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五节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民族武装的关系

武装林立之国作者:王子瑜发布:一叶知秋

2019-11-29 11:00

失当的民族政策及官方对民族人为划分,造成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事实,既增加了缅甸的民族矛盾,也让缅甸的民族和解平添难度。民族身份被歧视,民族尊严被践踏,自治权利被剥夺是非缅民族奋起建军的主要精神动因。感受到低于缅族一等的非缅民族,在面对野蛮欺侮和霸凌时,唯一能想到的自保方式就是组建民族武装或者参加民族武装组织。因为在民族武装控制区,至少可以确保不受军纪败坏的缅军人恐吓和欺压,至少还能感受到民族平等。民武组织成员之间的民族认同感、身份归属感成为了民族武装得以维持、发展和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过去到现在,整个缅甸的民族都是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纷纷攒足勇气以武力寻求民族自决。

如果说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是推翻皇权的精神武器,那么,大缅族主义思潮则是催生缅甸民族武装的助产婆。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使得非缅民族意识到『无力自保则唯有承受无尽的屈辱与压迫』。而奋起抗争最有效、最极端的形式就是武装革命。缅甸所有的民族武装组织就是靠着民族主义情绪调动起同胞从军或参加革命的热情。

长期遭受歧视、压迫和屈辱的少数民族对改变现状有着强烈的迫切心理,因为在缅军人统治下,原先位列东南亚发达国家前茅的缅甸,被拽入到全球落后国家的排行榜当中,这一现实让各民族意识到:把国家完全交给缅军人继续统治,前途暗淡。跟随缅军人集团走下去,国家发展难有光明前景。于是,各民族组织或寻求独立建国、或争取民族自决、或要求高度自治,捍卫民族权利的呼声响彻整个缅甸。为了积聚与缅军抗衡的力量,各民族借助民族主义纷纷组起了党建立了军队。『拥有武装的先知都胜利了,没有武装的先知都灭亡了。』这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名言。虽然缅甸的民族武装组织领导人未必都读过〖君主论〗,但缅甸发生的一切和本民族的历史反复告诫他们,没有武装或者被缅军整编的凄凉结果。

全缅各民族武装无一不是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组建起来的。自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统治形式』这一民族自决概念以来,伴随着人权思想的传播,全球各个民族无不拿它作为独立建国的思想武器。二战之后,无数小国均得以凭此法宝摆脱帝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自主。缅甸民族武装地区年轻一代因有机会到他国接受一些高等教育,政治觉悟、政治眼光以及对国际政治秩序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使得缅甸一些本来在历史上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也掌握了一些新进的现代政治思想武器,懂得了多种政治斗争手段,以及如何利用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合理合法地进行自我保卫。加之互联网让处于弱势的民地武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发布权,使得缅军光靠蛮横军事打击消灭民地武几乎变成了不可能。

与邻国接壤的缅甸边疆有很多跨境民族,这些民族因文化、宗教历史和地缘关系,对缺乏政治包容的缅甸历来就缺乏国家认同,尤其是在长年没有获得完备公民权利的境遇下,与缅甸国家从精神上到情感上都存在巨大隔阂。由于当局通过严格控制山地土著民族的公民身份证件的办理,以此来防止邻国的人口入侵,于是,国籍和民族身份被政治化。有很多非缅民族因身份证问题,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到过缅甸首都或大城市,生活当中也没有真正享受国家政府给予他们公民待遇,虽然生在缅甸长在缅甸,但他们在这个国家却找不到归属感。于是,这些在缅甸没有获得平等政治权利的山地民族,只能从本民族的政治实体中去寻找稀缺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加之缅军专横霸道的行径总是让非缅民族缺乏安全感,于是,为了不被缅军霸占家园主宰他们的社会秩序、干预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了保卫他们的土地和良田,拿起武器就成了少数民族获取捍卫基本权利、守卫安全感的最重要途径。

缅甸的孟族、掸族和若开族都曾在历史上建立过自己的独立王国,而且,时间上均早于缅族。因此,有着相较于缅族更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假如不是英殖民者强势统治缅甸近60年,缅甸现有这块版图上可能建立着多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假如没有昂山将军说服掸族、克钦族等多个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山地土司率土加入缅甸联邦,缅甸现有的版图上也将会诞生多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所以,缅甸能够独立建国是在大英帝国的坚持『民族共和』思想下勉强拼凑起来的结果,可见,这个被政治利益引诱、被美好未来盅惑拼凑起来的缅甸联邦,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在领土上、政体上和思想上真正统一过。并且,早在昂山将军为缅甸独立而努力的时候,其领导下的『缅甸独立军』就和克伦族武装爆发了战争。特别是在奈温将军统治时期强制推行排他性政策,打压和边缘化其他非缅民族之后,更加剧了各民族之间的冲突。随着文化、宗教及价值观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化成为激烈的武装冲突。

1964年9月,缅军人政府在实行经济国有化之后,进一步推行『文化国有化』,首先,他们将全国所有华人华侨经营的中文报全部封禁并将报社资产收归国有。1965年5月,军政府又将『国有化』政策的手伸向全缅所有华文私立学校,于是所有缅甸华校被勒令停办,校园校址被军人政府没收,当时,累计没收了大小华校300多所。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缅人对其他非缅文化的打压,但缅军人政府对待中华文化所采取的排挤、打压措施,已足以证明大缅族主义的横蛮和霸道。

缅军人政府对非缅民族的歧视、排挤和打压,是缅族精英的自卑感与优越感交织在一起必然导致的结果。一方面缅族精英们对非缅民族在推翻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革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怯懦、消极和无能感到不屑。另一方面,缅族对华人、印度人的精明的商业头脑心怀忌恨;对孟、若开、傣、汉等民族的悠久历史又感自形惭秽,这些复杂的感情纠结在一起,促使着他们以较极端的方式去突显自身优越性,通过强悍的行为来增强他们并不坚固的民族优越感,与此同时,为了维持他们高人一等的虚假优越感,他们加剧了对非缅民族的歧视性和压制行为。

早在1982年军人政府制订的公民法之中,就存在对非缅民族的歧视性条款。2008年宪法更是赤裸裸地赋予奉行大缅族主义的缅军人多项特权,从此,一个建立在排他性基础之上的缅甸联邦,开始烽烟四起,冲突不断。由此可见,真正把缅甸联邦带向分裂边缘的恰恰是宣称『防止联邦分裂』的缅军人利益集团。当初,缅族精英靠着民族主义调动缅人投身反英斗争的激情,凝聚起缅族力量赶走了英殖民者,但这股力量却逐渐演变成了容不下其它民族的戾气,不依不饶地要将其它民族踩在缅军的铁蹄之下。生存环境日益艰难的非缅民族为凝聚本民族全员力量,也启用了民族主义这个法宝,于是,多个思想和情感壁垒森严的族群开始在缅甸国土上涌现,并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武装。他们用机枪大炮做为藩篱,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防卫区,面对劣迹斑斑和信用赤字的假想敌,没有人敢轻言放下武器。如今,在这个武装林立的国度,和平鸽已经有半个世纪找不到安稳的栖息地,所以它也就无法从烽烟弥漫的天空中为缅甸人民衔来橄榄枝。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