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74|回复: 0

[儒家学说]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10-20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延章按:处人以德,则人亦德之。化人以德,则人示乎其德。

论语·宪问篇第二十六章·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原文

简体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正体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白话译文

蘧伯玉派人到孔子家。孔子请他坐,并询问近况,说到:“老先生在做什么呢?”使者回答说:“老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尚未能做到无过啊。”使者离去。孔子说:“使者啊!真是好使者啊!”

延章疏:蘧伯玉遣使某人到孔子访问那里。孔子给予使者坐座,然后问他:“蘧先生做些什么?”使者对答:“先生总想减少他的过失,却未曾能。”使者离开后,孔子说:“好使者啊!好使者啊!”此章非以示蘧伯玉之有德也,累文以叙者,蘧伯玉之有德,下于使者矣。孔子一生所之者,宣德化人也,使者之对答,一言一语,诚其心而已,然矣乎非常人欤。

注释

蘧伯玉:名瑗,卫国大夫。《吕氏春秋》注认为他是蘧庄子无咎之子,谥号为“成子”。孔子适卫居其家,从《左传》推之,当时蘧伯玉应该超过百岁了。东汉蔡邕说“蘧瑗保生”,可能就是其长寿之证。

使人:派遣使者。《正义》:“孔子于卫,主蘧伯玉。此时孔子去卫,伯玉使人来。”

与之坐:请使者坐。与,如同“授”。《正义》:“使虽微者,必与之坐,为宾主礼也。”朱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

夫子:此处指蘧伯玉。

何为:做什么。

寡:少。

未能:欲寡其过而未能无过。钱穆:“不曰‘欲无过’,而曰‘欲寡过’,又曰‘未能焉’。”

使乎:重言“使乎”,表示孔子认为使者回答得好,感慨使得其人。

先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卫大夫蘧瑗之德。(使者)言夫子常自修省,欲寡少其过,而未能无过也。孔子善其使得其人,故言“使乎”。所以善之者,颜回尚未能无过,况伯玉乎?而使者云“未能”,是伯玉之心不见欺也。

戴溪曰:应对得极好,不惟蘧伯玉能进德,使人亦能以进德矣。

朱子曰:言其但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按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著,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也。

张栻曰:公明贾之称文子,其言虽,而实则失之;伯玉之使,其言虽,而意义永,事情称也。夫欲寡过而未能,非笃于进德修业者莫知此味也。则伯玉之贤可知矣,而其使之才亦可知矣。

胡致堂曰:欲寡过未能,乃伯玉心事,而使者知之。虽伯玉克己日新之符著见于外,而使者亦可谓知德而能言矣

伊藤仁斋曰:知道之无穷,而后识人之不能无过。有为己之实心,而后知过之不能寡。故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盖言过之不可深咎,而至于不改,然后为实过也。又曰:后世之学甚过紧密,务制斯心,欲一毫不容人指摘,殊不知人非木石不能无过,但在能知其过,则速改以从善也

吕祖谦曰:人不克己,有过且不知,何由知其难改。若克己,自朝自暮,自顶自踵,无非过也。乃知寡之之难

《四书绍闻篇》曰:非向里为己之人,必无心于欲寡其过。非笃志精进而省身克己常如不及之人,则必自谓其过之已寡。今伯玉以欲寡其过为心,则见其所以戒警于先,而不使至于有过;惩切于后,而不复容其贰过者,固已随事用其力矣。而其心则常若有不及改之过、有未能迁之善,此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

唐文治曰:先儒谓人不克己,不知过之难改。能用力克己,方知自朝至莫,自顶至踵,无非过失,乃知改过之难。故必时时有欲寡其过之心,而后能处于寡过之地。夫子言“五十学《易》,可以无大过”,亦即此意。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圣贤相契不在离合之迹,而在学问之心也。盖圣贤为己之学,原无可自足之时。寡过未能,乃伯玉日励而不容自已之心也。

刘宗周曰:欲寡过未能,此圣学真血脉,日进无疆之道,庶其在于此。子曰“不善不能改”,又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也。伯玉之贤,夫子相许有素,至此更从使者发其一生精神,有独契其好学之心者,故及其既出而赞叹如此,其开示学者之心亦至矣。

又曰:近世如邓文洁公,晚年学问有得,其兄问之,曰:“弟近日只查己过”。病革,谓子弟曰:“万事万念皆善都不算,只一事一念不善便算。”

蕅益大师曰:千古圣贤真学问真血脉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新解》《论语会笺》《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点睛》《论语古义》《论语大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石鼓论语答问》《论语正义》《四书解义》《四书绍闻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