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3|回覆: 1

[中醫理論] 中醫體質學服務健康中國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5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它與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黃帝內經】時期已經出現關於體質的論述,但是兩千多年來未能形成專門的學術體系。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醫大師王琦教授等明確提出了『中醫體質學說』的概念,並於1982年出版了第一部專著【中醫體質學說】,奠定了現代中醫體質研究的理論基礎。

中醫體質研究至今已走過四十多年的歷程。這期間,中醫體質學經歷了學說的提出、學派的形成、學科的建立3個標誌性發展階段,在理論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組織建設、轉化應用、學術影響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產生了廣泛的國內外影響。

中醫體質學受到廣泛認可,相關研究成果及成就被載入【健康首都·輝煌60年100件大事】【中國醫學通史】【中國中醫藥學科史】【百年中醫史】【中醫學術流派研究爭鳴與創新】等著作中。中醫體質學研究被寫入15種全國中醫基礎理論教材,是中基教材8版以來唯一增加的內容,在全國39所中醫藥高等院校應用,是對中醫理論創新的重要貢獻。

在長達41年的時間裡,王琦創立的中醫體質新學科有三大發現,即:中國人的九種體質類型,特定體質類型與疾病的相關性,體質可調。這些發現用於指導臨床並且納入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範,惠及億萬民眾,爲健康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理論創新

構建中醫體質理論體系,創立中醫體質學新學科

王琦對中國人群體質個體差異現象進行了定義性的表述,形成體質、體質學、9種體質等基本概念,並提出『體質可分』『體病相關』『體質可調』三個基本命題,『生命過程論』『形神構成論』『環境制約論』『稟賦遺傳論』四個基本原理,以及體質形成、體質分類、體質演變、體質的發病四個基本規律,從而構建了中醫體質學的理論體系。

1978年,王琦、盛增秀明確提出了『中醫體質學說』的概念,並於1982年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中醫體質學專著【中醫體質學說】,奠定了中醫體質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標誌著這一學說的正式確立,並受到中醫學術界廣泛關注與肯定。2011年中醫體質學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研究課題組列爲當代中醫學派之一,王琦是學派代表人,『王琦名老中醫體質學術流派研究』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012年中醫體質學被列爲中醫學二級學科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王琦主編的【中醫體質學】被列爲中醫高等院校創新教材,進入高等中醫藥院校應用。

基於中醫體質學『三級預防』思想構建未病學理論體系

基於中醫體質學『三級預防』思想,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變,構建了中醫未病學理論體系。從中醫未病學的概念範疇、歷史源流、理論基礎、方法學體系、基本原則、中醫體質治未病在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控中的應用,以及中醫治未病與多學科等方面進行闡述,爲中醫治未病學科創建和醫療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解決了中醫治未病缺乏理論指導的現狀。對中醫治未病現狀進行深度梳理分析,爲中醫治未病科研、教育、健康服務相關決策提供了依據。

王琦主編出版的系統講解中醫『治未病』書籍【中醫治未病解讀】,爲中醫『治未病』進行學術普及,主編【中醫未病學】創新教材系統構建了中醫治未病理論體系。【中醫治未病發展報告】的發布,爲治未病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了參考依據。自開展中醫治未病工作以來,原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多次文件中將中醫體質辨識作爲中醫治未病、公共衛生服務和醫改的重要工作內容。

基於中醫體質學構建九體醫學概念體系

李克強總理曾提出要用『中國式』辦法解決中國醫改問題。因此,中國要有自主創新的健康計劃。王琦基於中醫體質學提出『九體醫學健康計劃』,是適應當今的醫學發展方向,也是適應慢性病防控以及老年健康的、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計劃。

2015年5月6日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了『王琦國醫大師九體醫學健康計劃報告會』。會上王琦針對個體化診療與精準醫學、九體醫學釋義及難點、9大體質模塊及分型、體質研究的歷史淵源、中醫體質多維度分類、體質土壤學說、九體醫學健康計劃的實踐、九體醫學健康計劃的影響力等相關內容進行了翔實而生動的闡述。希望通過九體醫學健康計劃的提出進一步挖掘中醫藥在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優勢和作用,從而讓其更好地爲公眾健康服務。

技術創新

構建體質研究方法學體系

運用文獻學、信息學、臨床流行病學、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免疫遺傳學、表觀遺傳學等方法,揭示中國人群個體差異的形成機制、生理機制、發病傾向以及與疾病相關性等。構建了中醫體質研究的方法學體系,爲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提供了範式。

構建體質辨識技術

針對醫學界缺少人群體質分類方法與標準的狀況,開發【中醫體質量表】,編制【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被列爲中華中醫藥學會行業標準,爲中醫治未病及個體化診療提供方法、工具與評估體系。體質分類標準發布後,已被廣泛應用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34個學科,進行體質與疾病相關研究84萬餘例,涉及313個病種,並已發表625篇文獻。『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的研究及其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九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一文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爲『200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0篇國內論文』,單篇他引2309次,下載約1.1萬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中醫期刊文獻之首。

研究完善了體質辨識技術,形成12種多維體質辨識方法,並在大面積人群中實施體質辨識,爲治未病提供了方法與工具,搭建了技術平台,也使體質辨識得到推廣,提高實用性和適用性。體質辨識既體現不同個體的養生保健,又能針對不同人群制定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

目前體質辨識已經納入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廣到社區、家庭、農村。未來,會進一步研究將開展兼夾體質及特殊人群的體質辨識,以及運用計算機成像等技術完善基於體質的健康狀態辨識方法體系。

構建疾病預測、干預技術

運用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分子遺傳學等方法,從微觀水平探索了體質的生物學基礎,爲九種體質的分類提供了微觀證據。①發現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與平和質相比在3個代謝相關基因PPARD, PPARG 和 APM1的單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和單倍體上具有顯著差異;陽虛質甲狀腺激素受體β(TRβ)基因表達下調,爲陽虛質不耐寒冷的表現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解釋;②發現特定體質具有特定的代謝組學特徵,如陽虛、陰虛體質具有能量代謝、脂代謝、糖代謝、胺基酸代謝的差異,以及神經遞質、臟腑功能的改變;③發現不同體質HLA基因頻率和抗原頻率不同;④發現偏頗體質與平和體質相比,生理、生化、免疫、遺傳等相關指標表達明顯不同,如痰濕體質者糖代謝、脂代謝相關指標與平和質存在明顯差異。

研究發現痰濕體質與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通過基因組DNA檢測,發現痰濕體質者具有代謝紊亂的總體特徵;生理生化指標的檢測也發現,該體質存在血脂代謝紊亂、糖代謝障礙及嘌呤類代謝障礙。研製的『化痰祛濕方』可以減少體內脂肪積聚,改變脂質代謝,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痰濕體質,獲相關專利1項。研製的『過敏康』,在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研究中,證明可降低小鼠抗原特異性IgE,抑制致敏小鼠肥大細胞組織胺釋放,對過敏性疾病的治療與預防復發具有良好作用,證實體質可調。

人才培養

本著培養中醫體質研究領域高水平科研人才和臨床人才的目的,基於本學科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傳統醫學與現代相關學科緊密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的特點,已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制度,目前已形成中醫體質學術流派。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50名,博士後6名,在讀碩士生45名(含岐黃班12名)、博士生15名、博士後3名。200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研究』課題將王琦爲首的中醫體質傳承團隊列爲『中醫體質流派』。中醫體質學術流派融合了傳統的師承教育以及現代中醫院校教育,並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建立了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王琦名醫傳承工作站,並在全國如廣州、深圳、三亞等地建立12個地方工作室站。

組織建設

中醫體質學術平台的建設大力推動了本學科的發展。2003年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由王琦任主任委員;200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體質辨識重點研究室成立,王琦任主任;2012年,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王琦任會長;2013年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體質健康服務協同創新中心成立,王琦任主任;2017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王琦任院長。

目前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會員單位已覆蓋了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涉及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企業等多個行業領域。浙江省中醫藥學會、雲南省中醫藥學會先後成立體質分會,爲全國各省陸續成立中醫體質分會提供了範式。2003年中醫體質分會成立至今已成功舉辦15次全國中醫體質學術年會,參會人數逐年增多。

推廣應用

以『體質辨識』爲核心的健康狀態評價方法在公共衛生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王琦創立的中醫體質辨識法被納入衛生部2009年10月10日頒布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成爲唯一一項中醫體檢內容,實現了中醫藥首次進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2013年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技術規範】,截至2018年底有3.13億老年人進行了體質辨識與健康調理。2017年被載入國務院【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列入『十三五』國家公共衛生服務清單。體質辨識也成爲政府新醫改的推廣內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中醫預防保健規範的文件中,將體質辨識作爲重要內容。全國30省(區、市)235家『治未病』中心及港台地區應用體質辨識開展疾病預防及健康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74個區、縣應用體質辨識技術開展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試點。

『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在臨床診療中推廣應用

王琦提出『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及辨體用方思想,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編寫出版【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創建與應用】一書,不僅揭示了中醫臨床醫學的自身規律,而且突破了辨證論治的單一思維定式,適應多元複雜的臨床需求。

體質研究成果帶動健康產業發展

近年來中醫體質研究成果在產業化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在原創理念和模式、健康產業文化傳播方面呈現出協同創新活力,形成了辨識軟體-干預產品-體質健康管理平台-體質健康管理新型服務機構的體質健康產業鏈雛形。九種體質辨識軟體、調體沖劑、膏方和護膚品、體質養生起居產品已在市場推廣,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積極開展中醫體質辨識與調理師職業培訓。進行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生中醫體質健康管理』培訓,衛生計生委『全國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培訓項目』,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管理』項目,中華中醫藥學會春播行動基層醫生中醫診療技術培訓『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管理』項目,以及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舉辦的婦幼保健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等等,總培訓人數萬人,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海外影響

中醫體質學的研究成果已向國際推廣,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學科開展了一系列高水平、高層次和實質性的國際學術交流。中醫體質重點學科相關人員先後到10多個國家、40多個地區做學術報告,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南非、韓國、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國際性學術講座如連續兩年在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講學,每年開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學術年會,世界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研究專業委員會年會,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2016中醫長城宣言】等。【中醫體質學】多次被日本、韓國翻譯出版重印。【中醫體質量表】被譯成英、法、德、俄、西班牙、日、韓、馬來語等8種語言,推廣應用。

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就干預過敏體質中藥與我中心進行了合作研究,相關實驗研究論文被變態反應領域權威雜誌Allergy(IF5.83)引用,其爲過敏性疾病提供的新思路與方法被世界所關注。韓國韓醫學研究院亦來華進行了關於體質研究方面的交流。查新顯示,王琦帶領課題組進行的中醫體質研究,與國內外比較處於領先地位。應用體質分類法研究中醫體質遺傳特徵的論文發表於JAlternComplem Med,編者按指出:該研究爲中西醫溝通架構了橋梁。美國芝加哥大學Am J Chin Med主編評價『您對中醫藥有著巨大貢獻,不論在學術方面還是中醫治療方面,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望』,並聘其爲高級顧問。美國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學者指出:『王琦開創的中醫體質學,對生命科學做出重要貢獻,可用於預防和治療疾病,將有利於全球公共健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 倪誠 李英帥 姚海強)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遊客  發表於 2019-9-26 10:26
形成了辨識軟體-干預產品-體質健康管理平台-體質健康管理新型服務機構的體質健康產業鏈雛形。
###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賣產品的,哪裡算得上一個學派。
構建於現代生物學與電子IT之上,這種創新,對中醫有何利益?
高科技化只會將中醫帶上西醫的絕路,辨體方法如果不是靠醫者自身辨識,說是中醫創新,都是一種耍流氓。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