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9|回復: 0

[文化觀點] 民主自由主义思想古代已有?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金色轰炸机 發表於 2019-10-11 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来,在汉圈里看到一种说法,说民主自由思想不是西方来的,而是华夏文化中本来就有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振振有词引经据典,从孔子、孟子,还有晚明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话语里找出几句似是而非的话来做依据。这种说法乍一听,倒是能唬住不少新人,因此有一定的危害性,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

第一、拿【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说事。说孔子称赞夏朝以前的上古社会是『天下为公』,进而衍生出所谓『华夏的正源就是民主共和,而家天下是后来异化的结果』这种荒谬逻辑。那么我们来看看夏朝以前的华夏民族有多么『民主』。

【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对轩辕黄帝成为天子的经过是这样描述的:『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也就是说,神农氏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互相争战。而黄帝通过武力平定各方,获得诸侯们的臣服。阪泉一战令炎帝臣服,涿鹿一战消灭了暴虐的蚩尤。终于取得了天下。黄帝成为天子后,又有一些诸侯不服,全部被黄帝所击败。从这段描述看,轩辕黄帝的创业过程,与后世改朝换代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通过武力征伐取得的天下,与民主毫无关系。

轩辕黄帝图像

轩辕黄帝图像

轩辕黄帝

那么黄帝之后呢?我们继续看,『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轩辕黄帝驾崩后,继承天子之位的,是他的曾孙颛顼。这里依然看不到民主选举的成分,仅仅是曾祖父把皇位传给曾孙,还是家天下。再往后看『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颛顼驾崩后,继承天子之位的,是轩辕黄帝的另一位曾孙--帝喾高辛。这是兄终弟及啊,还是没出家天下的圈子。再往后看『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喾驾崩后,新君则是其长子尧,尧继位时,还和他弟弟放勋有过争执。不过无论兄弟二人谁继位,帝喾还是『传子』了,并没有民主选举这一过程。

颛顼头像

颛顼头像

颛顼

帝喾头像

帝喾头像

帝喾

接下来就是被孔子所称赞的尧舜禅让了,孔子称赞这段历史不假,但我们仔细看看,尧舜禅让和『民主』有没有关系。继续上【史记】: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尧帝问手下四个大臣,谁能接班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大臣提议舜适合接班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於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於二女。尧帝先把女儿嫁给舜,等于召舜为驸马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汝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汝登帝位。』舜让於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接下来一大段是舜代理天子职权后,把天下治理得如何好,此处略去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硃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硃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硃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尧帝驾崩后,舜没有马上登基,而是请尧帝的儿子丹朱继位,但天下诸侯还是心向舜,于是舜才正式登基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一查家谱才知道,原来舜帝是颛顼的后代,和轩辕黄帝是一家人,也就是尧帝的远房亲戚,只不过最近几代没落了而已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尧帝要立接班人,这个人选是如何确定的呢?是尧帝和他手下四个大臣商议的结果。一共只有五个人参与,广大老百姓是被排除在外的,和『民主』『皿权』啥的完全不搭,更没有什么全民一人一票这个程序。二、虽然尧帝的儿子丹朱实在不成器,尧帝早已放弃了他,想另外寻找继承人,但也没有出家族这个圈子。找的还是轩辕黄帝的后裔舜,这样一来,五帝皆为一家人。由于舜与尧帝的亲缘关系比较远,尧帝把女儿嫁给了舜帝,亲上加亲。三、虽然尧帝明确作出决定要舜接替他,但舜在登基之前,依然要把帝位辞让给丹朱。这说明在当时,丹朱作为先帝的儿子,在名份上有继承帝位的合法性。舜再怎么称职,也不能无视这个合法性直接取而代之。进而说明,父子相传的家天下理念在当时是比较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并不是直到夏朝建立才有的。

尧帝图像

尧帝图像

尧帝

舜帝图像

舜帝图像

舜帝

再看一下舜帝后面的禹帝。大家都知道,禹帝是由于治水有功,才得到舜帝禅让的。但禹帝是不是也和前面几位一样,是黄帝家族圈里的?【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原来禹帝和舜帝一样,也是颛顼的后代,论辈分还比舜帝大上几辈呢。

禹帝图像

禹帝图像

禹帝

经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来,上古时期的帝位传承方式,仍然是家天下。即使是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也是在家族内部找继承人。这样一来,禹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启直接接班也不奇怪了,本来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嘛。一些脑残还批判启『破坏民主』,真是无稽之谈。

五帝谱系

五帝谱系

五帝皆为一家

第二,关于【礼运大同篇】的真伪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提起这段话来,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儒学经典【礼记-礼运篇】中的一节。近年来,总有个别人假借这段文字来鼓吹他的民主自由思想。按原文的说法,这是孔子心中的『上古大道』,而孔子自己毕生所推崇的恢复周礼,则不过是『大道即隐,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原文如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虽然和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乱世相比,『小康』算是相对好一些的时代,但毕竟是个『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自私社会,怎么能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博爱社会相比呢?看来,『小康』在『大同』面前,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同社会』这么美好,那孔子为啥不大力宣扬大同社会,以此作为改善社会的最终目标,而非要在礼义这种『小康』问题上纠结呢?实际上,除了【礼运大同篇】之外,孔子没有在其它任何地方再次提及这种『大同社会』。无论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孔子家语】,还是【史记-孔子世家】,一切关于孔子的典籍,都没有再提到有关『大同社会』的任何字眼。只看到孔子心中的社会典范是『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不仅如此,【礼运大同篇】中描写的所谓『大同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是和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精神相冲突。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小康社会『各亲其亲』,正是儒家所认为的『爱有等差』的思想写照。而所谓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则与墨子的『兼爱』思想接近,墨子主张对天下所有人进行无差别的爱。这个分歧,也是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战场。详见【孟子-滕文公上】篇中。儒家所倡导的,是符合人之常情的社会秩序,不会无限去拔高社会道德标杆,制造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比如春秋时期,鲁国规定,如果有人在其它国家花钱赎回了沦为奴婢的鲁国人,官府将予以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自己花钱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并且拒绝鲁国官府对其的奖励。孔子批评子贡,说他拒绝奖励的行为,拔高了道德标杆,今后别人不会再花钱赎人了。墨家则不然,制造出诸如『兼爱』『非攻』『尚贤』等一大套脱离现实的话语,首先给人一种高姿态,用来蛊惑人心,吸引信众。人怎么可能像爱自己亲人那样爱所有人呢?最多只是『推己及人』。自己的父母生病了,会感到忧心忡忡,同时要细心照料,服侍于床前。而邻居老太太生病了,最多登门问候一下,绝不可能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亲人去世,要难过很久,新闻上看到某地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最多叹息一下,不可能为此哭出来。这是人类正常的感情状态。而『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区分,也是儒家与墨家理论分歧的关键一点,儒家尊崇周礼,而周礼中的宗法制正是『天下为家』。在本文的开篇,我们也分析过,三皇五帝以来,华夏大地上根本就没有所谓『民主选举』天子的事情发生,从黄帝到大禹,都是一家子内部的人,甚至商周的天子世系,也可以上推到黄帝家族,只不过支系远了一些,可以说一直都是『天下为家』。墨家作为战国时代的独立于周礼之外的政治集团,以『尚贤』为借口来强化成员对其首领『巨子』的个人崇拜,实现巨子对整个墨家集团的严密控制。这种极左思想恰好可以被美化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个大胆的推测,【礼运大同篇】,并非孔子的原话,而是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论战时,为了压儒家一头,伪造孔子的一番言论。借孔子的口,说儒家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只是『小康水平』,不如墨家的『大同社会』。这种假托孔子的卑劣手段,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庄子也曾在其著作中,编造抹黑孔子的故事,比如盗跖骂孔子之类的,早已被证明是无稽之谈。【礼记】这本书,是西汉后期经学家戴圣搜集整理先前的古籍编纂而成的,其成书年代距春秋战国已经久远,又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这场劫难,其中混杂了一些伪作也是有可能的。

【礼运大同篇】的理念更倾向于墨家

【礼运大同篇】的理念更倾向于墨家

【礼运大同篇】的理念更倾向于墨家

第三,拿孟子的『民贵君轻』『诛一独夫』思想,来为民主背书。那么,孟子的这些话,能和民主划等号吗?我们再来分析。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这后面还有句话『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这句话解释为什么民重于君。因为民心向背决定了江山社稷,这和唐太宗所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样,不过是孟子告诫当时的君王,要实行仁政,善待百姓而已。孟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战国时期,各国互相征战杀伐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为了战胜对手往往不择手段,穷竭民力,百姓苦不堪言。在这个背景下,孟子着重宣扬仁政,这也是儒家一贯所主张的。孔子就曾说过『苛政猛于虎』。只不过到了孟子时代,这个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孟子在各国之间游说,见过魏惠王、齐威王、齐宣王、滕文公等国君,每到一国,都不遗余力地劝导君王行仁政,爱护百姓,以民为本。但大家注意,孟子所宣讲的对象,都是各国国君和大臣。孟子从来没有拿着大喇叭到街上冲着老百姓喊『你们才是国家的主人,大家冲进宫廷打倒骑在你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专制君王啊!』孟子在面对君王时,一向是啥都敢说,魏惠王、齐宣王的过失,孟子都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来,但同样,孟子也没说过『你们凭啥玩家天下?应该让老百姓投票选举他们的国君!』现在的民主派,拿着先贤劝导君王行仁政善待百姓的言论,附会成什么民主共和是来源于儒家的,实在是对圣贤的侮辱。

孟子劝导国君的话语还有很多,比如『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可见孟子还是维护上下礼义尊卑的,孟子倡导的并不是民主派的所谓『人人平等』。孟子所尊奉的周礼中,社会等级是『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孟子-万章章句下】

在孟子时代,还发生过一件事,当时的燕国国王不知哪根筋搭错,把自己的太子废了,然后把王位让给了手下的一个叫子之的大臣。这可以说是打破『家天下』的一个壮举了吧?可是孟子对此的评价却是否定的,还赞同齐国借此机会讨伐燕国。『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孟子-公孙丑下】可见,孟子是不赞同将社稷拱手送人的。

孟子劝齐宣王伐燕

孟子劝齐宣王伐燕

孟子劝齐宣王伐燕

第四,拿明末几位思想家的话说事。意思就是晚明思想界已经普遍『非君』了,要是没有满清入侵,汉人自己就推倒皇帝实现民主共和了。

这种说法,和上面所讲的附会孟子一样,都是拿一些民本思想,或者批判暴君的话语来歪曲。实际上,民本不等于民主,否定暴君不等于否定王政。这些思想家的话语里,没有一句说是要取消帝制,实行民主。王夫之批判『孤秦陋宋』,是因为二者得国不正,因此皇帝猜忌臣下,不敢充分放权,以至于地方上互相掣肘,御敌能力减弱而已。和民主没关系。秦前后的周、汉,宋前后的唐、明,不照样是世袭家天下吗?咋不一起批判呢?

还有人用王夫之说过的『天下非一姓之私』来证明王夫之赞同民主。这更是断章取义,这句话来自于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结尾叙论第二篇,全篇论证的是历代王朝的正统性问题,没有一句质疑君主制的合理性。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全文是: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当其治,无不正者以相干,而何有于正?当其乱,既不正矣,而又孰为正?有离,有绝,固无统也,而又何正不正邪?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惟为其臣子者,必私其君父,则宗社已亡,而必不忍戴异姓异族以为君。若夫立乎百世以后,持百世以上大公之论,则五帝、三王之大德,大命已改,不能强系之以存。故杞不足以延夏,宋不足以延商。夫岂忘禹、汤之大泽哉?非五子不能为夏而歌雒汭,非箕子不能为商而吟麦季也。故昭烈亦自君其国于蜀,可为汉之余裔;而拟诸光武,为九州兆姓之大君,不亦诬乎?充其义类,将欲使汉至今存而后快,则又何以处三王之明德,降苗裔于编氓邪?

这话不过是阐述历史事实而已,汉人不同于日本,自古以来没有所谓『神圣家族』可以万世一系做天子。改朝换代很常见,汉朝姓刘,唐朝姓李,宋朝姓赵,明朝姓朱,各姓之家轮番做皇帝,天下本来就不是一姓之私。和民主有啥关系呢?

至于黄宗羲,此人在明末华夏沦亡之际,打着为民的旗号,写文章对明朝皇帝指桑骂槐,落井下石。众所周知,满清入关后,各地义军纷纷拥立明朝宗室以抗清,终满清一世,『反清复明』口号没有断过。1907年,同盟会发动黄岗起义,发布的文告还是以『大明都督府孙』为名义。满清灭亡后,孙中山先生带领文武百官赴明孝陵告慰明太祖的在天之灵。可见,满清窃据华夏之后,明朝已经成为汉人复国的一面旗帜。像黄宗羲那样,在汉人处于亡天下的危难时刻丑化明朝皇帝,这种行为对谁更有好处呢?当年汉人被蒙元殖民之际,若非明太祖起兵逐胡,安有汉人被拯救?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思光复,反而写这种文章从内部涣散汉人的思想,和满清编【明史】丑化明朝皇帝遥相呼应。先是质疑汉人的『一家一姓』,而后又对满清酋长高呼『圣天子』,简直毫无廉耻。

一面对汉人帝王痛骂,一面跪舔满鞑酋长

一面对汉人帝王痛骂,一面跪舔满鞑酋长

一面对汉人帝王痛骂,一面跪舔满鞑酋长

第五,『兰芳共和国』的神话

唐宋以来,随着商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汉人来到东南亚地区做生意。明末满清入关,神州陆沉,更使得这股移民潮加速。1772年,广东人罗芳伯乘船出海,来到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国的西加里曼丹地区,在当地从事金矿开采。1776年,当地几家矿业企业合并为『兰芳公司』,罗芳伯成为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到这个时候,这个『兰芳公司』,只不过是一家比较大的金矿开采企业,罗芳伯的身份,和现在那些山西煤窑老板也差不多。『兰芳公司』为了垄断当地经济利益,不断与周边的其它汉人团体发生械斗,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反清复国团体『天地会』。击败天地会后,罗芳伯于1777年将『兰芳公司』更名为『兰芳大总制』。其最高领导称为『大唐总长』。

从『兰芳大总制』的成立过程来看,不过是一个企业,在周围都是异族的情况下,组织一定的武装力量自保。就像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面对国家崩溃,夷狄入侵,纷纷结成坞堡以自保,坞堡具有一定的武装自卫能力,内部从事农业生产,但其不能称之为国家。它和当时英国、荷兰所设立的『东印度公司』性质相似,其规模远小于后者。也从未听说过『东印度公司』是个国家。而且罗芳伯也从未把自己的『兰芳大总制』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兰芳大总制』成立仪式上,罗芳伯身后立着『帅』字旗。表明其身份只是一支武装力量的统帅,而非国家元首。注意,所谓『兰芳共和国』的说法,完全是后来的自由派附会上去的,人家根本没有自称为一国。『兰芳大总制』成立后,罗芳伯即试图投靠满清,而满清视其为土匪水贼,不予接纳。但其利用与满清有贸易往来的机会,对外假称是满清外派的组织,借此名号在印尼一隅长期存在。

至于『兰芳大总制』的最高领导不采用世袭,而采用禅让和推举,这个逻辑很简单。前面我们讲到过,『兰芳大总制』是印尼的很多汉人企业为自保而抱团成立的组织,而非围绕一人为核心成长壮大起来的。其内部没有人可以有足够的权威和功绩能做王者,自然不能做大家的君王。这就和古时候乡村之中推举德高望重之人主持乡间公共事务一样,是民间的自治团体,离『国家』的形态差得很远。

公司能算国家吗

公司能算国家吗

公司能算国家吗?

第六、三民主义是否来自于黄帝之道。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孙中山先生从上古黄帝之道中,总结出了共和政体,『三民主义』即来源于黄帝之道。是否如此呢?首先,孙中山先生的演讲集【三民主义】中,从未提及三民主义与黄帝的关系。其次,上古黄帝时代,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家天下,这在本文开头已经分析过了。再次,孙中山先生成立的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其中『创立合众政府』,明显是要仿照美国政体来组建未来的新中国,和几千年前的黄帝挨不上边。至于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打出『黄帝子孙』的旗号,不过是因为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革命党以黄帝为旗帜,号召天下汉人团结起来,推翻满清异族的殖民统治。所谓『三民主义』与黄帝的关系,即无孙中山先生亲口说明,又无历史依据,不过又是后人强行附会而已。

三民主义与黄帝的关系

三民主义与黄帝的关系

网上有这本书的电子版,从未提及三民主义与黄帝的关系

第七、民主自由在世界

民主选举,选出的多是伪诈小人。孔子云『巧言令色,鲜矣仁』,他们知道普通人爱听啥,专门拣好听的说。而普通民众短浅的目光往往与国家前途,民族大义相违背。1948年,蒋介石声望如日中天时,尚且选出李宗仁这样的内斗专家当副总统。更不要提陈水扁、蔡英文这样的货色能靠一张嘴把选民忽悠得团团转。纵观世界范围,近代以来欧洲兴起的民主浪潮,随之而来的是暴民政治,法国大革命即是如此。德国、日本在战败后被强行『民主化』,也是战胜国对其进行的阉割,民主化后的德日,民族主义消亡,百姓陷于苟安,再无崛起可能。而二战之后,世界上大部分民主国家,都不约而同地走向白左化,以打压主体民族,引进、讨好黑绿为政治正确。因为普通人容易被这些左翼的名词所蛊惑。自由、平等、博爱、包容这些词汇抛出来,直入底层民众的心田,经过政客一忽悠,大家早已五迷三道,而其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这才有了近现代以来左狗横行,世道沦丧的局面。

法国大革命,暴民滥杀无辜

法国大革命,暴民滥杀无辜

法国大革命,暴民滥杀无辜

民主化后的德国

民主化后的德国

民主化后的德国,如今成了这副样子

民主化后的新西兰

民主化后的新西兰

民主化后的新西兰,白左横行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