印製好雷達圖的坐標,都可以通過脈象雷達圖全面地、迅速地表達出來。這不但看起來一目了然,而且在廣泛開展的臨床脈象研究中,比起單記脈名是更有用的資料。因爲它可以促使臨床醫家首先從規範化的脈診表達方式入手,按照比較統一的方法去進行脈診。只有使臨床脈診方法逐漸統一規範化,才有可能逐漸趨近脈象的客觀化。
  對脈診,中醫史上曾有不少人把帶有主觀性的觸覺用形象的圖形表達出來的努力,出現過許多手繪的『脈象圖』。如宋代施發【察病指南】所載35幅『脈象圖』。因爲知覺帶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這些手繪『脈象圖』非實際之象,也非公認的醫家腦中公認之象。總歸是『象而不象』,就象古書中關於臟腑經絡相連接的圖象一樣還是屬於一種比象。1860年法國生理學家發明脈搏波圖的儀器,後被我國早期的中醫研究者用來描記出寸口部橈動脈的脈搏波圖,手繪的『脈象圖』才壽終正寢。
  脈搏波圖在許多中醫研究者那兒也被稱做脈象圖。後來的實踐證明,將脈搏波圖直接改稱爲脈象圖也不完全正確。因爲脈搏波圖雖然與脈象表述所涉的部分客觀信息相關,但卻不能說某某脈搏波圖就一定是對應中醫某某脈象。例如上海、北京、廣州三地的中醫研究者都曾有對平、弦、滑、細等脈的脈搏波圖的研究,結論卻大異,把脈搏圖與脈象一一對號入座的『客觀化研究』反而成了脈診的主觀性的證明。因爲脈搏波儀的傳感器只有將外界信息單向傳入到放大、記錄系統的功能,而人的感覺器官則是選擇外部信息的一小部分讓它們刺激中樞系統,這種選擇常取決於中樞神經的活動模式(如學術經驗的不同等)。脈象判定雖與外界刺激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線性關係,更不是一一對應關係。脈搏圖只爲可能出現某脈象感覺提供一定的客觀依據,但不能完全對號入座。所謂用儀器已經實現了中醫『懸絲診脈』更是言過其實。
  應當說明的是,我國只有少數單位應用的矽杯液壓傳感器的柔軟度是模擬手指按脈比較好的,而多數單位用的固態傳感器效果不佳,對血管的四維時空運動的信息必定有所丟失。另外就是儀器在某些方面的靈敏度(如脈速的變化、頻域分析等)又可能大大超出了人的觸覺閾限和差別閾限,也會與中醫脈診實際產生很大距離,而不能用於解釋脈象。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