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0|回覆: 0

[醫藥臨床] 胸痹心痛病之熊繼柏醫案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10-9 15: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著名中醫師熊繼柏教授,長期研究中醫經典,年門診量萬餘人次,臨床尤善胸痹心痛病。其臨證時非常善長於抓主症,因此能準確把握病機,對症用藥,臨床診治效果顯著,備受患者好評。現在選擇幾則熊繼柏教授從氣虛痰瘀上入手辨治胸痹心痛病的醫例,公布其診療經驗,以供後學參考借鑑。

熊繼柏教授

熊繼柏教授

熊繼柏教授

熊繼柏教授認爲胸痹心痛病,多見於中老年男性,本身具備積損正衰的特點,正氣虧虛是本病的發病基礎。提出本病的病機要點是氣虛痰瘀。其病理因素往往是心氣不足,痰濁閉阻,血瘀阻滯夾而爲病,相互影響。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腎等臟腑,病性以心氣虛、痰濁、血瘀爲主。治療宜益氣養心,化痰祛瘀爲主。

熊繼柏治胸痹心痛病醫案舉隅

氣虛痰阻證

朱某,53歲,女性。2011年2月15日初診。既往有冠心病病史5年。因反覆胸悶痛5年,加重周就診。

症見:時有胸悶胸痛,活動及情緒激動時明顯,疼痛牽涉至左肩背,伴見心悸、氣短、自覺氣緊、乏力、喉中有痰、手足厥冷等,1周1次,常噯氣、呃逆、腹脹等,平素情緒容易緊張。診見唇色暗淡、手足不溫、舌淡紅、苔薄白膩、脈沉細而滑。

辨證:心陽氣虛,痰濁痹阻。

治法:益氣通陽,化痰寬胸。

主方:十味溫膽湯合枳實薤白桂枝湯。白參片20g,丹參20g,制遠志10g,法夏10g,枳實10g,茯苓15g,炒瓜蔞10g,薤白10g,桂枝10g,陳皮10g,厚朴10g,炙甘草10g。10劑,水煎服。

2011年1月4日二診:訴服藥後胸悶痛未再發作,平時仍有氣短,腹部脹滿,呃逆,大便溏。舌紅,苔薄白稍膩,脈細。擬香砂六君子湯合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白參片10g,丹參20g,炒白朮10g,茯苓20g,陳皮10 g,法夏10g,廣木香6g,砂仁10g,炙甘草10g,炒瓜蔞5g,薤白10g,桂枝6g。10劑。後隨訪,諸症未反覆。

按語:金匱要略】云,『夫脈當取之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提出陽微陰弦爲胸痹心痛病主要病機。本病患者胸悶、神疲乏力,手足厥冷,爲『陽微陰弦』之胸痹。久病必虛,心氣虧虛,氣虛推動乏力,氣鬱胸膈,痰濕內生。故選用十味溫膽湯益氣化痰,枳實薤白桂枝湯通陽行氣寬胸。十味溫膽湯源自明【世醫得效方】,主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氣鬱生涎,變生諸症。具有益氣、化痰、化瘀之效。基本方藥組成:人參、陳皮、法夏、茯苓、熟地、炒酸棗仁、遠志、枳實、甘草、五味子。熊繼柏在原方的基礎上,改甘草爲炙甘草,加丹參、竹茹,去熟地、五味子。方中白參補氣寧神,益智養心;法夏、陳皮、茯苓、枳實、竹茹健脾,理氣化痰;丹參活血化瘀;制遠志、酸棗仁安神定志,炙甘草培補心氣。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化痰活血之功。枳實薤白桂枝湯出自【金匱要略】。『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兩方合用,共奏益氣通陽化痰寬胸之功。後以香砂六君子收功,以治其氣虛痰濕之本。

氣虛痰阻血瘀證

李某,女,60歲。2011年11月2日初診:訴反覆胸悶痛,心悸心慌5月。

症見:胸悶痛、伴見心悸、心慌、勞累或陰天時明顯、每次發作程度較前加重、精神疲乏、形體肥胖、納呆、夜寐欠安等。既往有胃病病史,反覆出現胃脘部疼痛,噯氣;既往有胸部外傷史。舌淡紫,苔薄白,脈細澀。

辨證:氣虛夾痰瘀。

治法:益氣寧心,化痰祛瘀。

主方:十味溫膽湯合丹參飲。白參10g,丹參30g,檀香10g,砂仁10g,炒酸棗仁30g,柏子仁10g,制遠志10g,陳皮10g,法夏10g,茯神15g,枳實10g,竹茹10g,炙甘草10g,炒瓜蔞8g,田七片30g。10劑,水煎服。

2011年12月9日二診:經服上藥後,諸症悉減,舌紅,苔轉薄黃,脈細。藥已取效,守方再進7劑。

2011年12月20日三診:胸悶痛已較前減輕,偶有心悸心慌,遇勞加重。近日兼見胃脘疼痛,時而噯氣,詢及素有胃病史。舌苔薄白,脈細滑。改擬丹參飲、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丹參30g,檀香10g,砂仁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實10g,陳皮10g,香附10g,川芎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田七片30g,甘草6g。10劑。

2011年12月30日四診:胸痛已基本解除,偶有心悸心慌,睡眠已安,納食正常,精神轉佳。舌紅,苔薄白,脈細。予丹參飲和柴胡疏肝散以善其後。丹參30g,檀香10g,砂仁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實10g,陳皮10g,香附10g,川芎10g,田七片30g,炒酸棗仁30g,甘草6g。10劑,水煎服。

按語:患者形體肥胖,乃痰濕之體質多見;勞作則諸症加重,提示存在氣虛之本。平素長期胃脘部疼痛,伴見噯氣,提示乃肝氣犯胃故胃痛,加之復有胸部外傷史,瘀血內生。故痰阻血瘀結阻胸中,遂生諸症。病位在心,以心氣虛爲本,痰阻血瘀爲標。先用十味溫膽湯益心氣而祛瘀,化痰安神;再用丹參飲通心脈,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氣,共奏理氣祛瘀之效。此證例雖病程較長,且病情較複雜,但明辨標本,分清主次,隨症治之,終獲良效。

痰阻血瘀證

黃某,女,17歲。2012年4月6日初診:因心前區陣發性刺痛3年就診。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心前區刺痛,呈陣發性,痛甚則嘔,夜甚晝輕。曾多處求醫,服過不少中藥、西藥均未效,至今3年不愈。診見心前區陣發性刺痛,疼痛可牽涉至右胸部,痛處固定,痛甚欲吐,夜甚晝輕,無心悸、氣促、黑曚、暈厥等情況。平素飲食尚可,大便調。舌苔薄黃膩,脈細。

辨證:痰瘀閉阻。

治法:化痰祛瘀,通絡止痛。

主方:丹參飲、顛倒散合瓜蔞薤白半夏湯。丹參30g,檀香10g,砂仁10g,廣木香6g,鬱金15g,炒瓜蔞10g,薤白10g,法夏10g,延胡索15g,浙貝母20g,田七粉30g。7劑。

2012年5月5日二診:心前區刺痛較前明顯減輕,近日兼見頭痛,巔頂爲甚,同時伴有嘔逆,口乾,納食減少,夜寐一般,大便正常。舌苔薄黃膩,脈滑數。改擬通竅活血湯合黃芩溫膽湯加減。10劑。

2012年6月8日三診:心前區痛已止,頭痛已消失。舌苔薄黃,脈細滑。擬通竅活血湯合顛倒散加味,擊鼓再進,防其復發。

按語:本病患者以胸部刺痛爲主要不適,痛處固定,入夜尤甚,提示瘀血在胸,痛甚欲吐,苔黃膩,提示痰濁內結。本病乃屬於痰瘀閉阻心脈之證。【金匱要略】[2]云『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故以瓜蔞薤白半夏湯合丹參飲以通心脈之痰瘀合阻,顛倒散行氣止痛。丹參飲出自【時方歌括】,『治心痛胃脘諸痛多效』。該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由丹參、檀香、砂仁組成。丹參味苦微寒,化瘀不傷氣血;檀香辛溫行氣,砂仁行氣解郁。全方氣血並治重在化瘀,瘀血化、氣機暢,則諸痛自愈。顛倒散,又名木金散,出自【醫宗金鑒】,由鬱金、廣木香組成,鬱金主血瘀,木香主氣鬱,二者合而疏郁化瘀。丹參飲和顛倒散常合用,治療合併有血瘀之證。胸痛大減之後,而後出現的頭痛,仍伴有嘔逆,提示痰瘀上擾清竅,通竅活血湯合黃芩溫膽湯化痰祛瘀,則諸症自愈。

結 語

熊繼柏在治療胸痹心痛病提出了氣虛痰瘀理論。上述醫案本虛以氣虛爲主,標實以痰飲、血瘀爲主。故治療宜益氣養心,化痰祛瘀,其中益氣養心化痰多以十味溫膽湯加減爲多見;化痰活血化瘀,以丹參飲聯合顛倒散多見。在臨證過程中,也多有加減,心氣陰兩虛者,合用生脈散;熱像明顯,如苔黃膩,舌紅者,加黃連;陰虛明顯,如舌紅苔少,口乾者,加麥冬;夾有氣滯者,如胸悶明顯者,加用瓜蔞薤白湯;心陰血虧虛,如心悸明顯者,加柏子仁。

熊繼柏強調對胸痹心痛病的診治,還需提高對急危重症的識別能力。西醫稱之爲致死性胸痛,如主動脈夾層、急性冠脈症候群、肺栓塞、張力性氣胸等急危重症。此類胸痛患者往往伴有暈厥、黑曚、氣促、甚至亡陰亡陽之大汗出的表現。在處理此類患者時,西醫的檢驗手段及急救方法有顯著優勢,需積極採用。但在穩定型心絞痛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胸痹心痛病上,中醫在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上有更強的優勢。故在胸痹心痛病的診治上,積極採用西醫檢查手段規避急危重症,在治療上,中西醫結合,往往事半功倍。

張維維 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
宋銀枝 姚欣艷 劉侃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