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3|回覆: 0

[醫藥臨床] 半夏瀉心湯合平胃散運用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書中云:『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是辛開苦降的代表方,功效為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平胃散出自【簡要濟眾方】,功效燥濕運脾、行氣和胃,方中藥物的藥性多為辛、燥、苦,故能消、能散,可調整脾胃運化、調節胃腸功能。

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又缺乏飲食健康方面的指導,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易致濕熱相合,壅滯中焦,脾胃升降運化失常。臨證時,將兩方合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屬濕熱證型者有卓效。

方中半夏和胃止嘔,散結消痞。乾薑與半夏相合,辛散祛寒以和陰;黃芩與黃連相伍,苦降瀉熱以和陽。黨參、炙甘草扶正以助祛邪,可使中氣得復。蒼朮苦辛溫燥,最善燥濕健脾。厚朴苦溫芳香,行氣散滿,助蒼朮除濕運脾。陳皮理氣化滯,合厚朴以復脾胃之升降。炙甘草、姜、棗調補脾胃,和中氣以助運化。諸藥相配,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的功效。綜觀全方,寒熱並用,苦辛並進,補瀉兼施,標本同治,配伍得當,法度精良。服後可使陰陽和諧,寒熱平調,升降復常,中氣振作,疾病得愈。

張某,男,60歲。2016年6月7日初診。

主訴:間斷性上腹部痞脹半年余。現病史:患者於半年前出現上腹部痞悶感,刻下見:自覺劍突下疼痛、脹悶,晨起口苦、口中異味,時有腹中脹滿,大便偏干,小便尚可,飲食可,舌淡苔膩、略黃,脈沉弦。胃鏡示: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

辨證:痞滿(寒熱錯雜、濕熱郁滯)

治療:寒熱平調、祛濕除熱。

處方:半夏10克,黃芩10克,黃連5克,乾薑10克,枳實15克,炒蒼朮10克,厚朴10g 陳皮15克,炒萊菔子20克,焦三仙各15克,甘草6克。7劑,水煎服。

複診:二診時患者自訴大便基本正常,其餘症狀均減輕,四診合參,效不更方繼服7劑。三診時患者自訴上述症狀基本消失,效不更方繼服7劑,改為隔1日1劑。(趙永強 山西省長治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