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5|回覆: 0

[醫藥臨床] 滋補肝腎法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1-6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證見頭目眩暈,頭搖肢顫,健忘,腰膝酸軟,肢端麻木,步履乏力,或盜汗,遺精滑泄,耳鳴,脫髮,五心煩熱,眼睛乾澀,視物昏花,口乾,尿黃便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偏陽虛者,則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或黧黑,少腹拘急,四肢不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靈樞·海論】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腎經不足,無以生髓以充腦,腦海空虛,故頭目眩暈健忘;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腎經不足,骨骼失養,故腰膝酸軟,步履乏力;腎經虧虛,虛則生熱,熱生風動,故肢端麻木,頭搖肢顫;腎精虧損,封藏固攝失司,故盜汗或遺精滑泄。腎開竅於耳,腎精不足,故耳鳴;腎其華在發,腎精虧損,故其發易脫。肝腎同源,腎精虧虛,可致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孔竅失養,故眼睛乾澀,視物昏花。腎精不足,虛熱內生,故咽干,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尿黃便干,舌紅無苔,脈細數,諸征皆現。治宜滋補肝腎,息風止痙。方選左歸丸,方宜重加黑豆,口乾者加沙參、麥冬、天花粉;五心煩熱者加知母、丹皮;頭搖肢顫者加天麻、木耳、地龍、全蠍、白僵蠶、蟬蛻;盜汗、遺精滑瀉者,可酌加龍骨、牡蠣、浮小麥、五味子、益智仁、金櫻子、桑螵蛸;耳鳴、眼乾澀、視物昏花者加白蒺藜、菊花、桑葉、蟬蛻;偏於陽虛者,可酌加仙靈脾、仙茅、淫陽藿、巴戟天等以增強溫補腎陽之功。
  病案舉例
  朴某某,男,57歲。2007年7月11日初診。有飲酒之嗜好,更喜食辛辣。自述因一次飲酒過量,曾昏睡一天,醒來後出現頭目眩暈,腰膝酸軟,乏力,步履如踏棉絮之感,繼而上肢麻木,手顫,盜汗,五心煩熱,眼睛乾澀,視物昏花,諸症蜂起。曾於某醫院做理化檢查,未現確切異常。當地醫院診為『腦梗死』,靜點擴張腦血管之劑治療,療效不顯。頑疾綿綿,經治數月毫無起色。刻診:形體消瘦,諸症不減,口乾,大便乾燥,小便赤黃,舌質紅,無苔,脈細數。此乃陰虛風動,血虛生風之疾。治宜滋補肝腎,息風止痙,予熟地30克,生山藥35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25克,龜板膠6克(烊化),鹿角膠6克(烊化),大黑豆50克,沙參20克,麥冬15克,天花粉35克,龍骨35克,牡蠣35克,浮小麥40克,麻黃根20克,五味子10克,甘草10克。5劑,水煎,早晚溫服。囑戒酒、禁辛辣之品。
  藥盡5劑,口乾大減,大便已轉正常,盜汗消失,熱減,患者信心大增。上劑去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先後增減天麻、木耳、白蒺藜、菊花、桑葉、蟬蛻及蟲類諸味,並囑其常服用牛脊椎骨加木耳、天麻所煮製之牛骨湯。20餘診後,諸症消失,調其飲食起居,以善其後。
  按:該患素體陰虛,且喜食辛辣,更有飲酒之嗜好。酒乃『純陽毒物也』,與火同性,其味辛甘,升揚發散,其氣燥熱,熱傷陰耗血。本乃陰虛之體,再逆其行,復傷其陰,而致陰虛之極風動,血虛之極風生,諸症蜂起,其勢危極。藥用左歸丸,取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意,藥取龜鹿二仙膠,益腎補精填髓;大黑豆其形類腎,色黑通腎,乃腎之谷,平補腎陰,潤腎燥,止盜汗,益血虛肝風內動之疾。沙參、麥冬、天花粉性甘寒,以養陰清熱;龍骨、牡蠣、麻黃根、浮小麥、五味子養陰潛陽,安神清熱,澀精止汗。首診得效,繼而加天麻、木耳、白蒺藜、菊花、桑葉、蟬蛻諸品,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平息肝風。小用蟲類諸品之量,搜剔經絡,息風止痙。牛脊椎骨內有髓,【本經】言牛髓其性『甘、溫、無毒』,『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佐以天麻、木耳煮之為羹,非但為珍饈美味,更乃平肝風,止拘攣,利腰膝,填骨髓,強筋骨,潤澤枯槁之良藥。緩而圖之,漸求其功,陰平陽泌,其證乃愈。
  筆者介紹之四法,為臨床治療中風先兆證較常用的治療方法。此證多為本虛標實之疾,但臨床也常見到虛實轉化,或出現虛實夾雜的證候,而瘀血內阻,往往會出現在各個證候之中。故臨證必須具體分析證候的變化,若證中兼瘀,必須小量佐以蟲類諸品,因證制宜,巧妙變通。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